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摘要】目前我國傳統的中職院校數學教學的過程、內容與方法已經暴露出一定的問題,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對這門課無興趣,學習時得過且過。文章針對現階段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破解策略,以期能夠更為有效地定位中職院校教學工作,以適應職業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需求。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問題;改進路徑
傳統高中數學教材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個部分。在應試教育視角之下,高中數學教學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采用,主要是圍繞高考來進行的。與此相反,中職數學在九年義務教學基礎上,更為側重對學生職業技能和生活所必需的數學知識進行教學。其將教材劃分為基礎、應用和拓展三個模塊,注重對學生數學計算技能、數據處理能力以及計算機使用能力的培養,在逐漸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實踐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但是就目前我國中職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并不能有效地達成原本的教學目的,無從確定職業技術教學的根本性定位。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引人深思。
一、新時期中職數學教學的問題
從生源角度來說,在傳統學歷觀念的影響下,進入中職院校繼續學習的學生,要么是中考失利者,要么是為了日后方便就業的學生。總而言之,中職院校的生源綜合素質普遍不高。在這種客觀因素的影響下,中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數學存在恐懼心理。在傳統教學模式與這種恐懼心理的雙重影響之下,很多學生認為數學難學而枯燥,無趣而乏味,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對數學學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一)數學學科認知度的欠缺
數學學科雖然屬于整個中職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學生抱有一種“在校學習技術利于就業”的心態,會將學習的重心放在各種具有實際意義的技術上,對數學本身重要性的認知出現了偏差。由于一部分學生本身對數學學科存在畏懼心理,更滋生和加劇了這種恐懼感,從而對數學學習更加懈怠,毫無興致。筆者曾在自己所執教的班級中做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數學學科沒有實際作用,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離現實生活十分遙遠,即便日后走上就業崗位,數學知識對工作也沒有直接幫助,所以這門學科即使不學也沒有多大影響。部分教師在學生這種心態的影響下,對數學教學也缺乏探究、更新的驅動力,時間一長,這門學科就會陷入“兩兩相輕”的尷尬境地。事實上,就中國現有的企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情況來看,完全脫離數學知識、數字計算的工作并不存在,很多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后方才發現該學科的重要性,不得不重新報班學習,造成不必要的時間和資金浪費。
(二)教學評價與教學目標相分離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堂課教學效果的好壞,能否真正意義上實現原本的教學目的,踐行學科價值,主要就是通過學生的反饋來體現的。在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之下,很多教師習慣于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大篇幅地按照既定的教學綱要進行教學,之后采用單一的評價方法對學生是否完成課堂的教學任務進行“原則性”的評價。于是教學過程中常出現的一類現象就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在臨近考試的時候,學生才各種突擊,忙于應付考試,以求獲得滿意的分數。雖然很多學生的數學基礎較為薄弱,但這并不是導致學生學習狀態不佳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中職數學本身缺乏嚴謹而系統的評價方法與教學目標相契合。嚴重的教評分離,使得教師上課教得累的同時還無法從學生處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課下學得累的同時還認為自己沒有學到想要的知識。
(三)教師綜合素質的欠缺以及教學方法的單一
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保障教學過程充分實現教學目的,更能保障課堂運行模式的多元化,讓學生能夠以更為充沛的狀態投身其中。但是現階段很多中職學校在數學教師的選聘上并不嚴格,有很多文化素質不高、專業不對口的編外教師也加入到數學教學的隊伍中來。這類教師不僅不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而且不具備能夠引領學校教育方針、開啟科研合作以及創新教學方法的能力,從而只能導致學生學習數學得過且過,難以達到應有的水平,而學生本應通過課堂提升各種能力的目標也無從實現。最重要的是,教師有限的數學教學水平、滯后的教學方法,必然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那么,數學教學從長遠來看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教師無法根據學生的現實狀況選擇教學方法,學生無法從課堂中獲得有益的信息和技能。久而久之,學生不能夠正確認識數學的重要性,教師也會在長時間得不到學生認可和反饋的情況下,將“上課”當作一種任務,以完成任務為目標,而不去考慮學生的真實理解和接受狀況,更不會為其日后發展道路謀劃。
二、新時期中職數學教學的改進策略
針對上述中職院校數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予以改進,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授課效果和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應用數學思想的生成與實踐
要想讓學生充分意識到數學學科的重要性,就必須加強學科教學過程中對實際應用效果的落實。中職院校與普通高中有所區別,其存在的根本價值在于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各類應用型人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中職數學的授課過程中,教學重心就應該從理論轉化為應用,授課過程中案例的選擇都應緊密聯系生活以及不同的就業崗位需要,以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熱情,使其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針對不同的專業,課程的設置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比如對會計和統計專業的學生,教學的側重點應偏向數據分析;對電子等理工科專業的學生,教學側重點應偏向函數、向量以及立體幾何;對行政公關類專業,要加強數據表格的制作、匯總分析以及圖文并茂式的各類PowerPoint、數字程序等的通俗化解說;等等。
(二)建立與教學目標相契合的評價方法
評價也是教學步驟的重要一環,好的評價方法能讓學生生成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提高自我認知度;不理想的評價方法則會削弱學生對一門學科的信心,再難以生成學習的動力。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結合自身的基礎以及學習特點、習慣,建立起符合自身的學習目標,并圍繞這種目標建立和過程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對學生而言,目標完成時教師的贊許、目標未完成時教師的激勵,都有可能成為鼓勵學生繼續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