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印
摘要:信息技術是一種適應飛躍式發展的教育教學的手段和工具,它與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于其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起到了任何傳統教學手段難以替代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實踐的深入、認識的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
信息技術作為新時期課改以及新課程理念下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使得原來處于知識的傳遞者、灌輸著、指導者角色的教師們由原來的中心位置置換下來,使得他們更好的成為學生學習時資源的搜集者,學生能力構建的協助者,信息技術在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明顯。作為最常用的信息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實現了多媒體的優化組合,讓學生在接受形象、直觀、生動、活潑的文字、圖形、視頻和音頻等媒體信息的同時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一、生活挖掘,采集趣事
知識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傳統初中思品課堂教學總是將生活孤立在課堂之外,這不但有悖知識的發展規律,而且對知識的傳達有著很嚴重的影響。可想而知,脫離了生活的知識只能是片面的理論,在缺乏實際依據的基礎上,初中生又怎能深刻地把握知識呢?而且,思品課本身就是一項與生活緊密交集的學科,不論是經濟政治、文化政治,還是哲學政治,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活動而繁衍出的知識產物。所以,我認為,我們要將思品課還給生活,帶領學生在挖掘生活的同時采集趣味事實,以此帶入知識講解。譬如《崇尚法律》中的“維護合法權利時”,我們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們導入一系列的真人真事,如:“3·15”打假晚會中提及的假冒產品、商場柜臺中的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商品,以及虛假廣告等,并以此提出問題:“在面對假冒偽劣產品時,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信息技術的優點在于資源廣博,利用它為學生們索引真實案例,一方面可以節省大量的課堂時間,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初中生的內心情感,讓他們感同身受,繼而積極投入到探索之中。
二、靈活多變,營造氛圍
信息技術靈活多變,具有著多樣性和多元化的特點。在開展初中思品課堂教學之際,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讓課堂教學變得精彩紛呈,彌漫快樂的氣息。而在這個過程中,初中生的參與興趣不僅會得以激發,同時還能引發他們思考,繼而讓他們在玩、說、學的過程中深刻把握知識。多媒體中包含了許多的視頻短片,這些視頻短片大部分都是初中生針對思品課文內容改編成的舞臺劇。所以,我們不妨借助這一點喚醒初中生的表演欲望。譬如:在教學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清是非》中的“面對誘惑,學會說不”時,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播放了一部名為《堅持信念》的校園短劇,并引導他們在觀看的同時思考相關問題:“如何直面好奇心?擁有好奇心是好是壞?”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鼓勵學生撰寫屬于自己的小劇本,并在課堂中表演出來,從而讓初中生在于情于景中感受到知識的真諦。此外,在教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天生我才必有用》時,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出示了一組藝術節的照片,然后詢問:“你們都有哪些才藝呢?”通過欣賞激發他們的表演欲望,讓他們認識到“我能行、我有用”,從而讓他們的信心和動力獲得最大的鼓舞。
三、設備輔助,辯論生成
信息技術的先進性為思品教師提供了諸多的選擇,在此期間,教師可以充分施展各類教學手法,同時還能借助先進設備開展辯論活動。譬如在教學上述課題“面對誘惑,學會說不”時,我以“擁有好奇心是好事還是壞事”作為辯論題指導學生開展辯論活動,獲得了良好的效果。過程如下:首先,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收集素材;其次,我操作多媒體生成了一個畫面,畫面中為兩組的標號(正方、反方),并在每一組的下方分別標注分數符號,在符號的下方是一處空白區域,當學生在總結觀點時,某些精華觀點會被記錄在空白區域;最后,指導學生正式開展辯論活動。在活動中,正方(認為好奇心是好事)多次提出“好奇心是幫助人們學習和工作的內在動力”、反方(認為好奇心是壞事)多次提出好奇心引發的悲劇,如吸毒。在這個過程中,我完全充當看客,并不參與辯論,只在適當的時候操作一下多媒體。當辯論結束之后,雖然正方宣告勝利,但是雙發卻總結出一個相同的觀點,即:凡事有好也有壞,重點在于如何看待這件事,如何做事。之后,再引導學生回顧教學主題,他們必然會獲得全新的發現。學生在前期收集素材時,大部分的素材都來源于多媒體信息,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廣博資源是實現初中生自主能動的最好導師,只要善于利用,必然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綜合技能。
四、教師實際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
首先,表現為過度依賴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或者從頭至尾都使用和依賴多媒體,不能脫稿;或者引用大量的信息,使得信息泛濫,學生無法抓住教學重點;或者信息龐大而在教學過程中加快教學,不給學生留消化時間,學生來不及接受,造成信息飛逝現象。違背教學規律,變成了滿堂灌的效果,教師被取代,學生便會對學習喪失興趣和掌控力,不能將老師作為教學中的主導。課堂教育的形式名存實亡。其次,忽視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使得教師寧愿花較長的時間來制作課件,將上課變為一個展示課件的過程。教學中,不再通過語言來為學生營造教學情境,而是通過輕點鼠標直接帶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生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沒有了情感的交流,畫面怎樣精美,學生眼前的知識變得不再生動,思維也變得幾乎停滯,對教學效果不利。
由教師指導學生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可以充分增強初中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在親身體會的同時感受到知識的生成,從而讓他們時刻處于興奮和快樂的狀態,全面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望和上進心,讓初中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繼而實現高效思品課堂。
參考文獻:
[1]常麗芳.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4).
[2]高國華.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有效整合[J]中小學電教(下),2013(01).
[3]畢丹丹.淺淡多媒體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職業,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