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是為經濟建設第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地。會計專業是我校歷史悠久的老牌專業,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體系。但是社會經濟瞬息萬變,相關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需要亦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將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更加貼合社會對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要求,也為了能更好地突出和體現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特征。首先,本文提出目前會計教學中特別是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發現的問題并進行反思。接著,中職會計專業同時開展了實地調查和網絡問卷調查兩種調查方法。依據調查分析數據,提出會計專業課程設置若干建議,將中職學生的校內教學內容進行相應調整和進行適度課程改革,我們深信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發展將更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將更好地發揮專業優勢為社會發展服務。
關鍵詞:中等職業;會計;課程設置;調研;反思;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5-0-02
中等職業學校是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為經濟建設第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地,向社會提供初、中級技術工人和初、中級管理人員的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是我校歷史悠久的老牌專業,已經有一套成熟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體系。但是社會經濟瞬息萬變,相關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需要亦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將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更加貼合社會對中職會計專業實習生或畢業生的要求,也為了能更好地突出和體現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特征,對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會計課程設置進行了問題分析及探究。
一、會計專業的教學現狀及其中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會計專業如何培養學生貼近生產活動的實際技能,建立合理的專業課程結構,加強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效果。以下提出目前會計教學中特別是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發現的問題并進行反思。
第一、課程設置上偏理論教學仍然較大
職業學校會計學生到企業實習或工作往往要求可以直接上崗,而現在會計教學課堂多是老師的黑板板書和書面講解完成專業授課,這迫切需要會計課程設置中增加開設會計實操課程數量,增強會計實訓內容,讓學生們在校內就可以熟悉企業業務流程和操作方法。
第二、在課堂教學方式和手段上仍較保守
會計課程理論比較枯燥難理解,課堂基本以教師講解為主,但是中職生的動手能力強,他們不喜歡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所以對于傳統的會計教學方式進行適度調整,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在會計課堂教學手段可以多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師生互動,讓學生教學主動性增強。在學習中讓學生多動手,少講些難懂的理論。
第三、企業實踐的一體化教學需要繼續加強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對中職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指定教學計劃中適度安排企業專家來校講座、校企合作講壇、企業實踐等教學模式來提高會計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第四、中職生的學歷提升意識日漸增強
日新月異的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對學歷的要求不斷增強了中職生在3年中職學習后能繼續提升學歷的需求。但是,如何保證中高職的3+2銜接在學生文化課程的無縫對接及專業課程的平穩過渡提升的設定仍然需要提前調整和探討。
第五、會計從業資格證取消后,企業對會計學生專業能力新的界定方法
2017年全面取消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試,這對中職會計專業教學影響巨大,不僅企業在招聘會計學生中失去一個專業技能判斷依據,而且這對于會計學生就業中如何證明會計專業能力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找出新的會計專業技能判斷標桿亦是本文探討和分析的問題。
二、開展實地調研及網絡問卷調查及統計結果分析
為了使會計專業課程體制更好貼合市場要求,更好優化課程體系,使得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更好發揮自身優勢。會計專業同時開展了實地調查和網絡問卷調查兩種調查方法。(包括200名本校會計專業的實習生及畢業生,40家聘用我校會計專業學生的企業,10名召開會計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會計專家),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統計報表。
三、對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若干建議
經過一個學期的調查和回訪活動,根據以上實地調查和網絡回收問卷情況分析結果,我們仍然欣慰看到會計專業學生就業市場是廣闊的;依據調查分析數據反映的情況,提出會計專業課程設置若干建議,將中職學生的校內教學內容進行相應調整和進行適度課程改革,我們深信會計專業的發展將更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要求,會計專業學生將更好地發揮專業優勢為社會發展服務。
(一)繼續發展和完善“以人為本,提高實操專業技能”為目標的培養模式
一方面,專業課程的設置需要明確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包括在調研中企業關注的會計專業學生的敬業精神和吃苦耐勞的品質,在工作中有高度的責任感和高執行力。這些職業素養的培養除了專門開設實習就業指導課程,還應滲透到會計專業教學中。在大量的企業調研回訪中,企業相關負責人反饋對招聘學生的品格和道德情操的強調。另一方面,由于我們是職業院校,企業對我們學生的要求往往是可以直接進行實務操作,所以在教學中對專業技能的實操訓練是課程設置的重點,也需要加大實操課程的內容。
(二)發展和完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手段和多變的教學方法
從調查分析結果可以看到,學生對于傳統、古老的會計專業的會計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指揮棒,增強會計學生的動手能力,掌握了實務操作技能成為更大的需求。因此,加強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提倡“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方法應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專業學習積極性變得尤為關鍵。
(三)繼續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課程設置
專業課程的設置需要以就業為導向,教學計劃的課程內容必須按照當今市場對會計專業需求來制定。從大量實地調研和問卷回收分析中,可以很明晰地看到:
第一,我們學生畢業后就業的企業90%是私營企業,所以,在課程設置中會計專業課程必須以小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及制度作為指導來開展會計業務實操內容;第二,企業對就業學生的辦公軟件能力,尤其是EXCEL財務應用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在課程設置中對于相關課程需要加大授課時量;第三,由于需要進行畢業生的就業職業指導,在實習前的一個學期,也就是第五個學期應該增開相關實習就業指導課程或者商務禮儀等課程,使得學生可以從中提高就業綜合能力。
(四)加強和發展校企合作,開發形式多樣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企業調研中多次與企業面談校企合作事宜,同時在召開的會計專家座談會中也都有企業專家表示愿意和會計專業有形式多樣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可以是請企業專家來校進行財會相關主題講座;可以安排部分學生去企業進行實踐;也可以安排老師在企業進行繼續教育和學習;如果可以將企業引入學校進行長期會計專業實習基地,那是很好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規模可大可小,只要能夠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可以讓學生最直接接觸企業實踐場所及實習內容,邁開的每一步都是進步!
(五)繼續加強“課證融合”,進一步滿足升學的無縫對接
雖然會計從業資格證在2017年取消,但是會計企業對會計專業學生的要求沒有降低。在調研分析中,企業對會計學生的專業認證仍然有要求,所以在課程設置中,將會計專業課程融合會計考證課程進行設置,爭取在校學生考到“會計專業技能等級證”,中職畢業考取“助理會計師證”。
在調研中,我們學生對學歷的提升也有很多期許,用人單位也鼓勵學生去進修學歷。同時,高職院的調研中提出需要加強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的水平,讓學生更快適應高職的專業學習,17級的實施性教學計劃中加大語數英的基礎科目的學習,同時在專業課程設置上與對口高職院進行溝通和探討,進一步滿足大專升學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劉合群,梁澤洪.百分百中職教育新理念[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
[2]閔清.中國職業學校會計專業課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教育創新,2009(1).
[3]邵嬰之.淺析中職財會專業的實踐性教學改革—深化會計課程改革 提高學生就業能力.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2).
[4]劉麗瓊.關于中職會計實踐性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3(16).
作者簡介:張 利,女,中南大學國際會計專業經濟學學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務管理碩士研究生,高級講師、會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