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喜
【摘要】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自己的觀念和角色,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主動物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研究性學習方式能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本文就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研究性學習方式的意義進行分析,并對應用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研究性學習方式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039-02
研究性學習方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激發出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從而更好的理解高中歷史知識,提升學生的歷史水平。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合理應用研究新學習方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意義分析
(一)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提升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高中歷史教學的終極目標。研究性學習方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激發出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和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研究性學習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將重點放在結果上。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學生的個性則能夠在研究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團隊合作精神是現代高中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合理運用研究性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研究性學習可通過對課題進行研究的方式進行,讓班級學生都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比如,在高中歷史“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讓學生以“我國古代政治制度對現代政治制度的影響”為課題進行研究。在對此課題進行研究時,教師可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搜集資料,再對資料進行篩選、分析,最后得出相應的結論。每個小組在對課題進行研究時,可分工合作,再將每個學生完成的內容進行匯總,以提高課題研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也會有所加強。
二、策略分析
(一)設置思維展開點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思維展開點的合理設置,是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歷史學習方法,可以將知識過程的節點打開,通過正確的方法和學習過程,為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讓學生注重學習過程,并合理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在高中歷史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置恰當的思維展開點,以便讓全班學生都能參與到研究性學習中來。比如,在“發達的古代農業”這個知識點教學、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古代農耕工具,讓學生思考古代農業的“發達”體現在哪些方面,從而讓學生積極發散思維去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研究性的討論與“古代農業”相關的問題,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有著極大作用。
(二)開展辯論活動
在研究性學習中,為促進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可通過辯論的方式來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高中歷史知識有許多值得學生辯論地方,教師應充分挖掘出這些知識點的可辯論點,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自由的表述出來,從而讓學生在辯論中進步。比如,在“鴉片戰爭”的學習中,教師可讓學生就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進行辯論,讓學生相互之間確定辯論點,并圍繞著自己的辯論點收集辯論資料。
(三)提高學習的民主性
為提高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效率,學生應將自己的大腦充分的利用起來,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確定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在實際的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利用課堂討論的方式,對歷史事件進行聯想,并給出自己的觀點和結論。比如,在“宋明理學”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宋明理學的特點和觀點,并就自己對宋明理學的看法進行探討,給出自己的觀點,讓其他學生也一起參與到談論中來,從而對宋明理學進行研究,深化學生對此部分知識的理解。通過對宋明理學進行探討,可讓學生將自己想象的內容表述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在高中歷史中應用研究性學習方法,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在高中歷史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合理設置思維展開點,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民主性,并開展辯論活動,以提高研究性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效率。
參考文獻:
[1]葛云青.試論高中歷史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構建[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2):158-159.
[2]張磊.高中歷史小組研究性活動實例——李鴻章的功過碑[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