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琴
【摘要】目的:旨在觀察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臨床應用中的效果,以期為護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方法:本研究選取在我院婦產科進行治療的患者8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給予人性化護理,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待所有治療完成后,將兩組取得的臨床療效、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其異同。結果: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HAMA評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人性化護理治療婦產科疾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焦慮癥狀,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可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婦產科;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2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護理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護理模式逐漸成為臨床護理的重要方式。對此,選取本院收治的婦產科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比較人性化護理和常規護理的效果,以了解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0例。研究組平均年齡(34.8±8.2)歲;宮頸炎6例、子宮肌瘤9例、盆腔炎10例、妊娠合并癥5例,月經失調10例。對照組平均年齡(35.2±9.6)歲;盆腔炎9例,宮頸炎10例,子宮肌瘤7例,月經失調8例,妊娠合并癥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對其進行日常護理工作,對患者出現的病情及時進行報告和治療。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1)人性化護理方案: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案,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護理,提高護理效果;(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多給予鼓勵和安慰,緩解其緊張和焦慮情緒。給患者耐心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和注意事項,增加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樹立治療信心;(3)飲食護理:對患者的日常飲食進行規劃,引導患者合理飲食和營養搭配。(4)以患者為中心:了解和尊重患者的需求,給予全方位的護理,使患者生理和心理均能獲得滿足。
1.3效果評定標準 對患者的焦慮情況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進行評分,根據患者的評分情況分為明顯焦慮,潛在焦慮和無焦慮。評分>14分為明顯焦慮,評分在7~14分為潛在焦慮,<7分表示為無焦慮;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總滿意度=滿意度+基本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結束后,給予人性化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的總有效率為92.5%、治愈率為17.5%;而進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0%、治愈率為5%;觀察組取得的療效明顯優于照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2 HAMA評分比較:兩組患者進行護理前的HAMA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結束后,觀察組的HAMA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即觀察組患者的焦慮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護理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的非常滿意率為52.5%、滿意率為87.5%。對照組患者的非常滿意率為32.5%、滿意率為67.5%。觀察組患者的患者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護理治療比較:護理實踐操作考核時,觀察組的護理質量優秀率為50%、合格率為95%;而對照組患者的護理質量優秀率為30%、合格率為85%。觀察組的護理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人性化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以給予患者舒適的生理狀態和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為目的,是一種具有個性化和創造性的護理方法。如果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減輕患者的不適感和疼痛感,還可以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所以該護理模式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本研究中,研究組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患者的焦慮程度明顯要輕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且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在婦產科臨床護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具有可行性。
密切護患關系,滿足孕產婦的感情寄托及心理需求由于孕產婦離開家庭,親人,感到孤獨,失落,護理人員要以熱情關懷的太度,對孕產婦進行護理,使她們得到慰籍,在感情上得到一定滿足,同時根據不同的孕產婦采取不同的溝通技巧,與孕產婦溝通使她們愿意把心理話吐出來,尋求護士對她們的理解和幫助,縮短孕產婦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距離,增加信賴感,同時用禮貌得體的語言,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動員家屬經常陪伴避免產生被遺棄感.護理人員應諒解多疑孕產婦的異常行為,應主動關懷體貼她們.孕婦進人產房后,熱情接待。助產士首先進行自我介紹,與孕婦交流,根據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進行分段指導,消除其恐懼焦慮心理,獲得情感支持。鼓勵孕婦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傳受分娩技巧,鼓勵孕婦分散注意力適時借助呻吟嘆氣等方法減輕痛苦。
尊重與理解: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孕產婦患者是護理服務理念的最高境界。在護患交往中,孕產婦尤其渴望得到護士的尊重,希望護士尊重自己的人格,尊嚴,權利和隱私,給自己以安全感和信賴感。然而在日常護患交往中,一些護士習慣于稱呼孕產婦的床號,而不稱呼孕產婦的姓名,個別醫護人員在沒有遮攔的情況下,為孕產婦做檢查治療,這都是不尊重孕產婦的表現。在人際交往中,沒有尊重就沒有理解,沒有尊重就沒有合作。護士要把尊重孕產婦的意識自覺融人到日常護理工作中。如護士進單間病房要先敲門,征得孕產婦和家屬同意后方可進人,為孕產婦進行治療操作時,拉上遮檔屏風保護其隱私,認真聽取家屬意見,回答家屬想要了解的問題,取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用情感的陽光照射他們,由恐懼轉換到歡樂心情之路。”
婦產科是臨床上較為特別的科室,因其就診患者都是女性,心理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均相對較差,患病時容易引起焦慮等各種不良情緒,影響治療效果。人性化護理作為一種新的護理模式,具有個體化、整體化、創造性和有效性等特征,能夠使患者在治療護理期間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降低不適應的程度。本試驗發現,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給予人性化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HAMA評分、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均明顯優于進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采用人性化護理治療婦產科疾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焦慮癥狀,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滿意度,可以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金麗娟.婦產科手術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06)
[2]朱蘭芳.人性化護理干預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