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媛
摘要:小學語文課本圖文并茂,各冊中都有多幅精美插圖,它們是課文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可以運用這些具體、形象、直觀的圖畫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等能力。
關鍵詞:語文課堂;插圖教學;運用;有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038-01
課文插圖是配合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情節、景物繪制或拍攝而成,它是一種將圖畫和文本聯系起來的形式。小學語文課本圖文并茂,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插圖。這種圖文并茂的教材編排,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培養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等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時要充分發揮課文插圖的作用。
1.關于課文插圖的分析
課文插圖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文插圖是將圖畫和文本聯系起來的一種“特殊的藝術語言”,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直觀性、啟迪性的特點,是語文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還以繪畫的視覺形象補充文字描繪的不足,是提升教材內在品質的潤滑劑,是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
2.插圖教學的意義與作用
2.1 插圖教學有利于學生理解文本。課堂上,學生往往對文字不感興趣,而對具體可感的彩圖卻頗有興致。我們可根據這一特點,利用課文插圖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讓學生充分利用插圖走進課文,不但降低了初讀課文的難度,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中獲得成功感,增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
2.2 插圖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簡言之,也就是對語文有長久的修養和訓練的意思。
2.3 插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運用插圖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并借以培養其創新精神。如《稱象》一文。我先讓學生結合文本觀察曹沖是如何稱象的,然后順勢引導學生思考一下還有什么辦法稱象,可在畫面上修修改改,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創新。
2.4 插圖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我們可以通過插圖這一載體,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通過互相合作,共同探討,獲得學習的樂趣。
3.插圖教學的認識誤區
小學語文課本中,每篇課文都配有不同數量的插圖,它們與課文相輔相成,是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這些插圖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理解、觀察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寫作能力等。但在實際教學中,卻有不少教師對指導學生觀察插圖仍存在不少誤區。
4.如何有效地運用課文插圖
4.1 課前觀圖,激發學習興趣。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孔子也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者趣也。說的就是學習要有興趣才能學好的道理。現代閱讀研究心理表明,閱讀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期待的水平和駕馭期待的技巧。
4.2 圖文互現,助推文本理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插圖指導學生具體形象地理解課文內容,課文插圖可以幫助學生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直觀形象地理解字、詞、句的意思。
4.3 細說插圖,培養觀察能力。在語文課上,我們可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分析書本中的插圖,這不僅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時,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觀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觀察習慣,要注意教會學生觀察的順序、主次、細節等。
4.4 以圖拓說,提升想象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現,對于一幅圖,只有展開聯想才能真正體現作者的意圖,感悟作者的情感。我們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畫的同時,應引導學生透過畫面內容想象隱含在背后的事物,為學生開辟廣闊的想象天地。
4.5 以圖促寫,提高習作能力。表達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插圖,有目的、有步驟地訓練學生的說話和寫作能力。
由于年齡小的特點,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普遍比較有限,他們寫作時往往無話可說、無事可寫。要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及寫作能力,我們可充分利用插圖這一直觀手段。
綜上所述,課文插圖是語文教材的第二語言,是可供開發也相對來說便于開發的重要課程資源。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那樣,“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 只要我們善于開發與運用課文插圖,它必將成為教學進程中的一泓活水,綻放出美麗的光芒,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潤滑劑,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添一抹亮色。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黃顯華.霍秉坤.尋找課程論與教科書設計的理論基礎[M].人民教社,2002.
[3] 曾天山.國外關于教科書插圖的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