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其鑫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職業型的轉變,高等職業教育越來越被重視,但高職院校生源結構復雜,教育難度大。高職會計專業如何適應新形勢,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當前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本文就該問題結合社會實際情況作一分析,并提出一些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職 會計教學 改革對策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生源數量的逐步縮減,高職院校面臨招生困難,生源質量差的問題,教學和管理難度變大。對于會計專業而言,學生的基礎薄弱,理解能力欠缺、缺乏學習興趣,嚴重影響了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已迫在眉睫,只有正視改革才能實現專業的生存與發展。
一、高職會計專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課程設置和教材選用不盡合理。目前多數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仍沿用本科教育的學科體系,通常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踐技能課等四大模塊組成,對高職教育的實踐性和職業性體現不夠。多數高職院校第一學年基本安排各種基礎課程教學,學生很少能接觸到專業課程,讓學生學得吃力、乏味,職業教育的應用性、實用性不能得到有效體現。我國職業教育已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但現有教材多以理論框架為主線進行編寫,知識體系完備,但實踐性、操作性不夠,很難適應職業教育的需要。盡管現在出現了一些項目化教材,但也僅是流于形式,內容安排并無太大變化,與崗位流程關聯度明顯不足,起不到提高學習效率,加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教師普遍缺乏實踐教學能力。按照高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應該擁有一支理論兼實踐能力極強的“雙師型”師資隊伍。而實際中,多數教師都是高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教育工作,缺乏企業實踐經驗。一方面,受專業限制,教師很難到企業的會計崗位進行實踐鍛煉;另一方面,企業專業會計人員也不愿到學校授課。造成理論和實踐脫節,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差。
(三)教學理念及方法落后。由于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教材的理論性強,使得教師在教學中只能以灌輸式講解為主,所謂實踐僅是做一些單一的練習而已,無法開展系統的綜合模擬實踐。導致課堂教學與崗位實踐要求脫節,與職業能力培養相背離。
(四)評價方式單一,改革步伐過慢。傳統的考核是以卷面為標準來評定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會計專業實踐性很強,傳統考試模式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的職業能力。近幾年會計專業教學改革中倡導突出考核學生的動手能力,但進展緩慢且效果不佳,只是采用課堂練習、模擬做賬的方式進行,與企業實踐相差甚遠,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
二、針對高職會計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及建議
(一)重構課程體系,以職業崗位要求為線索開發教材
打破學科屬性邊界,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課程體系,通過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歸納、學習領域轉換、學習情境設計等環節,按照在企業里為完成某項完整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的工作程序構建課程體系。例如:按照崗位工作流程,設置會計職業基礎、出納業務操作、經濟業務核算、成本計算與分析、稅費計算與繳納、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等對準職業崗位的課程體系。
按照每個工作崗位的具體要求,開發新型職業教育教材,一直以崗位要求為線索,整合教學內容,使學生學完一門課程技能熟悉該崗位的工作流程及操作規范,即能勝任該崗位工作。
(二)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教與學的重點不在“教”而在于“學”,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怎么學。因此,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在教學環節中尤顯重要,教師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轉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挖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可以采用問題導向、自主探究的方法,以問題導入,引導學生動腦動手親自解決,增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感,做到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重要性,了解學習的意義,提高學習興趣。
(三)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構建“雙師型”教學團隊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高職院校教師不但要提高理論水平更要強化實踐技能,通過校企合作項目,積極深入企業一線從事崗位實踐,提升實踐能力,組建“雙師型”教學團隊,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四)改革考核評價方式,突出專業實踐能力
以企業的實際需求為主要標準制定綜合考核方案,包括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會計職業道德、專業判斷與分析能力、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等,按照職業人應該達到的標準來要求學生,評價學生,以評價方式的改革,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
(五)強化校企合作,提高師生的實踐能力
1.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加強實訓教學。利用現有教師資源創建校內相關會計服務機構,建立公司化的校內實訓基地。通過對外承攬業務,一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直接從事本專業的相關操作,體會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在工作中鞏固所學知識,加強實踐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踐的過程中積累實踐經驗,增強實踐能力,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
2.加強校企合作,探索工學交替,實現學做合一。校企合作是一個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會計專業受專業特征的限制,很難實現學生的頂崗實習,但可以通過與其他相關專業的校企合作相配合,實現認知實習和跟崗實習。單一會計專業對口實習企業一方面所能接受實習人數較少,另一方面企業為保障自身會計信息安全,很難讓學生接觸實際的財務工作。但高職院校可以依托校內其他專業,整體考慮校企合作。例如,與人員需求較多的酒店管理、物流管理專業對口合作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可將會計專業學生進入財務部門跟崗實習作為條件,分步解決會計專業學生校企合作問題。
但無論基于哪個方面,職業院校都應該以企業的需要為主線,以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根本目標,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真正符合市場需要的人才,這樣才能和企業的目標達成一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從而穩定自己的社會地位并實現良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尚林.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改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1).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