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先
龍川縣廻龍鎮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經典古詩文誦讀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系統工程,要達到良好的效果,除了把握好經典古詩文誦讀的價值取向、經典古詩文誦讀的實施方式等環節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實現語文教學與經典誦讀的有機整合和良性互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融入經典,實現語文教學與經典教育的鏈接,使瑯瑯的經典古詩文誦讀聲經常回蕩在語文課堂之上。如,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語巧用經典名句,以經典的語言,抒寫經典的年華,讓經典詩文成為師生間信息交流的有效載體。作文評語中的經典名句蘊藉著教師對學生的由衷欣賞,讓學生感受經典妙用的同時,感受老師內心的真誠,感覺老師是與自己心靈相通的朋友和學習的伙伴,使有經典相伴的語文教學成為師生一種心靈放飛與樂在其中的精神享受。學生會在輕松愉快的人文環境中,體驗經典詩文的魅力,感受語文學習的幸福。
語文教學與經典古詩文誦讀是相輔相成、良性互動的。就語文教學而言,經典古詩文誦讀是語文教學內容鞏固的試驗場。如,經典古詩文讀本一般都有漢語拼音注音,一年級小學生學完漢語拼音后,他們誦讀經典時,就可以用所學的漢語拼音來指讀經典,鞏固漢語拼音的學習,加快經典古詩文的誦讀記憶速度,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同時,語文教學對經典學習起到畫龍點睛之效。誦讀對經典古詩文中的某些語句會產生頓悟之感,會幫助學生對經典的理解和感悟,會提高學生經典古詩文誦讀的興趣。因此,進行經典古詩文誦讀的同時,也能加強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奠定扎實、牢固的語文基礎。
二、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年齡階段和心理特點進行選篇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但他們記憶力好,摹仿力強,同時,他們可愛、活潑、天真、爛漫,思想單純。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由最初的三——五個字的短小韻文如《三字經》、《百家姓》、《幼學瓊林》一類易于瑯瑯上口的啟蒙讀物開始到以絕句為主的五言和七言淺近的古代詩歌,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授以《論語》、《大學》、《中庸》、《左傳》、《春秋》、《古文觀止》等較為深奧的理論性、藝術性著作。循序漸進,由淺及深、由易到難的逐步進行,誦讀的效果才能顯示出來。
三、要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老師的范讀作用激發誦讀熱情
學生模仿力很強,范讀,出于教師口,入于學生耳,了然于學生的心,能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能給學生一種語感直覺,誘發他們的情感沖動。
1. 教師要規范誦讀的語音語調
誦讀和說話不同,它除了要求誦讀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回讀外,還要求誦讀時在聲母、韻母、聲調、輕聲、兒化、音變以及語句的表達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話語音的規范。
2. 教師要把握不同作品的基調
教師要做到誦讀理解,就是要熟悉作品,從理性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實質。只有透徹的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才能準確地掌握作品的情調與節奏,正確地傳遞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師還要設計誦讀方案,就是在深刻理解作品內容的基礎上,設計如何通過語音的具體形象把原作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
3. 教師要正確掌握誦讀的技巧
掌握呼吸、發音、吐字、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的應用方法,給學生以正確的示范,激發學生對誦讀古詩文的熱情。
經典誦讀只是一種方法,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可能僅僅通過誦讀,或背誦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青少年學習、成長過程中所有問題;其次,經典誦讀要想持續開展,取得理想的效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注重師資的培養。學生時時會提出一些涉及古詩文背景或詩文含義的問題,而我們當時又常常難以應答。所以教師也必須不斷地學習,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因為身教重于言教,尤其在學習圣賢的經典時,更是如此,否則最后大家手上都有了一大堆圣賢的標尺,卻只會用來衡量、評價、要求別人。
經典誦讀要做好引導,要善于吸收借鑒他人的先進經驗和成果,又要敢于嘗試與創新,要結合各種新出現的情況,融入更多鮮活的、時代的元素。只要把傳統文化經典與現代教學理念相結合,在誦讀的內容和方法上把握得當,經過一定的時間就能取得受用一生的效果。
責任編輯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