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以安
化州市第八小學
有人說:“人類如果沒有創新,就等于小鳥沒有翅膀,永遠飛不起來?!睂W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培養和訓練過程,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的主陣地,所以,要把創新思維訓練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因此,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積極、自主、創造性思維,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那么在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我認為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立足課堂教學,鼓勵學生多動腦
人的創造力,其核心是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所以課堂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核心,鼓勵學生多動腦,并教會學生怎樣思考。例如:在學習乘數中間有0的簡便算法時,教材中采用的方法是進位的方法,但學生是不是這樣想呢?不盡然。我在教學這一內容時,有學生提出,把中間有0的數放在被乘數的位置上比較簡便,原因是被乘數個位上的數與乘數個位上的數相乘有進位時,不用再記住并相加,只要直接寫出來就可以了,而且當乘數是兩位數時,更加簡便。例如:406×35,列成豎式計算時,6×5=30,可以直接寫上30,6×3=18,可以直接寫上18。因為0乘以任何數都得0,可以少算一次。這難道不是一種好方法嗎?我馬上表揚該學生積極思考、善于思考,并向學生推廣這種算法。
二、啟發學生多角度的思考
我在講授《乘加乘減》這一節課時,制定的教學目標中,其中有一條就是用多種方法計算乘加、乘減,實現算法多樣化。在新授之后,我設計的環節是趣味練習,拓展延伸。其中有一個開放型的題目:如果想知道咱們班有多少位同學?有多少種不同的算法?我先讓同學們四人一小組開展討論,然后由學生匯報答案。他們說出了自己各式各樣的算法。學生的方法多種多樣,都能解決問題。這道題不僅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還教會了同學們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還學會如何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要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學過程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數學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數學學科的特點,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復習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后,教師設問:判斷一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這個數的末位數字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檢驗后予以否定,教師再設問:判斷一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計算外,還有沒有其它方法呢?接著師生比一比,看誰能很迅速地判斷任意一個自然數能否被3整除。比賽結果,總是老師獲勝。這時學生急于想知道老師是怎樣判斷的,為什么判斷得這樣快,于是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因此,學生學習興趣濃,教學效果好。
四、要注重運用直觀教學
直觀教學可以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思維的特點是由具體形象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抽象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形象作支撐,而觀察、操作、實驗是豐富學生感性認識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要遵循學生思維特點,積極創設教學情境,并要多運用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五、讓學生在分析、綜合、比較中發展思維
分析和綜合既是思維的基本過程,也是重要的邏輯思維方法。應用題解答的思維過程一般就是對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進行分析、比較和綜合的過程。例如分數應用題:商店運來蘋果200千克,梨是蘋果的4/5,運來梨和蘋果共多少千克?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圖像直觀讓學生感知題意后,抓住題目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探求問題與條件的數量關系。分析時可設計系列問題,解剖題目中的“問題”部分,啟迪學生思考、探究:運來的梨和蘋果共多少千克中的“共”由幾部分數量組成;蘋果數量與條件中的什么數字聯系?梨的數量與條件中的什么數字聯系?如何從梨與蘋果的聯系中求出梨的數量?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從而形成解題思路,得出解題方法。
恩格斯說:“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便是人的思維,而創造性思維可以說是花中牡丹。”數學教學也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必須在教給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創新的翅膀,就能像小鳥一樣飛起來。這是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它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