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季春
[摘要]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對于夯實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文章以深化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類相關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作為切入點,重點闡述人文類相關專業在實踐教學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構建適合應用型本科人文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基本理念與實施措施。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應用型人文類本科專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專業體系更為完整,以突出學生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全面展開。但是,隨著專業數量與規模的擴張,人文類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經濟社會需求間的矛盾也逐步顯現。一些新建的應用型院校由于缺乏對實踐教學的系統、科學與合理的設計,實踐教學的實施受到主觀因素的較大影響,使得實踐教學環節的設置存在各環節內在關聯度不高,實施成效不明顯等問題。
2012年,國家教育部等七部門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各高校要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分類制訂實踐教學標準,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確保人文社會科學類本科專業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的要求,對各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提出了量化的具體指標,對人才的培養方向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因此,為切實保障國家教育“十三五”發展規劃的落實,滿足國家對人文類相關本科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構建起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的質量,是當前高等院校應用型本科人文類專業教育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一、構建應用型本科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必要性
從總體來說,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以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為導向,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然而,目前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文類人才培養依然效仿傳統本科院校培養學術型人才的做法,在實踐教學上投放的精力與時間不夠,將實施實踐教學視為理論課程教學的補充,使得應用型本科人文類人才的培養目標最終難以實現。筆者認為,建立起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對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人文類專業人才十分必要,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的需要
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經濟社會需要的人才,所培養的畢業生能否充分并有質量的就業是人文類專業發展的重要前提。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現代服務業的飛速發展,社會各行業對具備較強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文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但實際上許多企事業單位卻很難招聘到能夠滿足單位需要的人文類專業的畢業生,應用型本科人文類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并不盡如人意。究其主要原因是一些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定位、目標等方面認識存在偏差,在實踐教學環節方面無法確定正確的定位方向,專業課程的設置無法使人才知識的積累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兩者之間形成相輔相成的內在聯系。因此,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是提高應用型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需要
當前,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但在實踐教學的整體規劃、投入力度方面仍存在許多的不足。一些新建應用型院校人文類專業常常把人文理論、文化知識和藝術欣賞作為素質教育課程內容,遠離企業用人的“第一質量”要求和實踐活動。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開展具體是人文類專業的教學中,由于受到生源、師資水平和設備條件的制約,對專業人才培養缺乏整體的規劃,未能形成一個相對完整、規范、合理的實踐課程體系,致使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等支撐學生職業發展所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難以得到科學培養。
(三)是實現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長效機制的需要
在應用型人文類專業設置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課程、改革教學的方法及內容、管理實踐實訓教學的各環節、開展實踐教學的考核與評價、反映實踐教學的具體效果這一系列的環節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此,就要構建起應用型人文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的長效機制,建立起科學、合理、規范的實踐教學體系,真正實現對學生的精細化、個性化指導,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應用型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應用型院校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構思路
當前,在新的經濟社會環境與人才培養需求背景下,為了突出應用型本科人文類專業的辦學特色,加強對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我國應用型人文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現狀研究,課題組認為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專業發展的實際,科學合理地安排實踐教學體系中各觀測點不同的權重和分值,探索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規律性因素,構建起貫穿學生四年課程學習全過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以體現調控、引導、評價、監督和考核實踐教學工作的作用。
(一)建立“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論文”四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
應用型本科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應將理論教學與實際相聯系,借鑒國內外高校在人文類專業實踐教育教學相關研究與課程開發等方面的經驗,將“課程實驗、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四個實踐環節滲透于人文類專業教學環節,形成“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論文”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體性,形成由“基礎實踐”到“專業實踐”再到“綜合實踐”的逐層遞進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設置應用型本科人文類人才培養的實踐課程結構
實踐課程結構是培養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關鍵。在制定人文類人才培養方案時,我們將第二課堂、校內模擬實踐、社會調查和創新活動等納入人文類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課程結構里,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其一是需要突出和拓寬實踐課程的基礎和領域,使人文類專業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上向柔性專業方向發展。其二是整合原有的實踐課程結構,進行科學設計。將實踐教學作為一個與理論教學體系相并列的專門體系加以突出。科學設置人文類實踐課程的開設順序,體現出課程與課程之間的先后順序性和邏輯性,科學設置專業實習實踐課程管理體系。
(三)應用型本科人文類專業學生實踐課程體系與能力訓練平臺建設
所謂實踐課程體系是指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所制定的明確目標,按照所制定的目標開展的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以及設計各類教育教學活動的系統。在當前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對應用型人文類人才培養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更多的人文類專業開始對實踐教學設計在整個專業教學中的作用的認識日漸增強。通過校企合作,實施“集中實踐訓練”項目,在實踐教學設計中,多方創設實踐場(學習情境),形成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場活動,企業服務課堂、學生服務企業,多方受益,協同發展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文類實踐課程體系。
三、提高應用型院校人文類實踐教學效果的對策研究
實踐教學開展的路徑,主要是通過校內外兩條不同的路徑實現的。路徑是實踐教學的橋梁而不是目的。應用型本科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在堅持“面向應用和產學研相結合”原則的基礎上,在充分利用實踐教學的各種資源的基礎上,采取逐層遞進、循環互動等有效的實踐教學措施,完善應用型人文類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將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構建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加強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應用型本科人文類專業開展實踐教學的意義深遠。但是,由于常常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干擾和約束,加之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在一些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中缺乏應有的重視,致使實踐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為緩解這種矛盾,人文類專業教師應該重視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強化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需要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需求,清晰認識專業定位與實踐教學的內容安排,通過校內與校外兩條培養途徑的結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與綜合素質得到系統、漸進和全面的提高。
(二)探索實踐教學的管理機制
要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的管理機制,并促進其真正得到落實。因此,我們首先需要理清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科學設計出合理的比例關系。其次,需要根據專業實際,加強專業綜合性實驗和實踐課程的開發,開發并增加一些具有探究性與實踐性、綜合性強的實踐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三是重視實驗設備條件的提高,加大教學實訓的比例,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三)加強校內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
在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中,應該將教學主體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學模式從傳統課堂教學為主向課內、課外、實驗、任務項目實訓相結合的模式轉變。重視校內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一方面,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力求實現多樣性和漸進性有機結合;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開展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改革探索,推進基于慕課和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解決慕課、翻轉課堂與實踐課程的無縫銜接,有的放矢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促進實踐教學效果的提高。
(四)注重校企合作及校外實踐基地的開發
校企合作平臺建設與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是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是加強人文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應用型院校在開展人文類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外部資源,與企業單位建立起密切的戰略教育合作關系,將企業技術應用的能力和項目開發的經驗與學校師資力量相結合,積極拓展渠道,加強與本專業的服務面向相結合,深入開展諸如定向式培養、項目實踐訓練、畢業實習實訓、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等校企間的合作,使學生不僅能夠在校外實踐基地中得到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升華,為未來更好地承擔本專業的從業工作提供良好的軟硬件條件。
(五)構建合作教育與海外留學相結合的培養模式
當前,學校緊跟合作教育和國際化發展的步伐,在合作教育方面,提出“以就業為導向的合作教育”,通過校企合作、集中實踐教學等形式,讓學生以開展校內學習一海外實習工作一繼續學習”的方式完成學業,使得更多的學生都具有在多個社會領域和部門工作的工作經驗。拓展國際化教育資源,制定海外留學計劃,不斷拓展合作的范圍和深度,通過校際交流與校研合作平臺的打造,積極開展互派師資、研究生聯合培養、學術交流、教師進修等方面的更深層次的合作。
基于上述,本課題組認為構建科學合理的應用型本科人文類專業的實踐課程體是培養高素質相關專業人才的關鍵因素,為此,一定要把研究視角放在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一辦學目標上來,將社會的發展、學科的建設與學生能力的培養相互統一,最終促進學生個體終身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