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小艷
摘要: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接受具體形象思維層面的知識更容易,所以,要想學生輕松地學習數學,就要想方設法將抽象的思維知識轉化成學生容易接受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合理使用就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最好辦法。多媒體可以把教學中的靜態知識以學生感興趣的動畫形式呈現,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大大地降低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多媒體;合理運用
數學學習是抽象的、枯燥的,而且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基本上還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那怎樣將抽象的思維知識轉化成學生容易接受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知識,是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需要花心思去思考的問題。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我校教學裝備一應俱全。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將投影、幻燈、計算機和電子白板等媒體在合理使用,將會使我們的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課堂教學效果最優化。
24時計時法是數學教學中的難點,是在學生學習了年月日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教學之前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時間知識,但是由于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加上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根據內容的特點和小學生的學習基礎,本文就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在“24時計時法”中的具體實踐,談談信息技術在本課教學中的優勢。
一、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授課的導入中,枯燥地講解,或者是煽情地演說,都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了。24時計時法不僅十分抽象,而且在平常生活中用的比較少,農村的孩子接觸得就更少了,再加上平常生活中的普通計時法的負影響,所以造成學生在學習這部份內容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我針對三年級的同學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的音、像等功能,采用猜謎導入新課,學生一下了就被吸引住了,激發起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思維也特別活躍,自然進入學習狀態。再播放《熊出沒》片段以及播放時間,拋出問題:還能用不同的計時方法來表示這個時刻嗎?讓學生初步感知24時計時法,為后面學習作鋪墊。
二、借助信息技術化抽象為直觀。促進學生理解知識
數學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小學生學起來會覺得枯燥、無趣。他們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對生動形象的事物感興趣。在教學24時計時法的概念時,利用多媒體演示鐘表一天24小時的運動,使學生形象的掌握一天鐘表上的時針轉兩圈,一天有24小時,讓學生從生活中的現象對24小時的概念形成表象。為了理解深化概念,課中我又運用動畫反映了學生一天里的起居作息情況。情境隨著鐘面時針和分針的變化,從凌晨到黎明,從日出到晌午,從日落再到夜色,結合情境變化,讓學生說出每個時刻自己在干什么,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通過多媒體的形象演繹,動靜結合,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加深對一天24小時的感知,這樣就將抽象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以生動形象的過程描述出來,學生容易接受。為下面學習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轉化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借助信息技術提綱揭領。熔化知識難點
24時計時法在時間這部分知識中是一個教學難點,尤其是它與普通計時法之間的相互轉化,學生在理解、表述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混淆,怎樣讓學生在一節課學得輕松,知識點掌握得又好,因此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誘導學生深入淺出,緊緊抓住24時記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異同,讓學生直觀地感知到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都能清楚地表示出一天中的不同時刻,難點在優化的情境中、全身心的投入中迎刃而解,大大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從而達到提綱揭領、融會貫通。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讓更多的孩子喜歡數學,系統地掌握有關知識效果。
四、運用多媒體的多種技巧。設計有情景的練習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一節課上下來,會感到疲憊,在練習上我采用情景練習。動畫演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火車票上的時間,銀行門上的營業時間,公路上小汽車的禁止通行時間等,這些設計涵蓋了“24時計時法”的相關知識和文化,給學生營造生活離不開時間的氛圍,讓他們時時關注時間,生活在“時間”之中。讓學生不覺得學習24時計時法是一種負擔,而把它看成自身的需要,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生活應用練習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五、利用多媒體鏈接歷史。拓展知識面
在課的結束,利用課件結合學生介紹收集到的相關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面。出示沙漏、銅壺滴漏、日晷等資料與短片讓學生欣賞,充分發揮數學的文化功能,讓學生在歷史縱覽的同時領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
凡是數學老師都知道,24時計時法是數學教學中的難點。我也教過好多遍,但總感覺每次都是在千錘百煉之后學生才糊里糊涂得記住了方法。而用多媒體教學的感覺卻與眾不同,當堂測試過后,班內只有5、6個同學還不完全懂,其余學生都順利通過測試。可見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學生會更感興趣,更能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讓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多媒體與數學學科課程有機整合,并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自如,需要教師有較高的素質。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努力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并提供主體地位的天地,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同時又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以上觀點只是我在教學工作中的幾點體會,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切入點和切入時機應該還有許多地方,我們作為教師有責任不斷去探索和研究,真正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優勢。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縣桂五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