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會
摘 要:中學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素質優劣直接關系到新世紀國民的素質,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提高體育教育的效果有著積極的作用。如何在體育教學中緊密結合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團隊精神、美好情操和文明行為,值得體育教師深思、探討。
關鍵詞:德育教育;體育教學;應用
體育教學在對人的教育和培養過程中所具有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問題,成為廣大的體育工作者所關心的熱門話題。本文將通過對中學生特點和體育教學特點的分析,結合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內容探討,提出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優化途徑,從而為解決“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問題理清思路,提供一些借鑒方法。
1中學生的心理需求與個性特征
中學生的年齡均在14~18歲左右,正處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過渡時期(即青春期),屬于心理未成熟時期。心理學研究表明,隨著中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心理的逐漸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中學生的心理需要逐漸加強,特別是社會屬性方面需要明顯增強了。中學生的心理需要主要概括四種:一是友誼的需要;二是獨立的需要;三是理解與尊重的需要;四是自我發展的需要。當他們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或不能完全滿足時,(表現為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個體與社會的矛盾)主觀地認為社會對自己的不理解,積極性受挫,美好愿望不能實現,個性得不到發展,從而表現對社會、對成人的懷疑,內心痛苦、焦慮,甚至走向極端,表現出中學生的個性特征:對自我的封閉性;對事物的質疑性;對社會的叛逆性。如果我們教育工作者沒有注意到中學生的心理需要,沒有考慮中學生個性特征,不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引導,就會影響到中學生今后乃至一生的發展。
2體育教學中德育的主要內容與功能
2.1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
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性,在體育實踐活動中,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表現才能的機會,針對體育的特點,培養活潑愉快,頑強拼搏,主動迎接困難和挑戰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格;加強人際交往,正確處理好人際關系,培養團隊精神,正確對待個人和集體、成功和失敗,勝不驕、敗不餒,能夠與同學友好合作。
2.2體育教學的教育功能
學生對客觀現實的認識是受意識支配的、有目的的、不斷發展的獲得過程,這其中既要受到學生知識經驗水平、情感與意志、個性特征等內在的心理因素的影響,還要受到學生所處客觀環境,如家庭、學校、社會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學校教育是促進學生認識客觀現實能力迅速而健康發展的主要客觀外因。學校體育運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蘊含豐富多彩而積極的教育功能。事實證明,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身心方面的影響,就能發揮體育運動自身積極的教育功能,即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能力、磨練學生意志、陶冶學生情操的積極作用,并能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良好遷移。
3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手段
3.1體育教學中教師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表率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的身教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示范動作,就是教師行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直接形象;二是在特定教學中,教師的思想感情、個性、道德、意志等對學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產生的影響,教師除了用語言教學外,行為教學較其他教學更多、更直接。學生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加以認真的評價,且標準明確,是非清楚,對體育教師優美的動作,高尚的品德心領神會。
3.2在體育教學諸項目中要有針對性
一般來說:田徑、體操、球類、武術等教材能培養學生的勇敢、頑強、機智、靈活、果斷等品質。但由于各項教材的練習形式不同,因而在培養學生品德方面,也有所側重,如在田徑項目中,就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刻苦耐勞、克服困難、堅韌不拔的毅力;在藝術體操和健美操等項目中進行美育教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備課,訂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具體任務。
根據體育教學多在室外進行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氣候、場地器材對學生的影響,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剛強的意志品質。在不同的條件下,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因勢利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這種教育最易見效。例如,在球類比賽中,是互相配合還是突出個人;在跑的練習中,是堅持到底,還是中途而廢;在投擲項目揀器材時,是揀遠的還是揀近的等,可以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嚴格組織紀律性、頑強的意志品質及愛護公共財物的良好品質,根據不同的表現,對好的行為進行表揚,對不良舉動開展批評,以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培養學生高尚的共產主義品質。
3.3體育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體育課教學在根據教材的特點,服從知識技術、技能教學和增強學生體質的需要的前提下,要認真研究教法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程序。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性格,教師應做到嚴肅、嚴格,又溫存、隨和,富有感情,教師最本質的特點是要熱愛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前提。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認真貫徹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教學原則,正確理解、掌握技術動作,根據動作的特點及教學規律進行品德教育,充分發揮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例如,在進行跳箱練習時,也存在怕摔傷的心理,因此,應該根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層則,耐心講解示范,由易到難地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動作,培養學生征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4結束語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細致的工作,要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身體練習來實現。要與體育教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寓德育教育于教學活動中,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利用教學中鮮明的動態性與群體性,有的放矢,重在“感化”,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提高教學藝術,做到管教管導,持之以恒,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馮悅民,江翠萍.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內容,途徑,方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許宜揚,謝陶.體育教學中“育人”的方法與途徑[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3]丁順令.體育教學中如何教書育人[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