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江
摘要:一年級的學生,大多才6,7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好動,喜歡走來走去,上課沒有紀律,對于學習拼音沒有很好的幫助,反而是一種阻礙。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就在下面吵鬧。上課效果很差。而且低年級的學生,對于任何的事物的專注度很不夠,對一個事情可能就是只有幾分鐘的熱情。而學習拼音是需要反復的練習的,這個過程中,可能有枯燥,有不喜歡的部分,學生的自律能力比較差,因此也很難的堅持下去。那么要怎樣來進行拼音的教學,才能使低年級的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為他們學習語文基礎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呢?首先,教師可以在講解拼音的時候結合故事的教學,讓孩子在津津有味的數學教學中去領悟拼音,在潛移默化中,就很好的接受拼音,這樣會更好的讓學生對于學習提起更高的興趣。學生不覺得是在上課,而是在聽一個美好的故事,這樣上課的氛圍也會輕松快樂很多。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拼音教學;影響因素
學習漢語的基礎就是漢語拼音的學習,學習漢語拼音就能更好的識字和學習普通話。是所有的學科學習的基礎,漢語拼音學習的不好,識文斷字的能力就不強,自然其他科目的學習都是依賴于語文的學習,要是學生基礎的語文都學不好,那會影響很多學科的學習,學生的入門就會比較的困難。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的阻礙著教育教學的進步,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從自身做起,找到問題的根源,幫助學生克服拼音難學的大關。首先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方言的問題。我國地大物博,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光是一個縣就有好幾十種方言,這些方言雖然有很多相同之處,但是還是有很多和普通話有很大的差異之處。很多學生從小都是說方言,特別是農村來的學生,他們可能從小都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說普通話的機會更是很少,也沒有人給他們系統的教普通話,教拼音。所以他們來到學校后,會有很多的阻礙,他們可能聽不懂教師講的話,而教師可能也弄的不是很明白學生講的話。所以學起拼音來是很難的。
另一個阻礙是,學生不是很定性。而且低年級的學生,對于任何的事物的專注度很不夠,對一個事情可能就是只有幾分鐘的熱情。而學習拼音是需要反復的練習的,這個過程中,可能有枯燥,有不喜歡的部分,學生的自律能力比較差,因此也很難的堅持下去。
那么要怎樣來進行拼音的教學,才能使低年級的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為他們學習語文基礎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呢?首先,教師可以在講解拼音的時候結合故事的教學,讓孩子在津津有味的數學教學中去領悟拼音,在潛移默化中,就很好的接受拼音,這樣會更好的讓學生對于學習提起更高的興趣。學生不覺得是在上課,而是在聽一個美好的故事,這樣上課的氛圍也會輕松快樂很多。純粹的拼音教學是抽象的、枯燥的。而且單純的拼音教學安排的課時也比較長,這點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兒童的思維方式和成年人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區別,兒童大多都是喜歡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考問題的。所以我們的評議教學還應該和實際的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生活中感到拼音的存在,讓學生能夠在品平常的生活中就能夠學到很多知識,也能把課堂的知識帶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讓學會學生有很大的成就感。
其次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一起發揮想象力,展開討論,編一些容易記憶的方法,來記住拼音。兒童喜歡兒歌,在兒歌中孩子能學會唱歌,能夠得到鍛煉,還能夠學習到更好的拼音學習方法,那這樣的教學方法是很好的。比如說在學習“a.o.e”時,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扁e.e.e.”這樣學生在朗誦的時候,即學習到了拼音的讀法,又能在學習中享受樂趣。又可以編讀這樣的歌詞“小u小u有禮貌,見了j.q.x.y把冒摘”“有a不放過,沒有a找o.e.i.u.都有標在后”這樣的兒歌又好聽,又好唱學會了教師要講很久講很費勁的拼音規則,學生在唱歌之余就能夠學習到拼音的規則。總之我們應該發揮每個學生的想象力,教師總結經驗,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的輕松愉快,而且學生學習起來也能效率更高。
我們還可以想方設法的讓學生能夠喜歡學習拼音,讓學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拼音帶給他們的樂趣。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鞏固學生學習拼音的學習成果,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穩妥,教師的教學效率更高。還可以激勵學生學好拼音,讓學生對于學好拼音更有信心,達到我們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樣一舉多得的活動,學校還可以舉行很多個類似的,既可以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的平臺,又能夠激勵學生努力學習,鞭策教師在崗位上要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
同時要想學生學習好語文的拼音,光是教師和學校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支持。達到校內和校外相結合的形式,讓教育孩子的任務下達到每一位公民上。教師要努力的爭取到家長對于教育的支持,我們大家都知道,家庭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學校教師和家長必須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教師要和家長經常的聯系,這樣有利于讓家長知道自己孩子在學校的真實情況,也有利于讓教師知道學生在家里的情況。教師要經常的去做家訪,發現一些家庭中不利于孩子成長的因素,和家長溝通,努力的解決阻礙孩子成長的絆腳石。而且在農村地區,很大一部分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他們的教育觀念不是很適合這個時代的發展,要是我們教師去告訴他們具體要怎么和孩子溝通,具體要怎么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在家長也能夠最大程度上的獲得好的教育。自然學習成績也會有所
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