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朱昌洪
【摘 要】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為例,對獨立院校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進行探索,提出獨立學院應加強與企業合作,采取共建工程實踐中心、實習實訓基地、專業共建和頂崗實習等多方面、多形式深入的合作,在合作中逐步完善以工程實踐能力為導向的通信工程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共同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促進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整體優化。
【關鍵詞】協同育人 應用型 培養模式 通信工程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104-03
近幾年,獨立院校為適應經濟結構轉型的需要,積極探索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在高等教育中“創立高校與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在職業教育中“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聯合高校與企業,整合教育和產業資源,構建校地協同育人模式,已成為高校與地方亟須解決的課題。通信工程專業具有知識更新快、工程實踐性強等特點,本文試以下面以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為例,探討獨立院校校企合作養應用型人才的新模式。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通信工程專業通過與中興通訊、桂林優利特、廣西英倫等區內外知名企業合作,采取共建工程實踐中心、實習實訓基地、專業共建和頂崗實習等多方面、多形式深入的合作,在合作中逐步完善以工程實踐能力為導向的通信工程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共同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促進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促進了人才培養模式的整體優化。
一、與中興通訊公司合作共建中興通訊實訓中心,共同培養技能型人才
中國的通信產業經30多年的超常規發展,已經由技術驅動,資源驅動過渡到了業務驅動,運營商以及制造商需要大量的網絡規劃、工程技術、研發、維護、行業銷售、業務銷售、后臺運營、管理等各個方面的人才,但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學環境及課程卻不能完全滿足業內技術人員的素質要求,行業與技術、技術與實際、理論與實踐的脫節相當嚴重,不能適應產業升級對國內工程人才的需求。
針對當前人才培養模式滯后于企業用人需求的矛盾,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與優秀通信企業中興通訊合作,共同建設中興通訊實訓中心(見圖1)。實訓中心由LTE 4G仿真教學系統、程控交換實驗平臺、數據網絡實訓平臺、光傳輸實驗平臺、光接入實訓平臺組成,可開設程控交換系統、光傳輸系統、LTE 4G移動通信系統、數據網絡系統等四大方面的課程;并能提供企業對應工作崗位的中興通信產品工程實訓(見表1)。
通信工程專業依托中興通訊實訓中心,借鑒中興通訊先進的培訓設施、規范的培訓管理、優秀的講師隊伍及其20年的專業培訓經驗,以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方式,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實踐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以就業為目標,改進教育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結合企業成熟的職業技能評價體系,共同培養符合通信領域新技術人才需求的實用型人才。
實訓中心采用先進的企業化教學模式,結合通信企業人才需求,建立工程案例式實訓課程體系;實訓中心教師均由信息工程學院選派優秀教師赴中興通訊企業接受系統專業培訓,并取得中興通訊培訓教師資格認證的教師擔任。學生在實訓中心通過系統的專業實訓,可以學習中國電信網絡現網運行的程控交換、光傳輸、接入、數據網絡等電信網絡的基本組成、電信網絡的基本機構以及電信網絡的基本信令流程等一系列電信基礎知識以及電信基礎技術原理,使學生掌握的知識與社會應用實現同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通信網絡方案規劃,網絡通信自我設計,通信網絡產品自我選用,通信網絡環境自我配置與調試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工程實踐的思想意識,鍛煉學生進入科研與工程實踐的能力,系統地培養學生通信工程網絡的調試能力。
二、校企合作共建以工程實踐能力為導向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針對通信工程專業具有知識更新快、工程實踐性強等特點,融合企業培養模式,以培養面向生產服務一線符合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目標,構建“以就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基礎知識、職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的模塊化課程體系,細化學生專業能力為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礎實踐能力、專業創新能力和專業職業技能(見圖2)。
學校主要通過理論課程教學和實驗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從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數理知識和其他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通過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環節培養學生的扎實的工程實踐基礎,及應用適當的理論和實踐方法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企業工程實訓和生產實習使學生經歷過生產運作系統的設計、運行和維護或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系統化訓練,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
新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注重發揮企業特點和優勢,積極邀請企業參與模塊化課程體系的全過程優化,尤其是實踐教學、實訓實習。理論課程方面:專業必修課中的數字移動通信技術、現代程控交換技術、現代光纖通信系統、計算機通信網基礎等四門課程均采用中興通訊培訓教材。專業實踐課程方面引入中興通訊企業實訓教程,如通信設計實踐、企業局域網組建、光接入網絡實訓、移動基站建設。這些課程內容和教學做了全新改革,均采用中興通訊學院MIMPS企業教學法(見表2)為指導。依據通信行業的崗位職責,將通信技術教材的內容模塊化(Modularization),在教學過程中把通信技術學習的知識點和技能提煉分層為任務模塊,強調以任務驅動為導向的模塊化教學,如程控交換技術學習分為四大任務模塊。教師以實訓為核心,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學中做,做中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工程實施能力和職業技能,并采用相關的仿真教學系統輔助教學,以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在充分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前進行了通訊企業工程師培訓內容的學習,使學生既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知識儲備,又具備畢業后立即進入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技術能力。學院還不定期邀請優秀的企業工程師來校講座,促進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與社會發展相結合,共同提高信息通信技術人才工程實踐能力和項目實施能力的培養。
三、以“項目+平臺”和“實習+就業”共建校企育人模式
針對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構建“3+1”人才培養模式。“3”即為學生在校進行通識教育和學科基礎教育以及必要的專業實驗和實踐,期間利用寒暑假到合作企業進行短期實踐,并且有一個學期依托校內中興通訊工程實踐中心,進行“項目+平臺”校企合作育人培養,在實訓平臺上以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方式,實現教學和企業實訓的統一,有利于師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1”則為大四到合作企業和相關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采取“實習+就業”校企育人模式進行培養。企業面向學生發布招聘信息,如崗位要求和待遇等,企業與學生雙向選擇,學生通過面試等環節競爭上崗,再進入企業進行崗前培訓、頂崗實習,學生帶著企業問題完成科技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等工作,學生管理實行雙導師制、績效由雙方考評。企業為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指導,并優先聘用實習期間表現良好的學生就業。
目前,廣西英倫、桂林優利特、廣西超訊等都與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合作建立了“實習+就業”模式的實習實訓基地,可以為學生提供無線網絡優化工程師、通信網絡規劃設計人員、通信技術員、生產技術員等崗位,實現了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尤其是在中興通訊實訓中心學到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同時也能在實際工作中掌握更多的職業技能,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其就業和創業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近三年,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培養的本科畢業生,平均年就業率在 92%以上,畢業生中涌現出一批優秀人才。用人單位如廣西聯通、廣西廣電、桂林優利特、廣西潤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廣西英倫等,對學生的專業能力、職業素質、綜合素質方面滿意度評價很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結束語
近幾年,通信工程專業基于獨立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通過與中興通訊、桂林優利特、廣西英倫等區內外知名企業合作共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采取共建工程實踐中心、實習實訓基地、專業共建和頂崗實習等多方面、多形式深入的合作,發揮企業和學校各自的優勢和社會影響,促進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以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學校為企業培養了急需的優秀人才,企業也為學校提供較好的社會服務實踐場所、新技術、新理念,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前軍,陳東初,袁毅樺.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 構建行業協同育人平臺的研究和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
[2]高誠輝,楊曉翔,溫步瀛,鐘春玲.全方位協同育人 培養高素質工程科技人才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4(12)
【作者簡介】黃 勇(1971— ),男,壯族,廣西武鳴人,在職研究生,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工程師,中興通訊GSM/WCDMA移動網絡講師,研究方向:通信電子類。
(責編 劉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