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紹兵
摘 要: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綜合素質高、全面發展型的人才。為了迎接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的種種挑戰,并順應新一輪課程教育的改革時勢,初中語文教師該如何指引學生成功掌握新課程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質,培養語文素養,并轉化束縛學生全面發展的應試教育體制已成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話題。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同時,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課堂,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依然存在,要么是表面的熱熱鬧鬧,要么是華而不實的虛浮課堂。很多時候,語文教師還只是一個表演家,課堂完全是教師自我表演的舞臺。而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角色轉變勢在必行。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新課改;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給教育領域帶來了一定的沖擊。面對新一輪課程教育改革,如何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初中語文教師目前所需思考的主要問題。本文將對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進行探討。關于新課改下初中語文的教學,筆者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語文學習目標具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語文教師必須打破通常的習慣做法,摒棄原來的思維定勢,實行多元化、開放式的語文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探究發現是學習興趣的顯性表現,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前提和條件。如果語文教學沒有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感官,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情感,沒有落實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沒有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只能讓學生處于一種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狀態之中,對于所學內容只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而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應注意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根據已有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對于課文中的一些事件、人物、場景等用比較遷移的方法,特別是一些語言上的著力點、著眼點、著重點,正是作者獨具匠心之處,更應該細細揣摩思索。引導學生從陳舊、單一的學習方式中走出來,學會用新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生成、發展、提升。
二、創造新型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為了養成學生有一輩子自學的能力"。可見,教師的主要職責并不是"教",而指導學生"學",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身的自學能力,變"教"為"導",創造新型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做:首先要求學生閱讀課文,談談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無法理解的問題,動員全體學生共同討論交流,然后再由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過后向教師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順勢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和研究,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比如初中語文課程中,有的課文內容采用倒敘的方式進行敘述,學生便會發問:"作者為什么不采用順敘的寫法呢?"教師便可以先把這個問題拋給全體同學,讓學生自己討論、交流、探究,然后再講解插敘和倒敘各自的好處,學生就會明白:本文采用插敘和倒敘的寫法,不僅可以使文章一波三折,引人人勝,還使得文章結構嚴密緊湊,疏密有致。在語文課堂中運用這種方法教學可以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主動求知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變素質。
三、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其實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教材。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根本途徑在于教師必須先鉆研教材,要在"語文教材中走幾個來回",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并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自身對課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便很難做到以課本為憑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為語文學科的本質特征表明: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均具體地體現、落實在語言文字上;語文一旦離開了語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為工具,人文也就無所依附,只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 我任教初中語文多年,但每鉆研一篇新的課文,總是先通讀一遍,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畫出學生可能不理解的詞語,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方法作"預設",或查字(詞)典解釋,或對照近義詞、反義詞理解,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或聯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聯系上下文理解的詞語,自己先查字(詞)典并把義項寫在一旁。為了掃除閱讀障礙,我總是把文章的結構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標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寫在段末空白處。對于重點詞句的含義,總是寫在一旁,方便課堂上參考表述。只有在對文本內容、教學重點、難點等了然于胸的基礎上,我才開始撰寫教案,而且幾乎是一氣呵成。 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么上,用什么方法最好,用什么形式才能行之有效,我們很難有一個標準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師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只有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鉆研,甚至包括一些"無用功"去琢磨,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環。
四、情感教育,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現代教學注重培養學生道德品質,豐富情感思想,提高人際交流能力。教師既是學生知識技能的傳授者,也是學生生活中的朋友,構建良好師生關系,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對提高教學質量擁有重要意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民主的教學思想組織教學活動,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增進師生情感交流,同時,教師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情感經歷,豐富學生的情感思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實現"以情促知"的目標。再者可以利用設問的方法,以問題為媒介加強師生交流互動,教師在一旁指點幫助,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增加學生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
總之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究新課改精神,以新課改理念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不斷進行深化改革,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的有效發展,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這樣的教學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是成功而進步的。
參考文獻:
[1]張麗英.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24).
[2] 王曉麗.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導刊,2016(07).
[3]譚維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標準的要義[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26)
[4]劉志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淺探[J].中學時代(教師版),2014,(01)
[5]毛魏然.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缺失之問診與矯治[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