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勇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每個人從事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興趣所引起的,有了動機、興趣才能去從事各種活動,從而達到一定的目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化劑,在學生的認識過程與學習活動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國古代教育心理學家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就非常形象、生動地說明了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如何激起學生學習的樂趣,是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十分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培養;學習數;興趣;情景教學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現代課程教育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讓學生愿意主動地學習知識,關鍵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生的思維受成長所限,認識感知實際知識需要一個過程,培養其興趣,尤其重要,特別是抽象的數學問題,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點,結合實際,引發興趣,為他們搭建認知橋梁的方法就顯得較為重要了。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學習環境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首先,應從教師的自身做起,教師要主動參與其中;其次,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正確引導他們認識學習的重要性,領悟到自己不僅是學習的主人,更是終身學習的主人;最后,可以通過自辦班級學習報、定期辦好黑板報、組織學生寫好數學日記、開展好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實施“超市式”數學作業、定期開展優秀作業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數學競賽、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等形式,為學生創建一個平等、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操作性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而應積極的創造教學情景,啟迪學生積極思考。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適時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形式,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使他們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三、直觀教學,喚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本身比較枯燥,邏輯思維、空間想象要求較高,只憑用嘴巴敘述,不易理解,學生聽起來也覺得無趣。如果利用教具,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問題變明了。例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單純畫幾個圖形是不夠形象的,應當充分利用教具,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數一數,畫一畫,通過具體感知,是學生能夠由實物抽象出圖形,這樣就將課本知識變得觸手可及,使學生有興趣學習。同樣,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美麗的三角形狀的實物圖,接著抽象成幾何圖形,并利用多媒體具有動畫與聲音的特點,一一出示三角形的三條邊,出示的同時還伴有悅耳的聲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練習時還讓學生利用鼠標操作,在眾多圖形中找出三角形,找對了電腦會鼓勵學生“你真棒”、“你了不起”等,這樣利用美麗的圖像、形象的動畫和悅耳的聲音等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喚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質疑問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不斷地改變和充實自己的教法,才能適應新時期教學的要求。教學中讓學生參與授課,給學生提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營造寬松的環境,注重學生交流等能夠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思考狀態,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放手讓孩子大膽嘗試、求異、求新、敢于質疑、敢于提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靈活的思維,便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精心設計練習,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得以鞏固。巧妙的練習安排還有助于學生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完成認知建構并將數學知識廣泛的應用于生活實際,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手段。單一、枯燥乏味的、題海戰術式的練習,只能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對學習數學產生厭倦感。相反,形式新穎、情節有趣的練習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大受學生的喜歡,并能在同學們爭強好勝的心理作用下,形成人人積極思考,人人竭盡全力尋找與眾不同的解答方法的積極學習的氛圍。因此,教師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非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體驗成功,激勵學生的興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會給學生在學數學時心理求知的厚動力,在數學教學中,要給每個學生創造出更多的表現的機會,由淺顯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對習題作出正確的解答。學生經過對問題的獨到見解或創造性的思維取得一次次的好成績,并為獲取的成功感到高興和驕傲,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最終讓學生明白只要開啟心智就有希望,就能成功。因此,教師在設計提問、板書、作業時要因人而異,分層次地提出切合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他們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當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某種成功時,就會表現出強烈的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在每一次主動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要善于掌握有利時機,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鼓動、誘導、點撥幫助學生獲得成功,讓學生從中獲得喜悅和快樂,這樣再從樂中引趣,從樂中悟理,進一步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七、結語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可見,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興趣是學生入門的向導,是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作為老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實踐表明:興趣是教學成功的秘訣,"以趣促學"不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動,主動去學習,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與教學實施者對話》,朱慕菊主編.
[2]《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