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莉莉
[摘要]傳統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涉及到有關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以及實踐應用方面的改革,呈現出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趨勢。本文以“基于工作任務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為主要研究內容,通過對現階段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課程設置模式進行分析,就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傾向展開討論,從定位、教學環節、課程模塊和教學技術等四個方面闡釋了高職院校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工作任務;高職院校教學;商務英語改革策略
引言
從職業角度來說,所謂的工作任務指的是在具體的職業行動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具體工作領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職業的工作內容與工作方式。而基于此種思維而展開的教學改革將有助于實現高職教育本身“職業化”和“員工化”的教改思路,進一步彰顯高職教育的職業性、應用性和實踐性。隨著當前我國國際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社會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將工作任務作為商務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指向,不僅能夠保障學生在最為基本的商務環境下進行英語交流,還能進一步提升其處理涉外事務的能力與技巧。
一、現階段高職院校商務英語課程設置模式分析
現階段高職院校商務英語課程設置模式主要包括四種類型:
第一,在傳統的英語課程教學中設置少量的商務知識。比如將一部分外貿英語、外貿函電類的內容納入到教學體系當中,這樣做,對教師技能要求的起點較低,有助于高職院校適時的將新課程納入到教學體系當中。但是,此種課程設置模式對于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難有助益,學生大多僅限于詞匯及語法的學習,導致其日后商務工作能力不足。
第二,在固定的專業英語課程和文化課程之外設置大量的商務英語課程,比如市場營銷英語、進出口貿易英語、國際金融英語和涉外財政盈余等。這種課程設置模式的優點在于能夠為學生增設大量的商務英語課程,加強學生的商務英語知識儲備,也間接增加學生對于商務知識的選擇性;其缺點在于“廣撒網”式的課程設置,必然忽視商務知識本身所具有的系統性和深度,這就導致學生在無形之中仍舊將課程的側重點放置在語言學習部分,對商務知識有所偏頗。
第三,在傳統的英語課程之外,增設漢語商務知識類的課程。這樣做雖然能夠讓學生學習到系統的商務知識,但是在總課時有限的情況下,必然會減少英語學習的課時,而且英語專業知識和漢語商務知識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缺乏能夠將其進行貫聯的中間地帶。
第四,在固定的專業英語課程和文化課程之外增設系統的英語商務知識課程。比較上述三種課程設置模式,可以看出該模式是對商務知識融合的最為徹底的設置方式,其將英語專業知識和商務知識并重看待。如此,雖然能夠保障學生的“雙學科”學習,但也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由此衍生的教學成本和教學耗時也隨之提高。
根據對這四種模式具體形式以及優缺點的描述,我們可以總結出現階段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弊端:重理論、輕實踐,不能系統地整合“商務”和“專業”兩部分內容,無法保障二者之間的有效聯系,因此也自然造成了部分高職院校畢業生“學無所用”、“教無所長”的尷尬局面。
二、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傾向分析
(一)崗位類型分析
在對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進行分析統計時,發現其主要涉及的崗位包括文秘、外貿人員、涉外導游等幾個方向。從其具體的工作內容和職責范圍來說,文秘除了從事一般性的辦公室事務之外,還要處理一定的翻譯文件、提供英漢互譯服務;外貿人員主要通過英語來完成外商洽談、促成貿易;涉外導游主要承擔各種涉外旅游團的接待工作,英語是重要的溝通和交流媒介。
(二)不同的工作任務以及相應的學習領域分析
無論從事怎樣的職業、選擇怎樣的崗位,個體在由初入社會邁向個人事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都必然經歷這樣幾個階段:新手、業務主辦、業務主管、高管和專家。鑒于不同崗位對于職業者的業務要求會有所不同,故而以從事對外貿易的工作人員為例,探究其前三個發展階段所要承擔的工作任務以及相對應的學習領域。對職業教育而言,這里所謂的學習領域指的是“以工作任務為基礎而展開的基本教學單元,通常表現為理論和實踐綜合一體化的學習任務。”
首先,新手階段。處在這一階段的對外貿易工作人員,其工作的主要任務包括掌握對外貿易流程、熟悉辦公設備的操作方法以及了解公司相關的業務和行政工作流程、熟悉公司的相關產品等。
其次,主辦階段。當員工由新手階段上升到這一層次時,其要從事客戶維護、業務拓展以及商務接待的部分。眾所周知,企業生存的關鍵點在于盈利,如何維系并拓展客戶資源是其能夠實現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同時,處在這一階段的工作人員還要承擔商務接待的職責。
第三,主管階段。當員工上升到主管階段,其工作任務將變為商務談判以及營銷策劃,相應的學習領域也是有關于這兩部分內容的知識深化,以及市場調研、意見統計與反饋、了解市場行情及產品動態,并基于行業態勢不斷對產品進行改造和對新產品進行策劃與開發。同時,這一階段也要注重對商務禮儀、談判原則方面的語言學習。
三、基于工作任務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鑒于傳統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所存在的弊端以及近年來對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傾向的分析,可以發現基于工作任務而展開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課程改革,歸根到底還是要提升基本的語言知識和實踐應用能力以及對兩者進行有效的整合,大致包括如下四方面內容:
(一)定位改革
將傳統以語言知識教學為重心轉移到提升學生實際交際能力,從單純的語言知識傳輸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商務”和“英語”的結合。教研人員可以整合原校內的英語和職業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師讓其進行教材的全新編寫,擬定更加符合時代所需的全新的大綱及教學計劃,將語言知識、應用技能和商務知識合二為一。
(二)教學環節改革
在固有的教學流程當中,增加體驗學習的環節。商務英語學習最為重要的是對商務交際能力的培養。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堂中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不斷嘗試、不斷假設推論、修正假設的過程,以此來實現個人交際能力的不斷認知與提高,進而達成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的目的。在體驗環節的具體設置上,可以采用辯論賽、模擬談判、討論會、產品展示和報告發布會的形式來呈現。
(三)課程模塊改革
商務英語最為關鍵的兩個因素是語言交際和語言知識,因此對課程模塊的改革,可以嘗試采用“通過語言做事”這樣一種方式,將原始課程模塊當中對語言知識掌握所提出的要求,融入到交際性的學習任務當中,將語言練習和交際性的對話活動合二為一,融入到教學任務當中。根據商務類型的不同,這種融入后所形成的教學任務可以劃分為激活型任務和演練型任務。其中,前者是當學生在面對某項具體事務或問題時,該如何找尋解決的方法;而后者則是對現實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種普通類型的交際事務的模擬。針對這兩種學習類型,學生需要加強有關句型語法以及口語表達項目的練習,以此來促進語言技能的提升。
(四)教學技術改革
嘗試在交際性體驗任務教學過程中融入多媒體及互聯網技術。例如,在培養學生商務信函閱讀和撰寫能力的任務中,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體驗式教學。首先,將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分別代表采購方和供應方,然后基于不同的小組定位,再對每個學生的角色進行細化,如安排采購經理、采購員等角色,通過讓學生撰寫電子信函,來完成一次虛擬的采購過程。
四、結論
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學改革開始呈現出由學科導向轉向工作能力導向的趨勢,這不僅是符合商務英語自身屬性和定位的一種轉變方式,同時也是對廣大學生、對社會承擔一定責任的表現。而基于工作任務展開商務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可以通過定位改革、教學環節改革、課程模塊改革和教學技術改革四個方面來實現。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此種改革趨勢仍舊處于探索研究階段,其是否能夠長久而穩定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實踐應用效果,還有待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