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燕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是旅游管理專業所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這門課程不同于普通的專業課,其教學目標一般有兩個:一是幫助學生順利通過考試;二是使學生掌握足夠的知識,為今后的工作、學習做好鋪墊。就該門課程的作用而言,它是導游人員今后講解內容的知識來源(天文、地理知識在課程中均有涉及),也是導游實際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講解所需的基礎材料。這就要求要對課程進行改革,改進教學手段、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做到“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統一。下面就情境教學法在《全國導游基礎知識》中的運用,提幾點看法。
一、什么是“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在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討、主動實踐,以“任務引領型”課程標準為指導,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掌握專業知識,提高職業技能,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實施情境教學的必要性
《全國導游基礎知識》這門課程有著較強的綜合性,知識密集、涉獵甚廣,其中涵蓋了歷史、宗教、園林、建筑、民俗、藝術、飲食、地理等領域,幾乎所有人文社科的知識都涵蓋在里面。知識瑣碎抽象,如果教師課堂采用“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既枯燥又完全沒有教學效果,難以達成教學目標和任務,最終會影響導游資格證考試的成績,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采取靈活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且目前我國旅游院校培養的導游人才明顯滯后于市場需求,用人單位總是抱怨學生理論知識多,實踐能力較差,工作適應性不強等。出現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在教學上片面強調導游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情境教學則不同,從其存在的基礎、特點來看,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積極學習,在創設的情境中扮演角色、親自實踐、培養組織能力、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等諸多社交技能,為成為合格的、優秀的導游員打下良好基礎。
三、 情境教學的實施方法
(一)事先認真分析教材,巧妙設計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創設情境的途徑有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這六種,根據這些途徑,要細化每章節的教學任務,具體運用這些途徑。
(二) 情境創設
情境教學法創設的情境就是要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心平氣和、耳目一新,促進學生心理活動的展開和深入進行。我們可以通過具體的實物、圖片、照片、幻燈片、錄音、錄像、多媒體等手段創設各類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再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下面就“實物演示情境”和“表演體會情境”這兩種途徑進行說明。
(1) 實物演示情境
如把 “中國的四大宗教——佛教”和”中國古代建筑——寺廟建筑”兩個內容整合,把學生帶到潮州開元寺,讓學生認真觀察,教師再把佛教知識點和建筑知識點傳授給學生。由于學生親身去觀看景點,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就有了興趣,就會主動研究、學習。在“中國的風物特產”這一章中講到茶葉的種類(綠茶、紅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以及每類茶的特點、代表茶等,這對于學生來講是很抽象的,如果機械地記憶這些知識點效果肯定不好。這時可以找來各種種類的茶葉,讓學生從書本中找到信息,再來說出它們的特點、差異。
(2)表演體會情境
情境教學中的表演有兩種,一是進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斑M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課文中的××”;扮演角色,就是由學生扮演某種任務的角色,要求扮演的學生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和認知自發地投入,使他們真正體驗到所扮演角色的感受與行為,發現及改進自己的工作態度與行為表現。采用角色扮演法時,扮演角色的學生數量有限,其余學生則要求在一邊仔細觀察,對角色扮演者的表現用“觀察記錄表”方式,對其姿勢、手勢、表情和語言表達等項目進行評估,以達到教學的效果。觀察者與扮演者應輪流互換,這樣就能使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參加模擬訓練。通過課堂模擬演練,讓學生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去分析人們在工作中會怎樣或該怎樣說和做,同時表演者也在互動和溝通中體驗到工作的困惑和樂趣。
首先,根據導游人員帶團工作的一系列工作任務(帶團前知識資料的準備、迎接游客、為游客安排住宿、帶領游客進行游覽、導游詞講解、帶團購物、帶團用餐、歡送游客等),結合《全國導游基礎知識》將其提煉出與其有較強聯系的導游帶團前知識資料的準備、導游詞講解、帶團購物、帶團用餐等四個崗位的典型任務,確定每個任務的目標,在每個任務下面安排一到兩個情境。重點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導游基礎知識的能力。其次為情境創辦準備材料,解釋角色、背景,對要求模擬演練的內容,提前分配角色,要求學生作課前準備。再次,在情景情境模擬之前,要給學生強調情境模擬教學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學生主動積極、全身心地投入活動。
以《全國導游基礎知識》重點章節“中國古典園林”、“中國飲食文化”和“中國風物特產”為例。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先把這幾章節的重點內容與知識點進行講授,然后提煉要點,例如設計“廣東四大園林”(順德清暉園、佛山梁園,番禺余蔭山房和東莞可園)美食購物深度旅游, 將全班的學生分組,通過抽簽決定園林景點、粵菜地方特色小食以及購物(粵繡、瓷器、雕刻等)的講解。每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行完成教師分派的任務(知識點的整理、導游詞的寫作、情景的創設、角色的模擬),讓學生進行現場模擬導游。在此其中我們將一些帶團技巧、語言技巧和講解技巧等重點內容貫穿其中,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記憶和運用。在這個環節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讓學生體驗到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在解決問題中的重要性。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答疑,而要讓學生討論、分析任務,提出完成項目需要做哪些事情。然后再讓學生互相評價,設定一個評價表,由各個小組分別對其他小組進行評分,教師要創建一個自主平等的氣氛,適時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對每個問題的意見,組織討論、交流,匯報各個任務小組或個人的不同見解,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學會比較、學會思考、學會表現自我。最后教師再對每組各個方面的表現進行歸納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主體意識的覺醒,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應充分發揮自身主導的作用,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發展個性,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