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濱
摘要:目前,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一步提升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但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就其出現的問題本文加以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現狀;對策
隨著考試制度的改革,作文在語文試卷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作文成績的高低直接影響語文成績。有些學生平日很少有讀書的習慣,積累少,閱讀素養差,思想水平低,表達能力弱,在寫作上反映出思路不開闊,重點不突出,層次不清晰,主題不鮮明,描寫不具體,講故事不生動,不會構思立意,作文成績總是徘徊在30-40分,因此,寫作備受廣大學生、教師、家長的重視,作文教學自然也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然而,當前初中寫作教學現狀卻不樂觀,它一直困擾著廣大教師,我也是被困者之一。
一、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當前現狀分析
1.應試思維過重
寫作本應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察看當下學生寫作大多并不快樂,更多是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應試教育造成的,長期的應試教育催生了學生應試的思想,造成寫作只是為了拿到更好的分數而已,偏離了寫作的本質。但以學校和教師的視角看來,至少在目前,我們是不可能完全放棄應試思維的,畢竟通過考試是接受更好教育的唯一途徑。但事實也證明,完全的應試思維是不可取的,為了寫作而寫作也是不可取的,這會造成學生思維的僵化,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連寫作的興趣也沒有了。
2.對作文評講環節不夠重視
一般來說,作文寫作教學分為幾個部分,即引導、寫作、批改和評價講解。前面是講解如何寫作,后面兩部分是反饋寫作的如何,如何提高。后而兩部分其實更重要,及時恰當的反饋才能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寫作進行有效地改進。但當下許多教師在后面兩部分卻做的不夠,尤其是最后一個部分。分析其原因,一般有幾個方面:一是作文寫作教學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教學,如字、詞、句方面,語法、修辭方面,布局謀篇方面等,講解起來難度高,工作量大,難以找出一個有效的突破口。許多教師怕浪費時間,而不做評價。二是本末倒置,過分重視寫作前指導。許多教師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寫作前指導,并進行精心批改,但卻認識不到評講的重要性,學生得不到有效的反饋,寫的好的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寫得好,寫不有待提高的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有待提高,學生作文中思想的閃光點也無法得到展現。最終會使批改這一環節的工作效果白白浪費。
3.不重視閱讀教學
閱讀對寫作有非常在影響,并互相促進,但當下許多教師對閱讀教學卻不那么重視。如果把閱讀比作輸入,那么寫作就是輸出,如果沒有大量的輸入,很難想象會有效的輸出。通過閱讀能借鑒別人尤其是優秀文章的寫作技巧,了解別人的思想,還能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開闊眼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改革初中作文教學的策略
1.引導閱讀,喚起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首先必須讓學生多閱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闭Z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文章和片段,都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很適合學生閱讀。對于這些課文,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記,必要時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語言就會像涓涓細流,自然而然地從筆下“流淌”出來。要寫出好文章,不僅要讓學生熟讀課文,還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報刊,閱讀名家名篇,汲取其中豐富的寫作營養,才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2.走進生活,積累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停息。”因此,要注意引導學生寫作的平時積累,利用生活的源頭活水提供寫作的基礎材料。要以觀察日記、心靈筆記、讀書摘抄、讀書心得等多種形式記錄下生活學習中的點點滴滴,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增加自己的人生閱歷,為平時的寫作評改奠定基礎。要鼓勵學生養成日常寫作積累的習慣,這樣堅持久了,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習慣于記實事、寫真人、抒真情、發實感。
3.專項講解,夯實基礎
教師要將立意的確定、材料的使用、結構的銜接、修改符號的運用、寫作技巧,特別是修辭的使用、作文病句的分析等幾個方面進行講解。學生對一些基本的寫作知識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便為下一步的學生評改作文打下了基礎。例如,我在給自己的學生作文教學過程中,叫學生寫一篇作文——《乞丐》。結果令我大吃一晾,全班學生的人物描寫及事件幾乎是千篇一律的,描寫的人物幾乎都是魯迅先生筆下祥林嫂,穿著一身破爛的衣服,手里提著一只破籃,拿著一根打狗棒。而更令人吃驚的是每個學生習作中的人物似乎都是事先商量好的,都在60-70歲這個年齡段。第二天上課時,我把學生的作文重新分發給學生,然后請每位同學在放學后去車站、碼頭、菜市場、鬧市區走走,然后再重新寫自己觀察到的乞丐。其結果卻是另一番天地,學生筆下的人物年齡上既有老年、中年,同時也有少年;身體健康程度上,有健康的,亦有殘疾的;而對人物外貌的描寫更豐滿了。從這一變化中我們不難發現命題作文所帶給學生的“患害”。
4.自己評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評改,可采取互批互改、小組批改等多種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學生批改作文時做到:先通篇讀,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認真讀,找到不通順的句子、不恰當的詞語、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等,用圈、點等符號標出,最后寫上對這篇作文的簡評。這樣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調批改作文,寫得差的學生改到好的作文時,可以從中學到方法,受到啟發,得到提高;寫得好的同學改到寫得差的作文,也可從中得到教訓。
5.賞識成功,激發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鼓勵的力量。對于那些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教師應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對于寫作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盡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又愉快地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這樣,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作文課后,我經常會挑出一些優秀作文和進步大的作文,張貼在教室里,讓學生相互閱讀,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互相學習,又有很強的激勵效果。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芝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