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林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幫助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正確判斷、推理出準確結論,這種能力是構成小學生基本素質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闡述了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答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學數學;激發興趣;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過對事物的感知、表象進行分析、概括、歸納而獲得事物本質的能力。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強弱,不僅與知識理論、水平有關,而且與思維方式有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本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方面加強了培養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激起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教師要利用語言、設備、環境、活動等各種手段,制造一種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善于將課題轉化為學生認知中的矛盾、內在的需要,還要不斷設疑、激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望。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多種多樣,關鍵是讓學生從情境中激發求知欲,從情境中產生問題。我經常采用的方法有:以舊引新,溝通引趣;提示矛盾,設疑生趣;故事開場,引發興趣;制造懸念,激發興趣等。在教學中,我嘗試利用生動的問題情境。例如,教學《圓的周長》的導入部分:先出示不同圓形物體,要學生去測量它們的周長,學生感覺能夠測量得出;當教師拿一根繩子在空中做圓周運動時組成的圓,學生感黨測這個圓的周長很困難,進而激發尋找更好的辦法計算圓的周長的欲望。因此,教師只有努力創設情境,摒棄傳統的“師道尊嚴”,做到教學民主,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教與學氛圍,才能打開學生的“問題閘門”,進而激活學生的思維。
2.提高計算速度,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小學生的思維緩慢而不敏捷。計算的快慢,直接影響思維的發展,因此,進行提高計算速度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進行計算速度的訓練,在課堂中通過心算、搶答、游戲、限時計算、限量競賽等形式進行。并要注意教給學生簡算的方法,讓學生在計算中自覺運用。如在講解《圓柱體》時,求空心圓柱體的體積方法多樣,我引導學生講出算理,讓學生通過公式變形,最后使學生歸納出空心圓柱體體積較為簡便的計算方法,即用面積x高求出。以后遇到這類問題,學生都能迅速地計算出來。經老師這么一講解,整個教室充滿—種積極思考、主動探求知識的氣氛。這樣,刨設問題情境,形成懸念,啟動學生主動思維。此外,又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操作情境,形成樂趣,提高思維的主動性。另外,還可以通過數學活動課,組織學生進行速度訓練,如填數游戲、猜數游戲等形式的比賽,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因此,通過長期的速度訓練,能提高大腦轉數,促進思維發展。
3.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
小學生的獨立性較差,他們不善于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想到一條路就不會想是否還有另外更好的路可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示范、引導、指導,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獲得一些思維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思維的活躍狀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如曾教過這樣的一道題:46個學生去公園玩,公園收費是每個兒童5元,但購50人以上的團體票則可打八折優惠,問怎樣購票才比較合算?根據以上信息,教師可引導學生設計幾種方案:第一種是一般學生都能想到的,根據有46個學生和每個學生5元的票價這兩個信息可得出要付出:5×46=230元;第二種方案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根據購50人以上的團體票可打八折這個信息,能不能多買4個人的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錢是否會少y 些呢?老師要求學生算—算:5×50*0.8=200元,通過計算,學生發現,多買了4個人的票,看起來好像多付了錢,但由于享受了八折的優惠,最終只付了200元,比第—種方案少付了30元,通過比較,學生都愿采用第二種方案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的思維會逐步變得深刻而靈活,既提高了學習技能,又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4.進行說理訓練,推動學生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加強數學課堂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說理訓練,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辦法。在學習“小數和復名數“這一章節時,由于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需要綜合運用的知識較多,這些又恰恰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怎樣突破難點,使學生掌握好這一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怎樣突破難點,使學生掌握好這一部分知識呢?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加強說理訓練。在學生學完例題后,啟發總結出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的方法,再讓學生根據方法講出做題的過程。通過這樣反復的說理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推動了思維能力的發展。
5.加強思維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邏輯思維的方法。思維方法有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常規思維方法,也有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思維方法指導得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情緒,使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有效的思維方式能培養學生靈活辯證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建構較穩固且易于遷移的知識結構,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是創造能力的核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樹立創造教育觀,啟發和引導小學生學會自己鉆研和親自實踐,在探索中找樂趣,要把傳統的“學會”變成“會學”,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的強化與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