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林
深圳市南山區南油小學
南油小學以面向學生生活,健全生活意識,強化生活技能,培養自主生活能力和低碳生活的習慣為出發點;以“聚焦生活素養,倡導創意生活”作為項目學習的主題。在課程統整的理念指導下,經過近半年的準備,集中一周時間,開展項目學習活動,整合各學科資源,集中各學科師資,開發課程并實施,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無限可能。
一、學情作為課程開發起點
在基于項目學習的過程中,課程主題即學習項目,它是整合兒童生活經驗和學科知識,整合不同學科知識的橋梁和紐帶。南油小學此次項目學習的確立是源于在寒假時學生們完成的一份“研習報告”——“我們的學校、鄰家的學校”。學生在寒假期間通過“真實的學習”,采用適合于自己發展階段的語言、工具和技術,通過自己的探索和成人的支持幫助,描述、記錄著學校里的一草一木,一物一品及其變化和變遷。寒假結束后,學校對“研習報告”進行交流、評價、梳理,發現學生對主題內涵的理解,超出了老師的預期。他們有的從學校的建筑構造入手進行學校面積的測量,有的從校園的風景著手畫出了不同學校的特色景觀,還有的從校園的歷史文化入手進行了比較……這大大拓展了此次項目學習的外延,孩子們上交的一份份研習報告,帶給我們驚訝與感動的同時,更讓我們的教師感受到了“項目學習”的魅力,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從課程的消費者變成了課程的開發者。憑借著對課程資源捕捉的敏銳性和致力于課程開發的熱情和智慧,教師以此學情作為課程開發的起點,將學生們的探究方向納入了課程內容。
二、教師為自主開發主力軍
學校是課程統整的主體,教師是課程統整的主力軍。在項目學習中,南油小學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賦予他們課程的開發權和決策權。首先召開項目學習籌備會,以年級組為單位,跨學科進行研討。要求教師依照項目學習的主題,結合自己所在年級所任學科的教育教學情境,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與身心特點,羅列教材中與“生活素養”“創意生活”等相關的知識點,基于媒體資源,網絡資源,社區資源等挖掘與之相關的學科元素,然后梳理、改造、加工“課本中的知識”,在充實、替換、增刪、拓展中把本學科學習的知識要點與項目學習活動主題有機融合、相互滲透,初步做出活動設想,形成課程設計方案。這一環節,有效激活了教師的課程意識,教師更深切地認識到自己在課程統整過程中,不再僅僅是課程的執行者,更是一個重要的課程開發者。
三、組內統整梳理主題內容
在此環節,學校組織開展學科組教研活動,同一年級的同學科教師在一起匯報自己搜集的學科資源和初步的課程設計思路,在交流研討中根據年級的特點和學科要求,分別確定適合本學科的學習內容。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既達成了項目學習中各學科知識的融合,更保證了國家課程中學科知識的有效落實。
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基于項目學習的課程統整,繼學科組研討后又以年級組為單位,集中本年級的各學科教師,以“聚焦生活素養,倡導創意生活”這一主題為開發和設計起點,對在學科組討論時確定的本年級的各學科內容進行梳理。經過進一步的篩選、合并、重組,圍繞此次項目學習大主題“聚焦生活素養,倡導創意生活”確定本年級的主題和具體內容:一年級:“魅力家鄉”、二年級:“路”、三年級:“親情”、四年級:“低碳生活”、五年級:“健康生活,創意美食”、六年級:“我愛旅游”。在級科組的研討中,每位教師在分享學習中不斷完善,在交流碰撞中逐步提升,不但避免了教學中各學科的重復教學,更增強了教師的課程意識和合作意識。
四、編排課表調配各項資源
為了使項目學習真正有效實施,項目學習的組織形式需要突破傳統班級、課時等限制,打破以往根據國家規定的學科課時安排課表的思路。在項目學習的課程統整中各年級組需根據已確定的項目學習主題重新設定學習目標、重新組織學習內容、重新調配教學資源等。由年級組長主要負責重新編排“項目學習周”的專門課表,以具體的學習內容為依據、以課程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時間資源、環境資源、物資資源、人力資源等。此環節,是項目學習實施的有力保障,而對一線教師來說更是課程執行力的一種考驗和歷練。
聚焦生活素養的項目學習,融入了人文性、趣味性、啟發性、綜合性、探究性,不但滿足了學生需求的課程,更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在這樣的活動中,每一位教師也已不再是簡單地教本學科的知識,而必須跨界指導、綜合引領,這也大大提升了教師的課程開發力、領導力,打造了鮮明的學校特色。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