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垚偉
【摘要】語文如山,音樂似水,山水不分家,靈動的水有了山的依傍,更顯活潑,沉穩的山有了水的圍繞,更顯清幽。讓語文借音樂之韻,彰顯魅力。
【關鍵詞】音樂;語文;渲染;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是一門藝術,文學也是一門藝術,文學作品中音樂的妙用無法忽略,它可以使復雜的事物變得簡單,文學與音樂宛如一對孿生姐妹。語文教學與音樂教學的相互滲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啟迪心智。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立足現代語文教學科學觀,尋找音樂和語文課堂教學結合點,可以使課堂變得輕松愉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語文注入活力。
一、導入環節,音樂開場,激情渲染
導入就像一臺戲的序幕,如果安排能夠先聲奪人,就能一下子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情緒高漲,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整個身心處于最佳發揮狀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就能主動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教學《風娃娃》一課時,我直接播放風吹的聲音,讓學生聽,以此來渲染課堂氣氛,“聽,誰來了?”很自然地將學生帶入課文,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再問“風娃娃是誰?他來做什么了?”就這樣讓學生帶著好奇心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再如教學《北京》一課,我直接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宣傳片,再配上《北京歡迎你》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學生的情緒隨著音樂的變化起伏著,時而激動,時而興奮。接下來我問學生聽到什么了,這樣直接導入課文,對課文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學習《小小竹排畫中游》一課時,我首先激情演唱李雙江老師的《小小竹排江中游》一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然后用飽含感情的語氣說:“小小竹排本是在江中游的,可是怎么進入畫中游了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激情的演唱,深情的發問感染了學生,激發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學習此詩時,學生的心始終被音樂和情感牽動著,相互影響著。
二、朗讀中配以恰當的音樂,使學生在讀中感悟作品
不同的音樂會帶給人不同的感受,我始終認為,朗讀和音樂是密不可分的。合適而恰當的音樂與文學作品相結合,再配上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使讀者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以讀代講。在一次班會課上,我給學生講述《一條未發出的短信》這個故事,讓學生體會一位母親對孩子的情感,感受母愛的偉大。滿文軍《懂你》的歌聲在不知不覺間輕輕響起,并且越來越響亮,課在《懂你》的歌聲里終止,但母愛的旋律卻久久在學生和聽課教師心中回蕩。學生被歌曲所感染,被故事所震撼,淚流滿面地聽完故事,以讀代講的效果顯而易見。又如我在教學課文《假如》時,教學最后環節我啟發孩子們續編詩歌,我讓孩子們觀看一組需要得到幫助的人的圖片: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盲人、戰爭中的孩子,等等,然后配上音樂《讓世界充滿愛》,輕柔悠揚的音樂頓時讓人浮想聯翩,學生一下子找到靈感,課堂小練筆很容易就完成了,然后再讓學生在鋼琴曲的伴奏下朗讀自己的作品,一節課下來學生情緒高漲,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這為以后中高年級的作文學習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三、以樂促背,事半功倍
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左右大腦,各司其職,左右大腦的適時調用,有利于大腦的平衡發展,而音樂正促進了大腦的平衡使用。在緊張的課堂教學中,引入音樂,調節大腦的活動,將對學生的學習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直以來,背誦都是讓學生頭疼的一件事,如果把音樂與背誦結合起來,就容易了許多。現在很多古詩都被譜成歌曲傳唱,唱起來朗朗上口,比如《靜夜思》《草》《夜宿山寺》《明月幾時有》,等等。教學時,教師加入音樂的同時,再配以入情入境的畫面,把學生帶入意境中,這樣背誦和理解就都成了一件輕松的事。另外,很多課文我們還可以編成課本劇,配上合適的音樂,讓學生參與表演,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同時也為背誦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將音樂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對營造學習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拓展學生思維,深化理解課文主題,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音樂與語文的結合也為培養學生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起到重要的作用。高爾基說過:“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當教師不是把教書作為謀生手段,而是以之為樂事,并和自己的興趣愛好緊密地揉在一起時,你的思維火花就會迸發出奇異的光彩,你就會隨時隨地產生靈感。當你以自己的快樂心境感染著學生,并對其充滿愛心,而學生做出相應的信息反饋給你,認為你是他們的良師益友的時候,那將是你最有成就感、最為滿足的時候。
語文如山,音樂似水,山水不分家,靈動的水有了山的依傍,更顯活潑,沉穩的山有了水的圍繞,更顯清幽。讓語文借音樂之韻,彰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