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非,楊超凡,劉曉紅
(平頂山市葉縣中醫院兒科,河南平頂山467241)
微生態制劑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探討
聶 非,楊超凡,劉曉紅
(平頂山市葉縣中醫院兒科,河南平頂山467241)
目的評價微生態制劑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小兒腹瀉患兒納入本次研究,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采取常規方法治療,觀察組46例在常規方法治療的基礎上,重點采取微生態制劑治療,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在治療總有效率上,觀察組為95.65%,明顯要比對照組的69.57%高,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324,P<0.05)。觀察組中,便秘2例、皮疹1例,發生率為6.52%;對照組中,便秘2例、皮疹2例,發生率為8.70%;在不良反應發生率上,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349,P>0.05)。結論對于小兒腹瀉患兒,實施微生態制劑治療有顯著療效,可及時緩解患者腹瀉癥狀,并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中采納應用。
微生態制劑;小兒腹瀉;臨床療效
腹瀉是消化內科常見疾病之一,且該類疾病在小兒群體較為多發,俗稱拉肚子,排便次數顯著增多為主要的臨床癥狀[1]。對于小兒腹瀉來說,會對患兒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程度的影響。因此,從患兒健康角度考慮,實施有針對性的醫治方法非常關鍵。本次將92例小兒腹瀉患兒納入研究,其目的是評價微生態制劑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次納入研究的92例小兒腹瀉患兒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本院,均符合腹瀉診斷標準:(1)有黃綠色、稀糊樣便;(2)每天大便次數>4次;(3)部分患兒有發熱、嘔吐以及輕微脫水等癥狀;(4)經糞便常規檢測顯示無細菌生長[2]。在患兒監護人知情同意的條件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6例中,男26例,女20例;年齡1~6歲,平均年齡(3.4±0.2)年;病程12~72 h,平均病程(18.6±2.4)h。對照組46例中,男25例,女21例;年齡1~6歲,平均年齡(3.5±0.3)歲;病程13~70 h,平均病程(18.9±2.5)h。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意義。
1.2 方法所有入選患兒均需合理進行常規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酸解平衡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方法,即使用蒙脫石散口服治療;若患兒在3歲以內,每次半袋,每天3次,口服;若患兒年齡為3歲以上,每次1袋,3次/d,口服。觀察組患兒在常規治療(同對照組)的基礎上,重點使用微生態制劑治療,即使用微生態制劑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杭州龍達新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60010)治療,每次2片,3次/d,溫服;需注意的是與蒙脫石散口服的時間需間隔1 h[3]。
1.3 療效評價標準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情況,將臨床療效分為3個等級,(1)顯效:用藥1~2 d后,患兒腹瀉次數明顯下降,下降至每天2次;大便性狀顯示為正常;并且發熱、嘔吐以及脫水等癥狀基本消除;(2)有效:用藥2~3 d后,患兒腹瀉次數下降到每天2次,大便成形,發熱、嘔吐以及脫水等癥狀基本消除;(3)無效:用藥3 d后,患兒的腹瀉癥狀未改善;或病情有所加重。總有效率為前兩項有效率總和。此外,對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對比評價[4]。
1.4 統計學方法采取SPSS16.0統計學軟件處理相關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在治療總有效率上,觀察組為95.65%,明顯要比對照組的69.57%高,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324,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觀察組中,便秘2例、皮疹1例,發生率為6.52%;對照組中,便秘2例、皮疹2例,發生率為8.70%;在不良反應發生率上,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349,P>0.05)。
腹瀉是消化內科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有“拉肚子”之稱,指的是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且表現為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天的排便量一般在200 g以上,或者存在沒有消化的食物或者膿血及黏液等[5]。對于腹瀉患者來說,通常存在排便急迫感以及肛門不適等癥狀。且腹瀉在臨床中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兩大類,對于急性腹瀉來說,發病急劇,病程一般在2~3 w;對于慢性腹瀉來說,指的是病程在2個月以上或者間歇期為2~4 w內的復發性腹瀉。此外,導致誘發腹瀉的因素諸多,包括: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食物中毒、食物滯留以及著涼等[6]。腹瀉在幼兒群體中較為多發,臨床研究顯示:小兒腹瀉在臨床中并不少見,由于腹瀉會對患兒的身心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案非常關鍵。
小兒腹瀉相對于成年人腹瀉來說,較為特殊。主要是因為小兒處于腸道功能發育不健全時期,腸道菌群還處在一個生理性演變的過程當中,腸道定植抗力不夠穩定,且腸道功能較為薄弱,易遭遇細菌、食物毒素以及藥物作用的影響;當引發病致微生物的定植以及侵襲的情況下,便容易使患者出現腹瀉癥狀[7]。針對腹瀉患兒,臨床會常規給予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酸解平衡治療,但僅采取常規治療是遠遠不夠的。對于蒙脫石散來說,是一種微粒粉劑,能夠對消化道黏膜起到保護作用,且可以持續在腸道黏膜上覆蓋,進而使保護屏障得到有效形成,且對細菌、病毒等毒素具備吸附以及固定之功效,而且還能夠使受損腸道上皮的再生劑修復得到有效促進[8]。而對于微生態制劑(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來說,可以使患兒的腸道蠕動得到有效促進,能夠使胃腸動力得到有效調節,進而使乳糖在腸道內酵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進而發揮調節腸道微生態的作用;在服用溫水或者服用溫牛奶的情況下,可以使由于溫度偏高造成對活菌活性的影響得到有效防控。有學者經研究表明:對于小兒腹瀉患兒,常規使用蒙脫石散口服效果不如蒙脫石散聯合微生態制劑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微生態制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消除患者腹瀉癥狀,控制皮疹、便秘等不良反應的發生;這與本次研究結果較為相似[9]。
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9.324,P<0.05)。(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349,P>0.05)。
綜上所述,對于小兒腹瀉患兒,實施微生態制劑治療有顯著療效,可及時緩解患者腹瀉癥狀,并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因此,值得在臨床中采納應用。
[1]侯麗影,李晶.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的相關因素分析與微生態制劑的治療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3,9(14):69-70.
[2]張寒娟,謝悅旭,楊玉玲.微生態制劑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1(8):36.
[3]許富元,劉瑞芬.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的相關因素分析與微生態制劑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7(28):113-114.
[4]熊嵐.腹瀉的中醫病機及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的相關因素分析與微生態制劑的治療效果觀察[J].環球中醫藥,2014,7(S2):57-58.
[5]張靜.美洛西林聯合微生態制劑治療小兒感染性腹瀉40例效果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5,1(11):96-97.
[6]黃靜,潘愛秀,楊倚天.微生態制劑治療小兒肺炎繼發腹瀉療效觀察及護理體會[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5,8(9):941-943.
[7]邊德響.小兒肺炎繼發腹瀉采用微生態制劑預防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2(10):548-550.
[8]雷濤,馮方方.甘草鋅聯合蒙脫石及微生態制劑治療小兒腹瀉40例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3(19):2584-2585.
[9]張永超.微生態制劑聯合思密達治療小兒腹瀉效果觀察[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4(13):285-28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