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娟
梅州市梅縣區教育局教學研究室
數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課堂會因學生的有效參與而精彩紛呈。
一、巧設導入,營造參與氛圍
著名教育家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這句話道出了課堂教學第一環節的重要作用。課始創設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不僅可以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學習的興趣,更可以說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
如學習《角的度量(二)》時,要求:1. 復習角的度量單位和1度角,喚起學生的記憶。2. 教師演示活動角,學生估角的度數,拋出“要如何才能獲取角的準確度數”這個問題,引出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在對1度角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設計一個估角的度數的活動,目的是“拋磚引玉”——在估角度出現較大偏差時,適時提出本課核心問題“如何才能獲取角的準確度數”,有效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在這輕松的氛圍中,學生踴躍參與、互動,為新課學習預熱。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可根據教材上的知識點,設計學生喜歡的與實際生活相符的教學情境,還可創設一些故事化、游戲化的問題情境來密切配合課堂教學,使學生感悟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學案“導航”,激發參與需求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數學學習、促進學生思考與互動交流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要善于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情況精心設計學案,借助學案“導航”,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因課前做好了學習準備,課堂上更愿意參與交流與展示。也因前置了知識的學習,課中有更多時間和機會互學和研學,學習更主動、更投入和更專注。學習情感的愉悅更易讓學生將學習視為個體內在需要,積極性、主動性隨之增強,參與度也會提高。
三、組織交互,搭建參與平臺
參與式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過程。教師只有充分放手,給學生提供自主參與的機會,學生才會有經歷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因此,我們要搭建學生參與學習的平臺,組織學生有效地開展交往互動、合作探究的活動,促進互動行為的有效進行。
如學習∠2的測量方法。
組1:先把量角器的中心點和角的頂點重合,再將0刻度線與角的一條邊重合,角的另一條邊指向120°,所以這個角就是120°。哪個小組有不同的意見或補充?
組2:我們組也用同樣的方法測量,但測量結果是60度。
組3:∠2是一個鈍角,不可能是60°。
師:就是說可以排除60°這個答案。為什么∠2要讀120°才正確呢?除了因為它是一個鈍角之外,誰還有不同發現?
生1:度量銳角時讀內圈刻度,度量鈍角時讀外圈刻度。
生2:不對,應該看0刻度線。我們用尺子測量長度時都是從“0”開始數起。我認為量角也一樣要從“0度”開始數起。
生3:因為∠2的一條邊所對的0刻度線在外圈,所以要讀外圈的刻度。
師演示課件并驗證測量結果,強化正確的測量方法。
課前學生已經嘗試操作并感悟測量的方法,自然有話能說,也樂于分享和傾聽。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和深度參與,輕松理解知識、掌握量角技能、積累量角經驗,感悟量角方法。這樣設計充分體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理念,真正實現“生本課堂”?;顒又?,教師充當組織者角色,引導學生合作交流,使課堂活動有序開展、高效完成。在教師用心搭建的平臺上,學生可以充分發揮、交往互動,使得信息得到雙向流動,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四、精講質疑,促進深度參與
學生匯報交流時,信息往往比較零散,所以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和滲透需要教師的指引和點撥。為此,教師要積極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生“困惑處”“知識的重難點處”“思維的提升處”給予適當的啟發,完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和構建。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他們生疑、反思的好習慣、好品質。
總之,我們要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喚起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為核心,以教學對話促成課堂主體間的交互。創設思維時空,使教學活動中每個人的情感、思維和行為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理解和掌握新知,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活動經驗,培養數學素養。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