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學瑛
摘 要:“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是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頑疾,其形成有語言環境等方面的客觀原因,也有教師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式等方面的主觀原因。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朗誦和背誦,并就朗誦和背誦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提出相應的對策,是改變“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困境,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朗誦背誦;英語教學;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4-010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4.065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到今天,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英語教學,學生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付出了比學習“母語”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最終卻達不到語言課教學能聽會說的要求,運用英語的能力自然得不到發展。
一、英語教學面臨的尷尬及原因
學生從小學初步接觸英語,到中學英語作為一門主要課程來學習,甚至在大學取得英語四、六級證書,學了十幾年英語的成果,往往只能應付各類考試答卷。在實際運用中,普遍存在“有耳聽不懂,有口說不出”的現象,形成了“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的尷尬局面。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學習語言的一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能進行交流,即能聽會說。既聽不懂又不會說的學習成果是不完整的,這樣的現狀急需改變。
“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的成因,主要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語言環境,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缺少主動實踐的意識和機會,詞匯的積累量和聽說的訓練還遠遠沒有達到要求。正如我們學習“母語”一樣,在濃郁的環境中,從簡單的字詞句的模仿到熟練的應用,經過了一個長期不斷地學習和訓練。而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聽、說、讀、寫,與人交流,全部用漢語,大部分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和實踐僅僅局限在課堂短短的幾十分鐘里,雖然在課堂學習中也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接受了一定的聽說訓練,但這種訓練的強度和密度以及掌握的熟練程度遠遠比不上母語的學習程度。再加之課后缺乏主動訓練,課堂上所學的課文內容,重要的句式、短語,在課后也很難復習、鞏固,更談不上運用,時間一久就會生疏,不能做到熟能生巧,達不到有耳能聽懂,張口就能說的要求,聽說能力自然不能得到提高。
英語教學實踐證明,持之以恒的朗誦和背誦,是學習英語的有效方法,是解決目前學生學習英語中存在“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現狀的有力抓手,是促進學生英語能力提高的“助推器”。
二、朗讀和背誦必須從起始年級抓起
朗誦和背誦必須從起始年級抓起,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對初一學生來說,雖然在小學階段有四年的英語學習經歷,但也僅僅是認識幾百個單詞、聽得懂說得出幾句簡單的日常用語而已。初中英語從教材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對學生的學習和對教師的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內容更加豐富,要求更高的英語課程和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學生是充滿好奇和期待的,教師應牢牢把握住學生這一積極的心理反應,認真落實好朗誦和背誦教學的任務,為學生的英語學習開好頭,起好步。從一開始教師就要對學生的朗誦和背誦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有目的、系統地選擇一些經典段落、精彩范文、英語小詩或諺語作為材料,教給學生朗讀和背誦的方法與技巧,抓好任務的落實和效果的檢查。督促學生按時高效完成任務,并且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從一開始就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大量的朗誦和背誦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匯積累量多了,句式掌握的多了,學生敢開口說了,能聽懂了,興趣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英語這門課的學習也就容易了,“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的尷尬局面也將得到改觀。事實證明,只要學生能像學習漢語一樣,把該讀的內容大聲、流利、標準地讀出來,把該背誦的內容能夠熟練地背誦出來,并積累一定量的英語知識,其英語成績一定不會差。而大部分英語學習困難的學生,原因都在于初始階段沒有養成良好的朗誦和背誦習慣,沒有大量的語言材料輸入與積累,導致學過的詞匯、短語、范文等記憶不深刻,朗讀不流暢,進入高年級即使有想學好英語的愿望,但該讀的不會讀,該記的沒有記住,困難重重,導致對英語學習望而卻步,逐漸喪失信心,終至放棄。
三、朗誦和背誦的特點
1.朗誦和背誦不受環境和時間、方式限制,是可以隨時隨地就能進行的學習方式。一是課堂中教師根據教學的要求,可給學生規定具體的朗誦背誦的內容和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采取不同的形式,運用不同的方法,開展朗誦和背誦活動,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提高英語語言的能力。二是朗讀與背誦不受環境和時間的制約,只要學生有學習英語的動機和興趣,課內外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朗讀、背誦,都可以模仿和實踐。三是朗誦和背誦的方式靈活多樣。教師規定了具體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后,學生可靈活安排時間和方式來完成。它可以獨自進行,也可以與同學互相指導進行,相互檢查、相互糾錯,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2.朗誦和背誦是一個語感形成和材料積累的過程。所謂語感就是一種直覺,能夠比較直接、迅速地對語言現象做出判斷的感受和領悟能力。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誦的多了,背誦的多了,就會在大腦里儲存大量有用的詞匯、短語和習慣用法,自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英語就能夠運用自如。語言能力形成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志就是詞匯積累達到一定的水平,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可能很注重詞匯的積累,但是單純地記憶單詞的字形、字義,這并不是真正的詞匯積累,也不能真正地掌握詞匯。學習詞匯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通過語境及上下文的意境來理解、記憶、體會詞匯的各種用法和意義。通過朗讀和背誦掌握詞語的字形及字面意思,還可以更為精確地記住詞組的搭配以及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用法,使學生對詞匯的掌握不僅僅停留在“識記”層面,而是提高到“運用 ”層面。由此可見,英語的語音、詞匯、語法及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等諸多方面的知識都可以通過朗誦和背誦獲取。因此,長期規范的朗讀和背誦是培養語感和積累詞匯的有效途徑。
3.朗誦和背誦是一個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的過程。口語是語言能力的基本標志,加強口語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必然要求和努力方向。在朗讀和背誦過程中,學生通過模仿純正、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教師及時糾正學生發音和語調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和相關技巧,從而迅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口語能力提高了,英語成績自然就提高了。試想你可以脫口而出的句子,還聽不懂、不會運用嗎?
學生英語中存在的低效甚至是無效現象,是每一位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的一個現實問題。朗誦和背誦雖然是一種非常傳統的教學方法,但它卻是很有效的,加強英語教學中的朗誦和背誦應成為每個英語教師的共識。
參考文獻:
[1] 徐紅葉.淺談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英語朗讀能力[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3(2):129.
[2] 游章菊.誦讀——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法寶[J].大江周刊(論壇),2013(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