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常清
【摘要】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帶著輕松的心情去學習,自然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課堂注意力這兩個方面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語文學習;創新能力;注意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有助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提高學生正確理解語言的水平,所以,必須適應實際需要的現代閱讀,寫作和口語溝通能力,與最初的閱讀中國古典文學鑒賞能力;掌握語言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能力,探索和解決問題,進一步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什么要學習語文呢?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是學習其他學科不可或缺的前提。語文是一個人不能沒有的生活工具。不管你未來的工作學習中,聽、說、讀、寫基本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它會限制你的職業生涯的發展和生活質量。心理學家認為,創造力是一種心理活動。它是一種綜合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觀察、想象、注意、記憶等心理因素和興趣、動機、意志、主動性、好奇心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動手操作、組織和協調能力。創造性思維是諸多因素的核心。兒童創造力的發展和培養涉及家庭、學校、社會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以及兒童自身的主觀因素。學科教學也是主要渠道之一。客觀地說,語文作為一個基本的工具學科,想學習好并不容易。這是一個廣泛的系統內容,思想、知識和藝術作為一個整體,需要逐步培養良好的感知力和接受力,但作為一個普通中學階段,需要一個堅實的文本、語言技能,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流暢的口頭和書面表達。在這里,首先需要正確認識到語文成績的提高取決于語言素養的增強,是一個漸進的、微妙的過程。語文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的長期性決定它不能一蹴而就,它不能快速成功。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造意識是創造性培養的心理和前提。只有創造意識,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才能從自發走向自覺,從盲目走向科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此,語文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為培養創新能力鋪平道路:
(一)運用多種形式,樹立創作觀念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用創建專欄,黑板報等形式,使學生了解影響創造力培養的因素和掌握培養創造力的基本方法。了解每一項發明的歷史,每一次技術的突破,每一個新的理論,每一次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每一種精神文明的進步,都是創造性的成就。這樣就可以消除學生對“創造”的神秘感和恐懼感,使他們能夠理解創造的意義和創造性思維的基本過程。
(二)獨立思考,敢于挑戰
創造是另一種方式,是對現有的挑戰和質疑。因此,有必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敢于打破權威的迷信,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創造是更新和發展的概念,是基于原來的“更高層次”。因此,難免遇到困難。在這個時候,有必要鼓勵學生不怕困難,不怕失敗,教育學生要有勇于挑戰的堅強的意志去克服困難的能力,加強他們的創造力。
(三)加強思想教育,樹立崇高的理想和抱負
一般來說,一個人有著越高的追求,他個人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教師應積極使用文本的內容,加強學生的教育,鼓勵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建立一個強大的動力去探索新知識,有良好的精神狀態,為自己提供一個強大的推動力量去發展創造力。
(四)良好的學習作風
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一種正常的、持久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主動、獨立和創造性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培訓,聽老師講課,遵守課堂紀律,積極思考,講話充滿激情、及時復習、獨立作業等良好的學習風格。
二、培養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一)不斷復習,溫故知新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經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注意力,新事物的出現,能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它依賴于自己現有的知識和經驗。人們感興趣的是適合人們知道但不懂的東西。因此,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材料,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逐步在新材料中與學生有共同的知識和經驗,加強學生的注意力。
(二)培養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是最現實、最主動的學習策略,在課堂上配合老師營造出輕松活躍、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是學習好語文的關鍵所在,同學們一旦對學習語文有了興趣,那一切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因為興趣是學習好任何事物的內在條件。學生有明確的目的,對語文感興趣,能集中精力,用高度的精神認真聽講,踴躍地提問,對老師的提問認真解答,從而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實踐和發展的過程,如果課堂教學的內容更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符合學生的需求越多,就越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可以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如果老師能抓住學生的興趣,聯系社會生活的現實,我們就可以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講授的信息對學生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如果老師發出讓學生感覺深奧和模糊的信息,學生即使有強烈的意
識,再大的興趣,也不能集中注意力。這需要教學內容的深度、速度和適當的、和諧的其他方面,符合學生可接受的原則。在課堂上,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反饋信息,如觀察面部表情和舉止,尤其
是眼睛看到的,對所講內容的解釋,是否能被學生接受。這實際上是控制課堂的能力。
總之,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帶著輕松的心情去學習,自然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