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 周龍慧(通訊作者)(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云南昆明650092)
高校體育舞蹈專業選手賽前訓練模式研究
□陳琦 周龍慧(通訊作者)(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云南昆明650092)
體育舞蹈是一項集合了諸多藝術元素,體育與舞蹈緊密結合,在音樂伴奏下,進行雙人舞蹈表演的運動項目。它不僅體現了西方濃郁的民族風情,還用各種優美的技術動作,來展現身體線條和舞蹈的魅力。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主要方法,對體育舞蹈賽前訓練模式進行了探討,為高校體育舞蹈專業訓練模式的進一步研究拋磚引玉。關鍵詞:體育舞蹈訓練方法影響因素模式構建
1.1、研究對象
高校體育舞蹈專業選手賽前訓練模式。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圖書館及查閱國內外有關資料、圖書與期刊,以及通過網上CNKI及中國知網、中國體育學術網、百度、等相關網站搜索查詢。以“賽前訓練”為關鍵詞搜索近年來有關賽前訓練的的相關文獻,并通過有關賽前訓練的文獻進行整合,對本文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2)調查法。
通過對3位體育舞蹈的教練和專家教授進行訪問,對通過本次參加“錦鯤文華杯”第26屆全國體育舞蹈錦標賽的16位參賽選手以及3位教練員進行走訪調查,對他們在訓練中反映出來的各方面問題,進行詳細的記錄和分析整理。
(3)數理統計法。
采用Microsof t Of f ice Excel 2003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2.1、賽前訓練的概念
田麥久先生將其定義為:“賽前中短期集訓階段”。過家興先生認為:“它是為了運動員參加重大比賽,創造優異成績所做出的專門性準備的訓練過程”。雖然專家們的表述不一,但是大意相同。我們可以將賽前訓練定義為:運動員在參加重大比賽前為調整與保持好自己的最佳狀態進行的準備訓練階段。
2.2、影響賽前訓練的因素分析
賽前訓練由賽前訓練時間安排,訓練內容安排,訓練的方法安排與手段,運動負荷的調控,以及心理狀態的調控組成。每一項的安排與調控都是會直接影響到運動員成績的因素。
(1)賽前訓練時間安排。
通過查閱文獻得知,賽前訓練時間安排在賽前2-8周內的時間段是比較科學的,教練員通過科學的調控以及根據體育舞蹈項目的比賽特點和運動員以往參加大賽的經驗,根據運動員個體情況,和不同時期的狀態合理的安排訓練時間。如表1:
(2)賽前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與手段安排。
根據體育舞蹈項目的特性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分別是:體能訓練和技術訓練,為了提高選手們的競技水平,應注意體能訓練與技能訓練之間的相互性,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的同時也要注意提高身體機能進行適當的體能訓練。

表1 訓練時間安排表
①體能訓練
體能訓練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選手的競技能力,依據運動訓練學和運動生理學的科學原則合理制定合理有效的訓練方案并進行科學的監控,從力量,速度,耐力,柔韌幾個方面進行訓練,全方位的增強運動員的身體機能,身體形態,從而提高技術水平。
a.力量素質訓練
在體育舞蹈中,力量素質主要體現在核心肌肉群的收緊以控制軀干的動作,手臂與肩部的平衡控制以及腿部肌肉的爆發力以及控制力,女生在訓練的時候應以腰腹核心力量和靜力訓練為主,男生則在腰腹核心力量和靜力訓練為主的同時注意上肢的力量練習,以此增強男生引帶能力,在維持好自身力量的同時還要引帶好女生。如表2:

表2 力量素質訓練表
b.速度素質訓練
根據體育舞蹈項目特點,不同舞種之間風格迥異,有的舞種風格偏慢,有的舞種風格偏快,要求快而有力,例如:恰恰恰、桑巴、牛仔、要求選手的腿速和肌肉的快速啟動能力,以及在各種旋轉動作當中的速度,和出腳動作的速度。因此,在訓練時應當根據其特點制定相應的訓練內容。如表3:

表3 速度素質訓練表
c.耐力素質練習
在體育舞蹈賽競賽中的規則當中,各舞種舞曲的規定時長在1分30秒到2分鐘不等,選手在進行比賽的過程中需按照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所跳套路,每只舞之間的間隔只有10秒上下,而五支舞全部完成需要大約10分鐘左右的時間,因此需根據相應要求進行身體耐力素質的訓練。如表4:

表4 耐力素質訓練表
d.柔韌素質練習
體育舞蹈同樣與其他舞蹈一樣需要柔韌素質為基礎,來完成一些特定動作,使動作更具美感和觀賞性,除了主動的做最大幅度的動作類似女生的踢腿動作以及延伸動作,還有為了使肢體關節部位達到極限程度的柔韌,因此需要各個部位的柔韌來達到動作的美觀程度,制定相應的訓練。如表5:

表5 柔韌素質訓練
②技術訓練
技術訓練則是以選手們的單人技術練習以及雙人配合技巧練習,從而提高舞伴之間的配合,使兩人在雙人舞的配合中不僅能夠展示個人的能力,還能通過個人能力來提高雙人配合的默契程度。在技術訓練中主要包括了基礎技術,雙人配合技術。
a.基礎技術訓練
基礎技術指的是在體育舞蹈中的舞蹈基本功及基本的身體素質,通過不斷地訓練每只舞的基本動作,要求動作干凈利落,腹部核心的收緊度,腿部的爆發力和穩定性,身體上肢的舞蹈感覺以及整個軀干的延伸度,男女生都需按照以上的標準嚴格進行基本功的訓練才能為雙人技巧的配合打好基礎。
b.雙人配合技術訓練
體育舞蹈的特殊性就是舞伴之間的配合,在整個舞蹈中需達到舞伴之間由兩個不同個體合二為一的感覺來吸引觀眾和裁判的眼球,男女生的特性不一樣因此訓練的方法也不一樣。如表6:

表6 雙人配合練習
(3)賽前運動負荷設定與調控。
賽前運動負荷應當與賽前訓練時間安排緊密聯系,根據相對應的時間段設定好相對應的負荷量。如表7:

表7 運動負荷訓練及方法
(4)賽前心理狀態的調控。
通過賽前周期訓練后的觀察及查閱賽前心理狀態相關資料可發現,一定的心理疲勞伴隨著身體的緊張,從而影響比賽時的動作。因此,需要制定相應的調控措施。如表8:

表8 賽前心理狀態的調控
2.3、賽前訓練的模式構建
(1)賽前訓練模式原則。
在制定賽前訓練模式必須遵循以下原則:①全面訓練與重點突出相結合原則;②基礎訓練與專項技術訓練相結合;③單人訓練與雙人訓練相結合的原則;④科學負荷量原則。遵循以上原則才能科學的構建訓練模式。
(2)高校賽前訓練模式的界定。
我國高校體育舞蹈專業大多數屬于業余訓練,運動員在進行系統訓練的同時,還要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加之大部分專業學生基礎比較薄弱,訓練時間有限的前提下,要使選手在有限的賽前訓練時間內技術水平突破,科學合理的構建賽前訓練模式尤為重要。
(3)賽前訓練模式的構建。
通過對賽前訓練影響因素分析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系針對高校的特點構建出訓練模式,如表9:

表9 賽前訓練模式結構
(1)目前高校中以有比較完善的訓練模式結構,依據專業學生的特性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再根據普通高校的特點對選手進行合理的調控;
(2)根據高校體育舞蹈專業訓練方法與手段的特點,賽前訓練實際為2-8周較為合理,專項技術和身體素質訓練缺一不可,需協調發展,不可忽視選手的心理素質培養。
[1]唐穎.梁少雄從氣質類型探討拉丁舞的選材選材[J].體育科技,2008,2(6).
[2]我國優秀體育舞蹈運動員賽前競技狀態調控的研究[D].北京體育學,2011,06.
[3]韓煒.賽前訓練的研究進展,山東體育科技,2006(2).
[4]胡亦海.競技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5]馮勝蘭.高校優秀了拉丁舞選手競技能力結構特征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碩士論文,2009,4.
G889
A
1006-8902-(2017)-07-ZQ
陳琦(1994-),性別:男,漢族,學歷:本科,學位:學士,研究方向:體育舞蹈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