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元傾
摘 要:語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藝術,作文其實就是做人,寫作教學滲透人生觀、審美觀的教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引導學生說真話、作真文更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職責。“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教育學生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注意周圍的情與理,日積月累,筆耕不輟,學生定會寫出感情真摯,文質兼美的作文。
關鍵詞:初中作文;有效教學
怎么樣的作文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又是怎樣做到有效教學?我想這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并且要不斷地歸納、總結。一直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都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初中作文教學普遍存在著“低效”現象。學生的日常習作和考場作文中“假話”、“空話”“大話”“套話”滿天飛。新課程標注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如何改變作文教學的低效狀況?怎樣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水平?怎樣才做到有效作文教學?通過我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第一,堅持抓兩記不放。“‘兩記讓學生作文走向成功”——“兩記”,就是每周的周記和讀書筆記。周記寫作靈活,行文自由,訓練多,容量大,不受寫作時間和寫作地點的限制,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捷徑之一。在周記記中,學生能夠以自己的形式敘自己一周來的所見所聞,發自己的所感所思,抒自己的喜怒哀樂,談自己的真知灼見,所以,我日常教學總是以最大的熱情引導和幫助學生認真寫好周記。經常告誡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所見到的人事物景,所感受到的生活道理,只要是自己覺得有必要訴諸筆端就可以把它記下來。因為要記,學生必須對每日所見所聞,“知之盡量詳,識之盡量真,思之盡量明。”每周動筆就會開闊思路,積累大量詞匯、語言素材,越寫越熟。而且周記也是一種積累材料的過程,平時積累,作文時選擇使用,“活期儲蓄”,隨用隨取,“存”、“取”兩便,作文也就不會無從下筆、言之無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記下來,寫成周記,哪怕只是一兩段話,日積月累,時間長了,就會使自己所寫的周記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雛形”。堅持寫讀書筆記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平日教學,不能教學生為讀書而讀書,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讀多思,注意引導學生善于發現文章中優美的語句、段落,引導學生品味、欣賞這些語句段落美在何處,好在哪里,然后,把這些優美的語句段落摘抄下來,把自己的欣賞、品味記錄下來,長期堅持,日積月累,學生的作文水平一定能穩步提高。
語文教育是塑造人的藝術,作文其實就是做人,寫作教學滲透人生觀、審美觀的教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引導學生說真話、作真文更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職責。“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教育學生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注意周圍的情與理,日積月累,筆耕不輟,學生定會寫出感情真摯,文質兼美的作文。
第二,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心路歷程,使文章感情真摯。即把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寫出來。如成長中的煩惱,以及隨年齡的增長對生活認識的改變或對人物事件的態度的變化等。上作文課時,我常常問學生,你們會說話嗎?同學們都回答會,那既然會說話,那么寫作文就像我們說話一樣,怎么說就怎么寫下來。剛開始,同學都半信半疑,寫作文不會就這么容易吧。每次我都是這樣鼓勵學生,慢慢地同學每次都有東西寫了。之后,我再慢慢地滲透一些技巧,如:一些口頭語言要轉換成書面語言;每篇作文用上三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用上一兩種修辭手法;用上一兩種描寫方法等,這樣一篇優秀的作文就浮出水面了。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班上寫作好的同學多了,那些以前相對說差的同學也嘗到了進步的甜頭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確實需要引領學生以“感情真摯”和“獨特感受”為突破口,指導學生寫作。如果各位語文教師都能注意到這點,相信作文教學的低效狀況定會得到改變。
第三,在閱讀文本中想辦法——以讀導寫。習作模仿范文是讀寫結合的手段。元朝學者程端禮曾論述過“讀”與“寫”的關系:“讀書如銷銅”,“作文如鑄器,銅既已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在讀書上多用功,在作文時就輕松。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理解消化文章內容,學習寫作的技能技巧。然后引導學生將自己要寫作的內容按所讀文章的框子表達出來。茅盾說:“‘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學習的最低形式”。以所讀文本來訓練學生作文,比泛泛講授寫作技巧更有效。比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就是很好的寫景類作文的典范。以讀激趣。在新課程中,我們語文教師要在寫作指導時,巧妙得打開學生的思路。要抓住一些好的文章,捕捉學生閃現出來的想象的火花,激發學生作文的濃厚興趣,給學生的寫作插上聯想和想象的翅膀,變厭寫為樂寫。
新課程標準強調: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們占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閱讀當然是這些方法當中的最快捷的方式。
第四,注重作文講評和指導的針對性。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即使學生寫出來不合老師的口味,只要是真心話,就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鼓勵自主寫作,改革命題作文,減少統一性,增加選擇性,減少對作文的統一要求,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和評價。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激勵有創意的表達,努力尋找學生的閃光點進行激勵,對一些典型的毛病要告訴他們修改的方法,使他們樹立起寫好作文的信心,并將信心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第五,加強教師自身的文學素養,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喜歡寫作。俗話說“打鐵必須自身硬”,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言傳身教中,自覺與不自覺的把自己的才能和潛智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從老師的一言一行中體會到語文的魅力,進而對語文教師尊重與崇拜。試想在一個激情滿懷、充滿文學氣質的教師影響下,學生怎么會不熱愛作文呢?
總之,只要我們不斷豐富作文的教學形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那么學生的視野開闊了,思維也活躍了,再也不會為“無米之炊”而咬筆頭了,寫出來的作文也就有了真情實感。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和改進,就一定能夠真正使學生的寫作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馮善亮.初中作文教學案例集.
[2]于漪.于漪老師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