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海 瑩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055; 2.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專業改革研究
姜 海 瑩1,2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055; 2.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通過分析BIM技術的特點,以及目前BIM技術在國內外高校的應用現狀,從培養具有BIM技術的教師團隊、BIM技術與現有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的融合、校企合作三方面,提出了基于BIM技術的工程管理專業改革建議與措施。
BIM,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改革,高校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英文縮寫,作為建筑行業領域的新技術和工具,得到了建筑行業相關人員、研究人員、教育培訓單位與機構的共同關注。BIM的本質內容可以從三個方面具體體現:1)建筑信息模型,實現可視化、立體化、形象化的展示;2)BIM模型包含了各種數據信息,將建筑全壽命周期內的各種資源、信息、數據進行提取、處理、整合與保存;3)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協同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建立基于BIM的管理協同平臺,進行物資有效調配,各專業之間有效協調,以及全壽命周期內各階段間的有效銜接。
隨著建筑業的飛速發展,BIM技術的廣泛應用已成為一個大趨勢。2003年,建設部“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建議書中將BIM技術寫入其中。2011年,建設部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將BIM技術作為行業“十二五”信息化發展的重點之一。2016年住建部發布《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再次強調著力增強BIM技術的應用能力。而現有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主要是根據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設置的。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建筑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內容與社會發展和社會需要不適應。本文以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為目標,探討將BIM技術融入工程管理專業改革的建議與措施。
1.1 國外應用現狀
國外對BIM技術的應用與推廣較國內早。例如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SU)施工管理系,通過設置調查問卷,選擇學生最喜歡、最愿意接受的BIM知識學習方式:開設一門獨立的BIM課程,并將BIM知識與現有課程結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是利用講座與實驗室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相結合;德克薩斯A&M大學工程建設科學學院分別開設研究生階段和本科生階段的BIM課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建筑工程系在BIM教學方法上非常有特色,依托任務分配進行學生分組共同完成IPD項目操作。
1.2 國內的研究現狀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高校對BIM的研究開始時間相對比較晚,研究內容相對局限。國內絕大多數院校并沒有將BIM技術納入課程體系,很多院校設立的BIM中心只是針對社會培訓、課題研究,而很少用于教育教學。目前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BIM技術融入高校的具體實踐以及將BIM技術融入到現有課程體系的建議與對策研究。具體實踐方式方面,有校企合作共同創建實訓基地的模式,例如深圳大學與清華斯維爾公司合作建立實訓基地;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與北京互聯立方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設立BIM項目工作組,為學生提供學習實踐的基地。還有些高校開設了相關的BIM課程,例如廣州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開設國內首個BIM碩士課程;哈爾濱大學開設了16學時的《BIM技術應用》課程;北京工業大學開設了BIM實踐課與選修課;有關將BIM技術融入到現有課程體系的建議與對策研究,張尚等基于美國高校BIM教學改革成果的經驗,探討BIM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模式、設置時間和設置方法、詳細類別等問題;尚春靜等分析BIM與現有本科專業課程整合的可行性,探討修訂本科培養方案、基于BIM的相關理論課程內容與實踐教學模式創新及實施措施;吳光東分析了傳統工程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BIM技術的工程管理課程改革。本文基于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BIM與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實訓內容相結合的框架,并提出相應的建議與措施。
BIM技術的快速推廣與應用對高校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市場需要的人才、企業需要的人才,需要高校根據BIM技術的發展狀況與現有工程管理專業培養內容和方式相結合,優化現有專業培養方案,彌補現有培養方案的不足,增加專業需要的新知識與新技能。
2.1 培養具有BIM技術的教師團隊
綜合國內目前高校開展BIM技術應用的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開始探索性進行BIM知識的學習與引入。首先培養具有BIM技術的教師團隊是進行工程管理專業改革的前提。對于教師團隊的培養,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培訓內容的選擇,另一方面是培訓方式的選擇。
首先,對于教師團隊的培訓內容,可以根據目前國內有關BIM技術的研究狀況來選擇培訓內容。通過“中國知網”近幾年有關BIM研究論文的梳理與總結,將目前國內BIM研究分為四大類:中國BIM標準研究,BIM應用軟件研究,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協同管理研究,以及BIM的可持續性與效益研究。針對目前的四大類研究內容,高校教師BIM技術的培訓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1)BIM軟件實例學習。BIM作為建筑信息模型,其模型建立是基礎。通過使用Revit建模、室內漫游(碰撞檢查分析),了解BIM的實質,體會BIM的優越性;2)BIM技術的應用學習。理解BIM項目全壽命周期的管理與協同,通過數據的錄入、生成與反饋,實現各專業、各階段工作的協調與銜接,實現項目整體的優化;3)BIM的效益測度,通過BIM技術的實施,進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對比與分析;4)BIM綜合案例學習,包括上海世博、重慶國際馬戲城、杭州奧體中心主體育場等項目的綜合案例學習。
其次,培訓的方式可以選擇:
1)聘請BIM培訓機構人員直接進行授課;
2)與BIM軟件公司合作,將軟件公司的培訓內容直接用于教師培訓與教學內容;
3)派遣教師進入到使用BIM技術的建筑施工項目中去,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
2.2 BIM技術與現有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的融合


現有工程管理專業設置主要圍繞四大類課程開展:工程技術類課程、工程經濟類課程、工程管理類課程、工程法律、法規類課程。這些課程在學習過程中通常出現知識碎片化、不成體系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將以BIM技術的全壽命周期管理的思想為主線,將知識系統化、完整化。具體實施框架如圖1所示。
工程管理專業對人員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較高,而在學習過程中,實踐能力主要通過實訓課程培養,現實中實訓課程受時間、地點、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通常不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所以用BIM建筑模型豐富各項實訓內容,并以立體化、可視化的方式呈現與實施,將BIM技術融合到現有實訓體系的具體框架如圖2所示。
2.3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對于人才培養是較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建BIM實驗室或實訓基地,將共同發展的平臺搭建起來,學校為企業培養定制化人才,企業將實踐項目用于教師學習與培養,教師再通過相關課程內容的傳授,讓學生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鍛煉平臺。實現企業、學校與學生的三贏局面。
本研究將BIM技術的精髓融入工程管理專業課程中。利用BIM全壽命周期的特點以及動態數據庫的特點,將原來“碎片化”的知識通過BIM模型整合為一個系統知識,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課程體系進行梳理。利用BIM技術的可視化、立體化特點提供施工操作與項目管理的虛擬環境,用BIM建筑模型豐富建筑材料實訓內容、建筑施工實訓內容、建筑施工組織實訓內容、工程造價實訓內容以及工程管理實訓內容。利用BIM技術的信息化、協同度高等特征將精益建造、精細管理等先進管理思想貫穿至工程管理的全過程。最終將依托BIM技術平臺實現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完成培養學生應用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標要求。
[1] 卡洛琳娜·M·克萊溫格爾.將BIM納入施工管理教育[J].建筑創作,2012(10):40-47.
[2] 張 尚,任 宏.BIM的工程管理教學改革問題研究(一)——基于美國高校的BIM教育分析[J].建筑經濟,2015(1):113-116.
[3] 張 尚,任 宏.BIM的工程管理教學改革問題研究(二)——BIM教學改革的作用、規劃與建議[J].建筑經濟,2015,36(2):92-96.
[4] 紀博雅,戚振強.國內BIM技術研究現狀[J].科技管理研究,2015(6):184-190.
[5] 何清華,楊德磊.國外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理論與實踐現狀綜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5(3):136-141.
[6] 尚春靜,李艷榮.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建筑經濟,2015,36(9):129-132.
Study of refor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based on BIM
Jiang Haiying1,2
(1.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Xi’an710055,China;2.HenanCollegeofTransportation,Zhengzhou450052,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M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present BIM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training of teachers team with BIM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 BIM technology and exist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ee aspects, put forward the reform measures and proposals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BIM,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curriculum reform, college and university
1009-6825(2017)18-0232-02
2017-04-10
姜海瑩(1984- ),女,在讀博士,講師
TP3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