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林
【摘 要】在高中階段,地理教學不再是教師占據主導地位,而是通過教師的提問,在教師的有意引導下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和探索。因此,課堂教學問題的設置與提問已經成為一門語言藝術,故而,在本文中,筆者主要討論了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提問藝術的內涵和一些具體要求。
【關鍵詞】地理教學 提問藝術 內涵與要求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47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習,教師不再如同以往一樣是教學活動過程中的絕對主角,現階段的學習,更多的是需要學生的參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那么,對于具體的教學而言,教師常常會通過一些和科目相關的問題來讓學生進行思考,在這個過程當中就牽扯到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就是關于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提問。我們都知道,教師通常會在課堂上進行一些相關知識的提問,通過這個提問來輔助教學。那么,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又會如何進行提問呢?對此,筆者將以多年來形成的豐富的地理教學經驗來簡要探討一下地理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一、明確提問的內涵
何為內涵,它并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定義,而是指某一事物的含義是什么,具有什么意義,所以對于地理的提問藝術而言,我們首先需要明確什么是提問藝術,它對于地理教學又具有什么什么意義。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是需要運用問題的提問來開拓學生思路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清楚對于教學而言,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是一門語言藝術,更準確的說來,是一門提問的說話藝術。既然是說話藝術,就牽扯到說話的主體與客體。對于提問的主體——教師而言,首先要具有明確的教學意識,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對學生進行知識層面上的引導,確保學生可以進行正確的思考和判斷。對于提問藝術的客體——學生而言,學生需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在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思考的情況下,教師引導性的提問也才會具有意義。
所以,對于高中地理的教學而言,教師的提問更多的是一種教學方式的輔助,它雖然并不直接進行言傳身教式的知識講授,但它主要是通過教師的有意引導,來使學生進一步明白和了解他們所聽到的知識點,并加深印象。除此之外,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來明確學生的聽課情況,可以說是一種有效的教學反饋,針對這種反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重點,以確保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就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點。
二、關于地理教學中提問的幾點建議
在上文中,我們討論了高中地理教學中提問藝術的內涵和教學方面的意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課堂上的提問對于地理教學是多么重要。因此,筆者在這一部分將以自身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來提幾點建議,希望可以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所借鑒,從而更好地進行高中教育,提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教學藝術和問話藝術,更好的讓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為自己的教學服務,使得學生可以更容易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個人化的思考和判斷,從而加強對于知識點的理解程度。那么,要達到以上的效果,我們需要做到下面的幾點要求:
(一)問題設置要準確
對于教師而言,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教學活動中,都需要有嚴謹的態度,因為只有嚴謹的態度才能保證我們的教學正常且順利進行。因此,對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提問而言,我們首先需要保證自己設置的問題的準確性。只有當提問的問題是正確的、有意義的,學生對此所做出的思考和回答也才會發揮其本身所存在的意義和作用。其次,問題的準確性不僅是教師嚴謹治學的態度體現,更是學生借此把握知識重點的重要保證。對于學生而言,在上課的過程中,除卻自己的聽課之外,與教師唯一的交流就是通過課堂問題的回答與提問。因此,教師提問的問題的準確性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問題要有層次性
由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同于以往占據主體地位,但仍然在教學活動中起引導作用。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導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要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有足夠的了解,確保自己設置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而所謂的層次性指的是要由易到難,由簡到難,問題的難度是層層遞進的。對于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水平有限,我們不能一下子去提問一個特別難的問題,這樣不僅容易讓他們的自信心受到打擊,也容易達不到我們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澳大利亞的氣候時,教師通常會和我們國家進行對比教學。我們不能一下子去讓學生回答“澳大利亞和中國的氣候最大的差異是什么?”,而是應該先去提問學生“澳大利亞的氣候有哪些特點,中國的氣候有什么特點?”,在此之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再來提問這二者有什么差異,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而且可以輕松地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的解答要專業
對于教學中的提問環節而言,教師的回答同樣十分重要,可以說高中地理教學中提問的意義有很大一部分取決于教師的回答,可以說教師的回答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在前面提到了教師的回答要專業,這里的專業并不是所謂的正確性,而是要合理,要符合為人師表的形象,要對學生的回答負責任,但這并不是說教師在回答過程中一定要分出對與錯。對于學生而言,鼓起勇氣來回答問題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因此教師在回答時要注意措辭,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畢竟鼓勵性的學習效果大于批評式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強調教師的解答要專業。這種專業還體現在教師在回答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反饋,最好是讓他們自行討論,把回答的權利交給學生,這樣教師又可以借著學生的自行討論來使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可以進一步掌握教學重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總結式的評價,對學生的回答予以鼓勵,并作出專業的評價。
三、結束語
經過上述討論,我們明確了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提問藝術的深刻內涵和意義,并進一步探討在具體的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怎樣做才能保證課堂的提問可以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首先是教師提問的問題要具有準確性,要確保具有一定的引導性。其次,問題的設置要具有層次性,確保學生有一個思考的過程。最后,是教師的解答要具有專業性,保證教學的嚴謹度,以及學生的自信心。因此,筆者相信,只要我們牢牢把握上述在地理教學中提問的要點和內涵,我們就能夠在教學活動中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實現相對完美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