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紅
摘要:多媒體技術在學科課程中的有效運用, 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優化教與學的過程,培養創新思維實踐能力,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的認識,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本文中,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突出多媒體的作用談一些認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突出;多媒體;作用
多媒體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增大教學容量,突出教學重點,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得原本枯燥的數學學科變得妙趣橫生。那么如何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呢?筆者結合自己在萬全區第三小學不斷研究探索,談一些粗淺經驗。
一、突出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枯燥的,極其容易導致一些低年級學生不感興趣而厭學。然而,低年級學生的興趣往往受到情境作用的影響,而教學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集圖象、文本、聲音、圖片、動畫為一體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便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老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兒童心理特點,運用現代教育媒體提供形象材料,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趣味化、生活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思維興趣,促進學生盡快以最好的心態進行學習。比如教學“比較”時,先在大屏幕上呈現一片草地,綠草如茵。雞媽媽帶著一群小雞在草地上抓蟲子,玩得很開心。接著,畫面上又出現母鴨和小鴨,雞媽媽和小雞一起歡迎鴨媽媽也帶著它的孩子們到來,然后大家一起在草地上開心的玩耍。這樣,美的畫面和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于是轉入雞媽媽和鴨媽媽的對話。鴨媽媽對雞媽媽說:“我的小鴨比你的小雞多。”而雞媽媽卻對鴨媽媽說:“不對,我的小雞比你的小鴨多。”怎樣知道鴨媽媽的孩子多,還是雞媽媽的孩子多呢?這就引發了比多比少的問題。學生經過討論后,決定讓小雞和小鴨分別排隊,然后一個對一個,就把多少比出來了。這樣,學生饒有興趣地學會了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個數量的多少,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二、分化重點難點以促進知識內化
體現高效課堂的關鍵在于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從而使學生輕松易懂,理解深透,印象深刻。但有些知識內容很難用語言和教具達到這個目的,這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學生感知的過程,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協調利用起來促進知識內化,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從而達到其它教學手段達不到的效果。比如“相遇問題”應用題的重難點是正確理解相遇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分析解題思路,那么如何突破這個重難點呢?我們可以先出示一道準備題:王林家距李飛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相向而行。王林每分鐘走60米,李飛每分鐘走70米。在多媒體動態演示輔助下設計如下步驟:一是創設動態情境,幫助學生準確理解題意,即用屏幕顯示:王林、李飛同時出現當發出第一聲悅耳的響聲后相向而行,經過3分鐘相遇。這時又發出一聲悅耳的響聲,王林走的路程用藍色表示,李飛走的路程用紅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淺黃色,色彩清晰艷麗。這時教師提出問題:有幾個人在運動?出發時間怎樣?從哪里出發?出發后方向怎樣?結果怎樣?抓住“相遇問題”的關鍵,加深學生對“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相遇”關鍵詞的分析和領會,形象深刻的提示了事物的發展、變化與結果,使學生準確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為后面的例題教學清除障礙。二是觀察、質疑,得出結論。利用電教媒體逐步逐步的演示兩人走的時間與路程的變化情況,并質疑出發3分鐘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兩人所走的路程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從而使學生準確理解到“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兩家的距離這一重要的數量關系”。這樣充分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適時啟發、點撥,給學生方法上的指導,引導學生思維活動“上路”,從而為后面的例題提供豐富的信息與表象。
三、利用動態演示將抽象化為具體
多媒體的動態演示是小學生最為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因此在教學中采用計算機動態演示的教學方式,可以使我們代替和加強傳統的實驗手段,克服許多開設真實試驗的困難,創造優異的試驗條件,是克服目前教學中試驗難的一種經濟而且有效和有特點的方法。比如在教學“直線、線段的認識”一節,“直線”的概念太抽象,教師只能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或者拿一根線繩拉直,做敘述性的講解,這樣學生很難形成正確的表象,更難抽象出“直線能向兩端無限延伸”的本質特征。根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表現形式的直觀形象的優點,盡量把抽象的教學內容用形象直觀的方式體現在學生面前。具體步驟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屏幕上首先出現一個“點”,“點”緩緩向兩邊延伸成直線,同時強調:“像這樣能向兩端無限延伸的線叫直線。”由于電教手段的運用,靜態的圖形變成動態的,抽象的概念變成直觀可感知的物象,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直線”的內涵。
四、突出虛擬互動以強化生活感悟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有服務于生活,如果教師能夠利用課件把相關的影視資料、動畫、圖像巧妙的加以組合,在教學中播放,有利于學生跳出書本的局限,拓寬知識面。比如“元、角、分的認識”和“千克、克的認識”的內容教學,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創設一個“虛擬超市”,“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分為學習用品區、生活用品區、兒童玩具區、食品區等。這些都讓學生興奮不已,極大激發了他們強烈的參與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網絡中出手“淘寶”。教師讓學生分別充當售貨員和顧客,點擊食品到秤上去稱,然后根據單價算出金額。也可以是淘寶者自由地去選擇購物,將手中的錢計劃著去用,學習熱情空前高潮。其間,學生主動參與互動,得以充分展示,每個學生自然地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通過信息技術緊密地整合在一起,縮短了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未來的小學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給課堂教學帶來從形式、內容到教學模式的變革,我們教師只要適時、適度、適當而科學的運用多媒體,善于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置于教學的主導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課堂就能煥發出勃勃生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