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江蘇經濟和貿易發展所依靠的人口紅利正在迅速消退,依賴傳統要素投入的比較優勢逐漸喪失。在此背景下,如何尋求優化出口結構的新型動力,已成為江蘇鞏固和發展對外貿易、促進出口貿易結構轉型所亟得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江蘇金融與出口貿易發展的現狀
信貸資源配置不均,有效金融供給不足。一是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江蘇短期貸款增速放緩,中長期貸款規模增速保持提升趨勢。其中短期貸款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信貸風險不斷加大以及工業企業有效供給信貸不足。同時,中長期貸款則呈現“快中有慢”的特征。其中“快”是指受到房地產市場回暖和高漲等因素的影響,以個人住房貸款為主體的中長期貸款有所增加,而出口企業的信貸規模并未擴張?!奥眲t指在融資渠道更趨多元的趨勢和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開始通過債券等非信貸融資方式籌集中長期資金,中小出口企業仍面臨較為嚴重的融資約束。二是在金融支持小微企業政策措施引導下,目前小微企業貸款規模有所增長,但作用仍然有限。據統計,2013年末,江蘇金融機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15327.31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4.36%。但受產能過剩和經濟調整等因素影響,制造業出口企業的貸款增長明顯乏力,中小企業出口活動得到的金融支持仍較為有限。
金融中心建設緩慢,高端人才相對短缺。早在20世紀90年代,南京市便提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戰略構想,但直至2011年,江蘇省金融辦和南京市政府才正式簽署關于共同建設南京區域金融中心的合作協議,并提出要力爭到2020年“打造一個錯位上海、輻射中西部的泛長三角重要的區域金融中心”。目前來看,南京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有了一定進展,但在經濟金融指標以及金融中心指數等方面成效仍不明顯,江蘇在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前景上仍然面臨金融總部集聚不突出、金融高端人才相對短缺等困境。據調查,截至2014年末,江蘇省金融機構從業人數為226183人,與上海、北京、深圳等大陸地區金融發達城市相比,江蘇省金融人才在規模、結構、素質以及創新力、競爭力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如根據2016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我國大陸共有4個城市上榜,上海、深圳、北京、青島分別排在16、19、23、79位。而江蘇城市在該榜單中未見出現。
出口規模持續擴張,貿易結構尚待調整。一是自加入WTO以來,江蘇出口規模從2002年的384.80億美元大幅增長至2014年的3418.69億美元,位居全國第二。但在出口結構中,近五年工業制成品出口比重均超過98%。同時,出口貿易中加工貿易占據了“半壁江山”,大多制造業出口企業長期被外資企業鎖定在產品價值鏈的低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雖然近年來江蘇高技術產業的出口規模在持續增加,但其中真正由本土企業制造業的高技術出口產品份額可能要“打折扣”。二是從出口目的地來看,2014年江蘇出口至歐美地區的產品價值占比為44.9%,相比于剛加入WTO之后2002年的46%,近年來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出現一定程度下降。這進一步反映出目前江蘇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有待強化以及出口結構急需改進的迫切要求。
二、金融創新促進出口結構優化的實現路徑
多融資渠道分散出口風險。國際貿易活動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和成本,而風險分散功能是金融系統的主要功能之一。金融創新發展可以為具有成長潛力的出口企業提供保險、信貸擔保以及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等,多種金融工具和融資渠道能夠幫助高技術出口企業規避和抵抗國際市場匯率波動、商業信用違約等方面對正常生產經營所帶來的風險,促進高新技術行業的發展,進而推動出口貿易結構的優化。
高風險投入緩解創新約束。處于成長期的高科技新興產業在具有強大發展潛力的同時,往往面臨著嚴重的資金需求和信貸約束。金融創新發展則可以為外部融資依賴程度較高的技術型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提供金融支持,不同行業或者產品的技術性融資需求可以通過金融創新發展得到充分的滿足,這樣就提高了出口產品的技術復雜度和價值含量,促進了江蘇省出口結構優化。
大資金支持促進提質增效。根據相關理論,規模經濟能夠促進產業內專業化生產,從而促進產業內貿易迅速發展。因此,不僅僅是規模收益遞增的技術密集型行業,金融創新發展同樣能夠為勞動和資本密集型行業提供資金支持,促進這些行業能夠擴張生產規模,通過規模經濟節約生產成本、采用新技術提升生產率和改進產品質量,最終實現出口貿易的結構優化。
三、金融創新發展促進江蘇出口
結構優化的對策建議
適當調整支持對象,提高信貸效率質量。一是建議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背景下,江蘇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應多為參與國際產能合作的企業提供充足的信貸支持和風險分擔,提升江蘇出口競爭力。二是可將金融資源更多運用在基礎創新方面,如增加對債務壓力較大的技術創新企的金融支持,為江蘇未來技術密集型產業出口規模的擴張奠定基礎。
鼓勵金融產品創新,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一是可建試點創設立針對出口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的地方中小型股份制銀行以及針對特定行業出口貸款的行業銀行。二是應支持金融產品創新,尤其是建議針對貿易市場、產業鏈等融資需求積極的對象推廣應收賬款質押、信用保險貸、小企業集合銀團貸款等多種新型金融信貸品種。三是可試點合作模式創新,鼓勵銀行、證券和保險等多種金融機構開發和試點小微高科技出口企業保證保險、信用保險貸款、小微高科技出口企業集合債券代理發行等新型合作模式。此外,江蘇部分金融機構針對融資約束較為嚴重的小微高科技出口企業提供更加寬松的還款方式和期限,并發行小微高科技出口企業專項金融債以豐富其融資渠道。
注重企業發展差異,實施差別支持政策。一是建議在蘇錫常等市場運行機制相對健全和完善的地區,重點發揮商業銀行的融資作用,特別是加強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在高技術出口企業融資中的積極作用,加大對具有高附加值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信貸支持,促進高科技企業實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國際競爭力,進而不斷優化全省的出口結構。二是建議在宿遷等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地區,重視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產業融資中的作用,逐步引導低端產業向中高端發展,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構筑出口貿易長期競爭力。三是建議江蘇省大型金融機構逐步嘗試提高國有企業的信貸標準和條件,減少國有企業對銀行貸款的過度依賴,提高有限金融資源的合理配置。
〔本文系東南大學邱斌承擔的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金融創新發展促進江蘇出口貿易結構優化的機制及其對策研究”成果〕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供稿)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