王瑋琪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00)
?
設計審美的時代節律
——以平面設計為例
王瑋琪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00)
本文從設計史流變的角度論述了平面設計在不同時期的潮流變化,在人文、歷史、技術等方面展現了每個時期平面設計的審美變化。從平面設計構成要素的演變、平面設計中審美意識的時代變化、各個時代平面設計風格的審美節律和中國平面設計的時代變遷四方面來分析平面設計審美的時代演變節奏和規律。
平面設計;審美意識;時代變遷
設計的終極目的是功能性和審美性,二者共生共贏,缺一不可,沒有實用性的再美的設計也只是建在空中的瑤池,好看而無用,純粹的裝飾品而已;反過來沒有審美性的實用設計只是一件丑陋而粗糙的物品,就像一些原始的工具,只是能用,毫無美感可言,但設計水平的高低是與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生產方式是密切相關的,也與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分不開,更與當時社會人們的審美需求和審美原則密不可分。人的審美意識來源于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如湛藍的天空,壯麗的山川,碧綠的湖水,以及一年四季變化無窮的色彩,使人在勞動和休息的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當然人類審美意識的發展也與社會發展的水平相聯系,并受到當時社會生產力的制約,但同時又具有人的個性特征,只是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對設計的功能性和審美性的要求側重點不同。比如遠古人類的巖畫,只是粗線條構成,大多記述的是當時的勞動場景或重大事件,功能性的追求放在首要位置,而審美的追求則是次要的。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意識也得到了逐步提升,設計審美性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當代一些設計作品的審美性甚至超越了功能性。平面設計作為一種視覺傳達手段,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寓意,它既承載著歷史的積淀又展現出當代的輝煌還預示著未來的發展,它的進步更能體現社會的時代風貌變遷和審美觀念更新。本文將從平面設計構成要素的演變、平面設計中審美意識的時代變化、各個時代平面設計風格的審美節律和中國平面設計的時代變遷四方面來分析平面設計審美的時代演變節奏和規律。
平面設計在人們的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隨處能感覺到它的存在,欣賞到它的身影,它以一種或文字或圖形或圖像等多種形式展現在人們的面前。設計者將紛繁的信息融入到作品中,并賦予其深刻的寓意,使人們在看到它時既明白了作者的創作目的,又欣賞到了藝術的美感,得到了一定的啟迪。平面設計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后,逐漸地從藝術設計中脫穎而出具有了自己獨特的審美特征,設計者們對創意、文字、圖形、色彩等的協調運用,從而使平面設計作品散發著迷人的藝術魅力。然而在構圖、創意、色彩等重要的平面設計要素中,各要素的發展也不是完全相統一的,每一要素的進步都帶動平面設計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各要素間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從而推動平面設計向更完美的方向發展。
1.1 平面設計創意的演變
創意是平面設計的第一要素,新穎完美的創意是好的作品基石,創意既要考慮受眾、傳播媒體和文化背景還要有時代感。早期平面設計創意受當時生產力不發達的影響,人們的知識面狹窄、思維單一。現代社會由于科技的發達,人們見多識廣、思維發散,對平面設計的創意有了更多的要求,促使設計師利用自身掌握的社會、技術等信息資源,巧妙地結合平面設計的目的性和審美性,創作出精美的作品。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碗、盤上裝飾花紋的演變,從出土的土陶花紋上(圖1)就可以看出,當時的設計是簡單的線條、水波紋或單線條圖形,而現在的是復雜多彩的精美紋飾(圖2),高級瓷器上甚至有更加復雜的鑲嵌金銀寶石等工藝,可見創意是按時代的進步由單一到多元,由簡單到復雜,由粗淺到深層的演變。

圖1 圖2
1.2 平面設計構圖的演變
構圖設計是將一種或幾種圖形或文字或符號等按照設計者的思路并遵循一定的規則在平面上組合成的圖案。平面設計早期的構圖是單一圖形、符號,簡單而無層次。人們畫出能表達自己想法的圖形來進行交流,如最初的象形文字。直到出現由多個圖形組成的構圖并使用了更多的技巧和審美元素,使平面設計有了豐富的層次感,其中文字的運用使構圖更加多元,尤其是書法藝術的進步,對構圖的影響更是錦上添花。再到現在視錯覺在二維空間的應用,構圖出現了立體的空間感,使平面設計發生了質的飛躍,甚至出現了平面設計的藝術審美價值超越實用功能價值的現象。構圖作為平面設計視覺要素之一,設計的作品帶有明顯的時代風格,不同的時期體現著不同的文化和審美,比如在維多利亞時期流行的是中世紀圖形與裝飾華麗繁瑣的歌德風格(圖3),而到了工業革命時期,簡潔樸實的風格逐漸成為主流,而風迷一時維多利亞風格則漸行漸遠。特定時代構圖的發展反映著一個時代的精神文明和文化傾向。現代構圖設計的觀念在攝影、抽象藝術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下得到了改變,增強了平面設計的視覺傳達能力,使平面設計得到了更多的表現方式。20世紀80年代電腦的廣泛應用,再一次拓寬了構圖設計的表現形式,推動了平面設計的發展。在今天,構圖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圖形化的設計表現,傳達出人們的情感和對事物的認知。
1.3 平面設計色彩的演變
色彩的運用是平面設計在創意和構圖完成后最重要的表現要素,被認為是平面設計視覺語言。平面設計中色彩的運用,應是明快而和諧,既有時代的特征又有美的誘惑力。色彩具有抽象的性質,容易引起人們的心理感應。強烈的色彩渲染往往在現代平面設計作品中得到運用,這與顏料的來源有很大的關系。工業革命以前,人們只能從自然界提取,即使是復合顏料也是有限的,何況受到工藝水平的限制。化工顏料的出現,尤其現代計算機的應用,可以把的色差分到極致,人們所能想象和不能想象的色彩都能得到滿足。色彩如何應用,需要設計者根據設計需求和各時代各民族人們不同的傳統習性及審美要求。中國傳統色彩觀講究五行對應,如水為黑色、木為藍色、火為紅色、土為黃色、金為白色,同時它們又是相生相克的,這為后來者提供了一個極佳的背景。其實現代設計中對色彩的感覺和運用就是傳統色彩觀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積累和延續。今天由于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日益活躍,開闊了人們的審美視野,提高了審美情趣,人們對于色彩的審美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停地改變。像每季的流行色,就充分的說明了色彩審美的時代性。曾經人們認為紅色和紫色搭配(圖4)在一起會顯得很庸俗,而現在我們的生活由于時代審美的變化,出現了越來越多反習俗的色彩搭配。傳統的色彩禁忌也為現代人所突破,對色彩的搭配和運用更為大膽。

圖3 圖4
平面設計是我們生活中傳達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設計風格的潮流變化跟每個時代的審美意識相關,這種具有時代節律審美的平面設計作品能將人們的精神所需表達出來,使人們的心靈得到升華。因此,每個時代的平面設計都深含著不同的審美文化和審美風尚,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現實意義,體現了平面設計審美意識的時代性。
審美意識起源于人類在原始時代的勞動實踐,在受到自然環境和文化環境影響的同時產生并發展。審美是一種自發性、自覺性的意識形態,隨著技術的進步、潮流的變化等因素,人們的設計審美也在不斷的提高。比如在平面設計中,很多的設計會因為獨特的造型或是豐富的色彩,在直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視覺上直觀的感受美的沖擊力,使人的身心獲得輕松愉悅的感覺。

圖5 圖6
時代性又稱時代精神,不同時期的設計師根據所處的時代的審美意識,通過自身的理解進行創新和發展,并形成新的審美意識。比如像洛可可時期的平面設計師皮埃爾·西蒙·方涅·勒讓設計的“羅馬體”(圖5)便是受法國的“帝王羅馬體”影響發展而成的。當今時代的審美意識是在歷史、文化、社會、技術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的產物,人們的審美意識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尤其是技術的發展,使得平面設計的范圍更加廣泛,更能充分地表現出設計師獨特的思想感情,使作品能滿足更多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需求。一個時代的審美觀念和這個時代的文化、經濟等有關,人們的審美意識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步變化的。例如中國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流行的月份牌宣傳畫(圖6),反映著當時這個時代的社會情況,表現出這個時代的文化內涵,是這個時代平面設計具有的風格。
3.1 早期的平面設計
3.1.1 歐洲早期的平面設計
在人類文明的初期平面設計逐步興起。最原始的平面設計作品可以看做是古老的巖穴壁畫。中世紀時期的平面設計主要是書籍設計(圖7),受當時社會因素的影響,書籍的色彩絢麗,形成了具有高度裝飾特點的平面設計風格。文藝復興時期在設計上喜歡運用各種花卉圖案來做裝飾(圖8)。到了18世紀設計理念又發生了改變,洛可可風格裝飾被引入了版面設計中。同時代的維多利亞時期平面設計變得日趨成熟,總體風格是繁瑣裝飾,但在字體設計上表現的非常清楚。19世紀“工藝美術”運動在歐洲興起,平面設計擯棄了矯揉造作的維多利亞風格和古典、傳統的復興風格;提倡歌德風格和其他中世紀的風格,當時的設計師們吸取中世紀、哥特風格、自然主義風格的特點,創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新設計風格。“新藝術”運動中獨特的曲線風格出現在平面設計里,尤其是阿爾芬斯·穆卡設計的海報《吉斯蒙達》(圖9),其來自于拜占庭文化的鑲嵌風格、植物紋樣裝飾曲線、單線平涂的色彩和設計以及細致入微的人物描繪等,成為了這一時期歐洲各國平面設計界爭相模仿的對象。因受到中世紀的自然主義風格及日本浮世繪影響,所以“新藝術”運動采用大量的花卉、植物、昆蟲作為裝飾的細膩風格與簡單樸實的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在經歷了多時代的設計風格運動后,歐洲的平面設計逐漸走向新的發展方向。

3.1.2 中國早期的平面設計
中國的平面設計起源于文字,從最早的象形文字到周代以意、以音創造的新字,再到唐代出現圖文并茂的《金剛經》(圖10)、宋代用插圖說明藥材的醫書《本草》。早期的平面設計基于我國幾千年形成的優秀傳統繪畫,在吸收傳統藝術的同時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形成設計的藝術形式。早期的設計將傳統審美與商業目的融為一體,用水墨的形式表現,多應用于包裝、書籍、告示等。中國的平面設計隨著各時代不同的文化、審美等因素而不斷地發展成熟。

圖10
3.2 現代平面設計
3.2.1 現代藝術對現代平面設計的促進
現代藝術產生了現代平面設計。在當時西方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等大背景下,各種主義流派涌現反映出西方現代藝術對當時社會不和諧現象的一種反思。當時的平面設計在海報、書籍設計等方面都反映這一時代的思潮,如在約翰·哈特菲爾德設計的反納粹政治海報中(圖11),他將各種看起來不和諧的視覺元素構建在一起,以詼諧的畫面再配以辛辣幽默的文字說明來諷刺希特勒政權,讓人們看到了希特勒光鮮亮麗外表下邪惡的靈魂。這種把各種不同元素拼湊組合在一起的構圖方式開創了平面設計構圖創意的先河,也是現代平面設計中被經常使用的一種構圖方法。現代平面設計在世界經濟交流廣泛而深入的進程中,表現的越來越豐富多彩。

圖11
西方的“裝飾藝術”是繼“新藝術”運動后又一場影響廣泛的國際性設計運動。“裝飾藝術”風格獨特,在視覺上給人愉悅,在精神上給人慰藉,在歷史、文化等方面滿足了當時社會的人們更深層次的心理需求。“裝飾藝術”平面設計運動之所以發展出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平面設計,關鍵在于吸納了當時社會流行的各種藝術和設計流派的精髓。二十世紀初受俄式芭蕾的影響,平面設計注重明快的色彩、清晰的線條、少裝飾或無裝飾的字體,較多運用直線、曲線、弧線和帶棱角的面裝飾構圖(圖12),產生了非常好的裝飾效果。而后來出現主張無裝飾線體的“構成主義”和 “風格派”從根本上改變了平面設計的發展方向,對之后平面設計風格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圖12
3.2.2 包豪斯對現代平面設計的促進
包豪斯奠定了現代平面設計發展的思想理論基礎和風格基礎。包豪斯的平面設計思想和風格深受當時歐洲的“風格派”和 “構成主義”影響,因此具有高度功能化、理性化以及簡單化和減少主義化、幾何形式化的特點。包豪斯的設計師們綜合了各種“主義流派”風格和多種藝術運動的新觀念,在實踐中巧妙地融合了繪畫、色彩、攝影等方面的技法以及同時期歐洲對現代平面設計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典型的現代平面設計風格。迪索時期出版了成為包豪斯平面設計試驗主要場地的校刊《包豪斯》,刊物的設計廣泛采用了無裝飾線體,簡單的版面編排,構成主義的形式,達到非常功能化的形式。包豪斯的貢獻在于對平面設計功能化的探索和研究,是現代平面設計的主要起源之一。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設計從封閉式的單一視覺思維到自覺意識藝術的新思潮,打破了傳統文化意識觀念,對藝術的多元化審美需求日益增加。縱觀中國平面設計的發展過程,在經歷了發展期(1988-1993)、成長期(1994-2000)和成熟期(2001-2008)后,中國的平面設計逐步掌握了時代潮流的方向。在發展期經歷了廣東平面設計的崛起,如“平面設計在中國92展“在深圳的成功主辦、港臺地區平面設計開始對內地的影響等;成長期經歷了改革開放而改變的文化生活方式和觀念,尤其是與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廣泛,人們的審美水平日益提高都促進平面設計的發展,中國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的發展和平面設計教育的改革后,20世紀末的平面設計具有明顯的文化內涵。將實用性與藝術性完美地與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相結合,體現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多樣化的現代平面設計風格。中國平面設計的成熟期是在21世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科技、傳播媒介的迅速進步、加入WTO后與國際間設計的頻繁交流,使得中國的平面設計逐步融入到世界設計中,并得到了設計界同行的認可。隨著”全球化“的趨勢,中國的平面設計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綠色設計觀念,注重本土化的、風格多樣化的、國際化的設計理念。
總之,設計審美的流變遵循這樣一條規律:社會生產力水平越高則設計審美理念越先進、科技越發達、設計技能越強則審美需求越旺;人們交流越廣泛,則設計審美內容越豐富;人們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社會越開放,則設計審美的需求越高。設計和審美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今天的人們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升,審美意識也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彰顯自己個性,希望用特別的、獨一無二的設計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文化品位,因此設計師們應隨著人們的需求設計出許多符合當今時代審美取向和審美需求的作品。
平面設計的發展變化同樣與一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發達程度、文化素養高低、政治制度優劣、人文環境好壞息息相關,每個時代平面設計都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無論是在任何時期、任何國家,平面設計的風格一定是反映當時社會的文化環境和社會風貌,體現了平面設計審美意識的時代性。對于平面設計專業的我們來說,只有了解當今時代的審美特征,了解人們的審美需求,才能設計出更多更好令人滿意的作品。
[1] 張詠梅.中國人色彩審美心理的形成及特征[M].山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 蘆影,李硯祖.平面設計藝術[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王瑋琪(1994.07-),女,漢族,湖北人,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TB472
A
1672-5832(2017)07-01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