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摘要】舞蹈心理治療課程理應在高校舞蹈專業進行建設和完善,并合理的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起到塑造學生人格,豐富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作用。筆者學習舞蹈心理治療的概念,結合學生所需能力,對開設此課程的必要性進行研究。
【關鍵詞】舞蹈心理治療 高校 舞蹈專業
我國在舞蹈心理治療方面起步較晚,但舞蹈心理治療作為舞蹈的本體價值理應在高校舞蹈專業被挖掘,舞蹈心理治療課程理應在高校進行建設和完善,并合理的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起到塑造學生人格,豐富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作用。筆者學習舞蹈心理治療的概念,結合學生所需能力,對開設《舞蹈心理治療》課程的必要性進行研究。
一 舞蹈心理治療概念和發展
舞蹈心理治療,又稱動作治療,是利用舞蹈或即興動作的方式治療社會,情感,認知以及身體方面的障礙以及增強個人意識,改善人們的心智。舞蹈治療是因為現代舞蹈藝術和心理學的結合而誕生的。
舞蹈心理治療在歐洲和北美是通過三方面的力量發展起來,這三方面的力量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帕斯頓柏的表情動作分析體系和舞蹈藝術中的現代舞思潮。舞蹈心理治療運用動作和有節奏的表情動作(舞蹈)來幫助個人建立整體意識和正常行為操作功能。在治療實踐中,應用人體動作和舞蹈心理治療的心理病癥有:情感性精神病、行為障礙、飲食心理障礙、性格障礙、恐懼癥、神經錯亂、精神分裂等。舞蹈還有助于正常兒童的身心順利發展,有助于正常成人對自身的了解,以進一步發展其潛能。總之,舞蹈心理治療有著廣泛的應用領域,并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
中國在舞蹈心理治療方面起步較晚,所以在世界范圍來看我們還相對落后。但中國傳統的養生理念和當今社會大家開放的意識給今后舞蹈心理治療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和環境。在舞蹈心理治療實踐中我們看到,中國對這種有創意的個性化干預和治療方式有很大的需求,其發展潛力是非常巨大的。
二 開設《舞蹈心理治療》課程的必要性
(一)舞蹈教育的發展需要
長期以來,舞蹈教育的目的定為培養舞蹈專業人才,而實現目的的途徑是舞蹈作品的獲獎或舞蹈晚會的好評,忽略舞蹈本體價值的開發,忽略舞蹈的“醫術”價值。 21世紀知識經濟初露端倪,人類社會將從此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和時代。馬云先生在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講到“你要思考十年以后機會是什么,就是社會會碰到什么麻煩,如果你今天知道這個麻煩一定會來,你今天準備,十年以后就是你的機會。所以我認為中國未來十年以后的麻煩是健康問題和快樂問題。所以我投資電影,投資體育,投資醫療的目的是因為我知道今天的水,今天的空氣,今天的食品安全,一定會導致十年以后我們很多家庭會出現很多的疾病。假設我們能做點事情,今天開始準備,也許既解決了社會問題,又是我們巨大的機會。”目前,科教興國、素質教育、創新教育、藝術教育和美育成為了這個時代的強音。舞蹈教育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根據舞蹈大學生就業的實際情況,高校舞蹈專業課程設置已不能僅僅圍繞舞蹈技術的培養,而需要學生更深入的挖掘和了解舞蹈的美育,健身和治療等功能,把舞蹈教育更好的普及,同時為自己創造就業機會。
(二)塑造學生人格
人格(persongnality)這個詞原意是指藝術舞臺上人物的面具,代表人物的角色和身份。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 環境和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1921年,美國心理學家托爾曼用當時流行的智力測驗方法選拔了美國加利福尼亞學校1528名智力超長的天才兒童,并對他們的成材進行研究,托爾曼逝世后,心理學家西爾斯前仆后繼,研究長達50多年。結果發現智力并不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而影響人生成敗的關鍵因素正是一個人的非智力因素(其中包括人格因素)。星云大師對話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提到“教育的目的在于挖掘人與生俱來的潛力及培養良好和諧的性情”。人格培養是高校舞蹈專業課程設置不可回避的問題。
《舞蹈心理治療》課程中會強調學生人品和個人素質的修養和提高。如果沒有高度的同情心和人性化的態度,很難與患者或客戶建立信任并進一步溝通。學生還需要做到視野開放,不斷嘗試新鮮事物,以保持高度的創造性和自發性。由此可見,《舞蹈心理治療》課程對塑造舞蹈大學生的人格有重要的意義。從文化背景上,我國對醫生的價值認可度高,古人范仲淹年輕時的立志,不為良相即位良醫。意為出將入相跟做一個名醫,功德是一樣的。此思想有群眾基礎,有利于《舞蹈心理治療》課程在高校舞蹈專業的開展。
(三)豐富學生知識結構
合理的知識結構,就是既有精深的專門知識,又有廣博的知識面,具有事業發展實際需要的最合理 最優化的知識體系。建立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以適應未來在社會上職業崗位的要求,是高校舞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設計和實施都要遵循的基本點。當今學術界對人的知識結構主要提出了三種模式。
寶塔型知識結構,這種知識結構的特點是強調基礎知識寬厚和專業知識的精深,容易把所具備的知識集中于主攻目標上,有利于迅速接通學科前沿。蜘蛛網型知識結構,這種知識結構是以自己的專業知識作為一個“中心點”,與其它相近的,作用較大的知識作為網絡的“扭結”相互聯結,形成一個適應性較大的,能夠在較大范圍內左右馳聘的知識網。幕簾型知識結構,是指一個具體的社會組織對其組織成員在知識結構上有一個總的要求,而作為該組織的個體成員,將依其在組織中所處的層次,在知識結構上又存在一些差異。我國現行的舞蹈教育制度還是以早期蘇聯教育制度體系為基礎,建立以中等舞蹈教育為主的專業型教育制度。現今,中國各大專業院校對各個舞種的教育采用的都是專業型教育制度,而所謂的“專”主要表現在舞蹈表演能力上。
北京舞蹈學院作為我國舞蹈界首府,對舞蹈人才培養有長足的經驗,長期以來,成為各個藝術院校舞蹈專業的效仿對象,有的藝術院校舞蹈系甚至完全抄襲北京舞蹈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并且不去進行實證研究。北京舞蹈學院劉青弋教授在《為未來爭奪身體---關于全民教育中舞蹈教育的思考》一文說到全民舞蹈教育應向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的標準邁進。舞蹈教育部門應組織人力、物力、財力對全民舞蹈教育的科學體系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哲學方法論與科學方法論相結合的方法,從社會學、心理學、生理學、解剖學、醫學、運動力學等方面對舞蹈教育的功能意義、體系建設及教學方法諸多環節進行科學研究,以使舞蹈教育達到預期的成效。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郭磊教授提出培養高精尖藝術人才的同時,要在課程設置方面考慮增強學生二次就業的能力,這其實是根據時代發展,就業情況的改變,而做出的調整策略,而要改變的對象則是單一的舞蹈表演或編創等技能的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下學生的知識結構更接近于寶塔型。
隨著舞蹈演員職業不再是終身制,并出現市場飽和,素質教學育和美育的大力推進,舞蹈教育首當其沖,開拓了舞蹈大學生更大的就業市場。高校舞蹈專業大學生能不能了解舞蹈本體價值,尤其能否了解和應用舞蹈的醫療功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筆者作為北京舞蹈學院2004屆舞蹈國標舞表演專業畢業生,擔任廣東海洋大學藝術學院舞蹈教學工作已有10年,期間跨學科攻讀廣州體育學院體育碩士,所學專業為運動訓練,并在南方醫科大學參加過中醫針灸培訓。在舞蹈教學實踐中,感受到有一定的醫學常識,不僅可以更好的規避舞蹈運動帶來的損傷,并且對學生舞蹈技術的剖析和風格的定位提出建設性意見,筆者也在社會上培訓過舞蹈愛好者,他們年齡從4歲至60歲不等,運用醫療的知識和舞蹈教學結合,可以更科學的指導他們如何進行舞蹈活動。得到學生的認可,在印證自我價值的同時也相對容易產生經濟回報。筆者認為在高校開設《舞蹈心理醫療》課程,橫向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更深的挖掘舞蹈本體價值,促使學生從單一舞蹈表演或編導的寶塔型知識結構跨度到蜘蛛網型知識結構,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統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復合型人才。
(四)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就業能力是指獲得某項崗位的全部能力的總稱。就業既是一個經濟問題,又是一個社會問題,它不僅關系到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也影響著社會的穩定與進步。舞蹈大學生就業的崗位包括:專業舞蹈演員、舞蹈編導、中小學舞蹈教師、社會培訓機構舞蹈教師等等。成為專業舞蹈演員的群體必將面臨二次就業的問題,舞蹈教師崗位雖有較大需求,但在信息社會的今天,任何人利用網絡或其他資源學會舞蹈技能,甚至從事舞蹈教學工作也非難事,如果舞蹈大學生只有的舞蹈表演或編導能力,就業必將更加窘迫。另一方面,中國在舞蹈心理治療方面起步教晚,但中國傳統養生理念和當今社會大家開放的意識給今后舞蹈心理治療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和環境。舞蹈治療師一般可能工作的單位包括各類學校,醫院,私人診所,高級會所和企業集團。開設《舞蹈心理醫療》課程,可使學生對舞蹈本體價值加深認識,從而輔助于舞蹈表演、編創和教學能力,也可以使學生有機會進入舞蹈心理治療產業,并且帶動其發展。
舞蹈心理治療在中國的發展還有很多事需要做,包括舞蹈治療師的職業教育和培訓,舞蹈心理治療的普及和應用,舞蹈治療師的執業標準制定,舞蹈心理治療的科研工作等等。舞蹈醫療作用作為舞蹈的本體價值理應在高校舞蹈專業被挖掘,舞蹈心理治療課程理應在高校進行建設和完善,并合理的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起到塑造學生人格,豐富學生知識結構,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作用。筆者學習舞蹈心理治療的概念,結合學生就業所需能力,對開設《舞蹈心理治療》課程的必要性進行研究,期望對高校舞蹈專業在此課程的建設方面起到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