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晉宇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船體加工與裝配專業課程的課堂建設指導思想與教學目標,對課堂學習進行了定位,構件了課堂教學內容體系,采用案例教學法和模擬仿真技術開展教學,實現了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關鍵詞:船體加工;裝配素材;資源庫;應用研究
1.船體加工與裝配課堂建設的指導思想
“船體加工與裝配”是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主要任務是:根據船舶工程的內在規律和需要,構建與技能型人才培養相適應的教學體系,并進行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課程建設要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課堂定位,即確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第二,教學內容選取。結合企業需求,解決學生“學什么”的問題。第三,組織和實施教學。在專業課堂選擇合理、有效的方案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有效獲取船舶企業一線的施工能力。
2.船體加工與裝配課堂定位與教學目標
2.1課堂學習領域的調整與更名。本課程由傳統的“船體建造工藝”改造而來,學習領域面向船體建造的整個工藝過程。傳統的“船體建造”包括“船體加工、船體裝配和船體放樣”三大任務。根據現代造船技術發展的變化,以將“船體放樣”獨立設置課程,所以課程只包含“船體加工”和“船體裝配”兩大任務,因此更名為“船體加工與裝配”。
2.2課堂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船舶工程技術專業(船體方向)主要面向船體建造領域培養人才,開設的主干課程有:“船體加工與裝配”、“船體放樣”、“船舶焊接”、“船體結構與制圖”、“造船生產設計”、“船舶檢驗”及“造船生產管理”等。該專業的學生面向造船和修船企業的生產第一線的就業崗位,其中“船體加工與裝配”崗位群體為高職學生最廣泛就業基礎崗位。
2.3課堂的教學目標。針對船體加工和裝配工作應具備的能力要求,確立教學目標。如果要按照中級職業資格所應具有的知識、技能與素質要求,要對學生開展系列專業訓練,培養職業能力。
3.船體加工與裝配課堂設計的思路
1)校企合作進行課程設計與開發,即專業教師與企業專家密切合作,分析船舶崗位的工作需求和能力要求,提出基于船體建造工藝過程的教學項目任務,制定教學計劃,開發學習情境,保證課程建設符合企業的工程實際和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
2)構建“技能訓練、知識學習與素質養成一體化”的教學內容體系,讓學生在完成具體項目任務的過程中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養作為造船職業人所具有的基本素養。
3)要做到“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項目任務為導向目標,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創造真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在完成系列項目任務的同時還獲得職業能力的訓練。
4船體加工與裝配課堂內容體系的構建
4.1課堂內容的選取。分析現代鋼船建造工藝流程和崗位分布,根據崗位能力要求選取典型案例構成課程項目任務體系。項目任務的選取要具有典型性,再保證其工作量能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的情況下,保證學生能獲得系統的職業能力的訓練;綜合考慮行業普遍適用性。
4.2課堂內容的序化及大型骨干企業實施現代造船模式的條件下新技術發展的要求。基于船體建造的工藝流程,序化課程內容,使項目任務的層次遞進關系符合船體建造的內在規律。具體做法是:使課程的項目任務與船體建造的典型工藝階段、典型工位的工作任務相對應,再針對工作任務的技術特征和能力要求進行訓練方案的設計。
5船體加工與裝配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創新
5.1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工程類課程采用“行動學習規范式”模式。結合船體建造工程的實際技術特征,實施教師示范、引導學生投入行動實現“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按照實船建造的工藝流程開展系列項目訓練。在與實船建造工藝流程、工藝階段和工位相一致的條件下實施完整工藝過程的訓練活動,保證項目任務與實際工程真實一致。創造與企業生產環境一致的模擬學習情境。教學場所做到普通教室、專業教室與生產型實訓室三者結合,教學活動根據內容進行自由變換教學場所。教室學習情境側重于“展示生產的情景,分析技術性問題,了解工藝過程,編寫工藝的方案”等,實訓室學習情境側重于“操作和訓練”。采用“融學于做”的方式,打破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每一項任務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由學生按照步驟自主完成,老師引導、咨詢和示范。使學生實現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的轉變,獲得復合技能的訓練以及對鋼質船體建造過程的系統認識。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制定合適的質量檢驗標準,按照實船建造質量檢驗的方式檢驗學生的工作過程和成果。
5.2采用案例教學法和模擬仿真技術開展教學。教學活動應針對不同項目任務和工作過程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完成相關任務,達到預期學習目標。
采用案例教學法,將典型項目任務的實施過程制作成案例,教師通過案例講解完成工作任務的思路、方法,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討論,學生模仿案例完成相似的工作任務。由于船體加工與裝配的實際生產過程和情境比較復雜,要想在完全真實的環境下開展教學是不現實的。為此,應該充分利用模擬仿真技術開展教學,一方面運用計算機技術虛擬仿真,另一方面進行實物模擬。
利用相關軟件設計創建三維動畫,能讓學生“全面真實”地認識其工藝過程和操作要領,其逼真再現的程度不僅可以“亂真”,甚至有可能比實際生產現場展示的還要清晰。實物模擬主要指在生產型實訓室用完全真實的材料模擬構件加工、部件裝配、分段裝配和船臺裝配的生產過程,只不過其尺度被縮小。真材料、小尺度既保證了完全真實,也便于在實訓室里展開教學,而且還大大節省了成本。這種實物模擬技術可以讓學生在實訓室獲得與實際生產相同或相當的操作訓練。案例教學法與模擬技術相結合,虛擬仿真與實物模擬相結合,保證本課程能將實際生產情境和過程“真實”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獲得直觀的認識,并且進行必要的動手訓練,保證每一個項目任務“真實”地去實現。
參考文獻:
[1]何志標.船體加工與裝配”項目導向型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船海工程.2011
[2]王沈霞;船舶生產設計課程建設的探討.學習月刊.2011
項目來源:湖北省職教學會科學研究課題編號ZJGB15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