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純元
摘 要:通過圍繞翻轉課堂的起源、概念與特點的分析,在對國外教學實踐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構建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并分析了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
關鍵詞:翻轉課堂;特征;教學模型;挑戰
一、傳統課堂和翻轉課堂各要素的對比
1.教師角色的轉變。翻轉課堂使得教師從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這意味著教師不再是知識交互和應用的中心,但他們仍然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推動者。當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師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設計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后,教師要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
2.課堂時間重新分配。翻轉課堂基于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能夠讓學生在交互協作中完成學習任務。將原先課堂講授的內容轉移到課下,在不減少基本知識展示量的基礎上,增強課堂中學生的交互性。最終,該轉變將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此外當教師進行基于績效的評價時,課堂中的交互性就會變得更加有效。根據教師的評價反饋,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
3.學生角色的轉變。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并非完全獨立地進行學習。翻轉課堂是有活力的并且是需要學生高度參與的課堂。在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環境中,學生需要根據學習內容反復地與同學、教師進行交互,以擴展和創造深度的知識。因此翻轉課堂是一個構建深度知識的課堂,學生便是這個課堂的主角。
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設計
1.教學視頻的制作。在翻轉課堂中,知識的傳授一般由教師提供的教學視頻來完成。教學視頻可以由課程主講教師親自錄制或者使用網絡上優秀的開放教育資源。教師可以在優質開放教育資源中,尋找與自己教學內容相符的視頻資源作為課程教學內容,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節省了人力、物力,也使學生接觸到國際性優秀教師的最新教學內容,然而網絡上的開放教育資源可能會與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不完全相符。教師自行錄制教學視頻能夠完全與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相吻合,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講解,并可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差異性多版本地錄制教學視頻。對于學生課前的學習,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網絡交流支持。學生在家可以通過留言板、聊天室等網絡交流工具與同學進行互動溝通,了解彼此之間的收獲與疑問,同學之間能夠進行互動解答。
2.課堂活動設計模塊。翻轉課堂在最大化地開展課前預習的基礎上,不斷延長課堂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關鍵就在于如何通過課堂活動設計完成知識內化的最大化。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人際協作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應充分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完成對當前所學知識的內化。
3.課堂活動協作學習。協作學習是個體之間采用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充分論證所研究問題,以獲取達到學習目標的途徑。在翻轉課堂的交互性活動中,教師需要隨時捕捉學生的動態并及時加以指導。小組是互動課程的基本構建模塊,其互動涉及2個或2-5個人。在翻轉的課堂環境中小組合作的優勢:每個人都可以參與活動中;允許和鼓勵學生以低風險、無威脅的方式有意義地參與;可以為參與者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并可隨時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供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集思廣益。指導翻轉課堂小組活動的教師,要適時的做出決策,選擇合適的交互策略,保證小組活動的有效開展。常用的小組交互策略有頭腦風暴、小組討論、淺談令牌、拼圖學習、工作表等。
4.課堂活動成果交流。學生經過獨立探索、協作學習之后,完成個人或者小組的成果集錦。學生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匯報、交流學習體驗,分享作品制作的成功和喜悅。成果交流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如舉行展覽會、報告會、辯論會、小型比賽等。在成果交流中,參與的人員除了本班師生以外,還可有家長、其他學校師生等校外來賓。除在課堂直接進行匯報之外,還可翻轉匯報過程,學生在課余將自己匯報過程進行錄像,上傳至網絡平臺,老師和同學在觀看完匯報視頻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評價。
三、應用翻轉課堂實施需要注意的問題
1.學校作息時間安排問題。國家一直在強調實施素質教育,為學生減負,但限于中、高考的升學壓力,很多學校仍以應試教育模式幫助學生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因此,實施翻轉課堂這種需要學生在課后花費大量時間的教學模式,需要學校在教學時間安排上予以支持。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教師不應占有學生晚上學習時間,應該讓其有空觀看教學視頻。對于不上晚自習的學校,教師要嚴格控制作業量,學生課后的主要學習任務是觀看教學視頻和完成少量的針對性練習。對于需要上晚自習的學校,在晚自習的期間教師也不要講課,讓學生在自習課完成翻轉課堂的課前環節。
2.學科的適用性問題。而在文科類課程中,如政治、歷史、語文等人文類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會涉及到多學科的內容,而且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溝通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教學錄像概括課程中所講授的基本知識點,闡述相關理論,讓學生在課后查閱資料并進行思考,然后在課堂中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探討,逐步深化理解。因此,對于不同的學科,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策略來完成翻轉教學,并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推進教學改革。
3.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支持。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從教師制作教學視頻、學生在家觀看教學視頻到個性化與協作化學習環境的構建都需要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支持。網絡速度較慢是當今制約眾多學校開展網絡教學的負面因素之一。在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時,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解決這一問題,例如配置高性能服務器,增大網絡寬帶的接入量。學生在課后是需要通過電腦和網絡進行學習的。對于一些缺乏硬件條件的學生,學校應該提供相應的設備支持,例如學校機房應在課余時間內仍對學生開放。此外,翻轉課堂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取決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程度。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個性化與協作化的學習環境至關重要,其中涉及到教學平臺的支持。前文中提到的艾爾蒙湖小學采用的開源Moodle平臺作為交流工具便是不錯的選擇之一。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教學活動的設計選擇不同的課程平臺。
4.教師專業能力的挑戰。將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高效地應用在教學之中,教師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學錄制視頻的質量、學生進行交流的指導、學習時間的安排、課堂活動的組織,都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加強對教師信息素質能力的培訓,在視頻錄制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錄制情感豐富、生動活潑的教學視頻,避免死板、單調的講述。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中要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交流。通過基于問題、項目的探究式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探究性。課堂活動的組織也需要教師根據學科特點來設計。
四、結語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為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資源基礎。在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將對我國的教學改革產生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2]楊剛,楊文正,陳立.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3]2011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J].上海教育,2011,(14).
[4]熊炯.“翻轉”語文課堂之教師手記[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