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潤華
摘要:研究性學習是師生共同探索的過程,但研究的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研究性學習中,既能深化教學內容,又有助于開展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所謂的一石二鳥就是這個道理。
關鍵詞:高中英語;英語教學;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發揮學生自主性的有效教學方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對高中英語教學的開展大有幫助。
一、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應遵循的原則
1.研究性學習實施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即是課堂教學的主角,也是課堂教學的權威,學生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者,教師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實施中,更多的是以一種灌輸式的方式進行,學生在學習中只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被動接受者,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因此受到了壓抑,長此以往,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也就逐漸的失去了興趣,學生的學習態度也逐漸的變得消極,課堂氣氛死氣沉沉,教學效果欠佳。[1:56]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教學方式時,教師要注意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要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體現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同學們在彼此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自主探究中,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逐漸的提升,逐漸的對英語學習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再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權威,而是課堂教學中學習活動的參與者,還是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參與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與學生彼此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2.研究性學習實施中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常意義上的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是指在英語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身對生活實踐的需要,來明確要英語學習要研究的內容,確認要研究的主題,并根據主題與內容的確定來主動獲取要研究的學習內容,在英語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掌握英語學習的方法,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步的培養探究的精神,提升實踐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學習是以實踐為主要的學習特征的學習方式,在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的應用中,理論的學習與實踐的應用要緊密的結合起來,讓英語學習通過理論的掌握再到實踐的驗證的進一步應用,提升學習的效率,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促進研究性學習的有效實施。
二、高中英語研究性的具體方法
1、學會靈活思考。在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并不是給學生提供教材,來讓學生進行理解"記憶,而是給學生一個需要學習"探討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用某個情境對話或某個笑話引申出來,讓學生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聯系自己的生活和實際猜測出教師所提的問題,進而猜測出某句話或某個單詞的意思和用法,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加深印象。2、多與外界接觸,將學習聯系到實際。在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中,問題多來自學生生活的現實世界,內容涉及面很廣泛,能讓學生對校園外的環境和知識有更強的探索性。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研究所要學的英語內容,最后研究的結果形態各異,打破了原來教學的封閉狀態,讓學生置于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持續活躍狀態,增強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3、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中,要想激發和養成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必須要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樹立起信心,養成學習英語的良好習慣,并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精神。高中英語課文內容題材非常豐富,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興趣,從培養學生興趣出發,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自主從中選題,然后去查閱資料,進行分析"探究"整理,最后得出結論。教師在班里展示他們的成果,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的學習。
4、激發學生探究意識。在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達信息的能力。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等技能。所以,教師要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師生可以共同探討,應該提出哪些問題。確定任務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分工合作,先收集信息,并進行篩選,再用英語寫出研究性報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意識不僅得到加強,而且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5、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養成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的習慣。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提前預習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學生提前預習的結果,在課堂上有著明顯的體現,所以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提前預習,要指導學生有效地做好提前預習。教師要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樂于探究的意識,讓學生由“不愿意”變“愿意”,使學生主觀意識上愿意去學。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參與教學課程當中,探究并討論所要研究的問題,逐漸養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研究性學習課堂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除了具有開放性、探索性和實踐性的特點之外,還具有獨特的特色。
1、探索性。課堂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地方,其實所有的知識內容無需都在課堂上解決。教師在課堂上的責任是選好確定的題目,并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不同話題的討論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2、合作性。在高中英語研究性學習中,英語的學習需要一定的語境。在研究型課堂中,教師需要模擬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交流場景,這對學生語言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能力,使學生發揮所長、拓展思維、各盡其能,還可以使在課堂上膽怯的學生大膽地表達,增強他們的膽量,而且對以后的發展有所幫助。
3、延展性。研究性學習是基于課堂學習的基礎之上,對所學的課題進行拓展"補充說明,使學生把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實際生活中得到一個升華。
有效的研究性學習不是學生自發產生的,一方面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和指導;另一方面,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適度地滲透德育教育。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參考文獻:
[1]史學芳,王愛玲.研究性學習是創造性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9):56-58.
[2]徐樺君.普通高中扎實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探索[J].網絡科技時代,2006(1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