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瑞
(江西省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西南昌330006)
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患者負性情緒及滿意度的影響研究
章 瑞
(江西省人民醫院手術室,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研究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患者負性情緒及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1月~10月在本院手術室接受治療的120例患者,按照不同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手術室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比較不同護理方式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結果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DS與SAS評分結果明顯高于對照組[(29.16±6.35)、(27.68±5.46)vs(39.38±9.48)、(38.75±6.59)](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90.16±12.03)vs(76.59±8.15)](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95.00%)vs(75.00%)](P<0.05)。結果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改善患者手術期間產生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護理質量與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手術室護理;應用;效果評價
手術室是臨床上為患者進行手術以及搶救病情嚴重患者的地方。在手術室除了對環境要求高之外,對護理的要求也是極高[1]。手術室工作的護理人員除了每天所面對的情況較為特殊外,也是近幾年來發生醫療糾紛較多的場所,所以在手術室工作除了提高手術療效外還要提高護理服務質量[2]。因患者在住院期間除了擔心手術療效外,還擔心昂貴的手術費用,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負性情緒,這種情緒在患者進行手術前更是明顯。相關文獻表明在患者術前予以相關的護理干預能夠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手術治療療效[3]。優質服務是一種以優質服務為目的的護理,通過在術前疏導患者情緒,在提高手術療效的同時還提供臨床護理質量。本文研究了優質護理服務的在手術室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組研究對象為江西省人民醫院2016年1月~10月接受治療的120例手術患者。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心肺等臟器損傷;(2)患者伴有嚴重的精神障礙。按照不同護理方式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21~64歲,平均年齡(41.26± 8.58)歲,手術類型:肝膽部手術21例,腸胃部手術11例,子宮部手術10例,外傷性手術18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學歷19例,高中到大專學歷25例,大專以上學歷16例;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2.03±9.34)歲,手術類型:肝膽部手術19例,腸胃部手術12例,子宮部手術9例,外傷性手術20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學歷18例,高中到大專學歷24例,大專以上學歷18例。兩組患者在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護理方式對照組患者采用手術室常規護理模式,例如:術前認真核對患者基本信息,培養患者能在手術過程中主動配合手術治療,并按照治療要求擺好體位,將手術部位顯露在醫師視野內,注意手術室的消毒與查對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具體內容如下:(1)術前宣教護理:手術前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所想,增強患者手術信心,消除患者因手術帶來的負性情緒,采用通俗易懂的話語方式告知患者疾病的發病原因等,使患者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2)術中護理:在患者進手術前調整手術室溫度與濕度。接送患者的過程中盡量保持速度平穩,關注患者的心態,積極鼓勵患者,手術時要注意尊重患者的隱私,同時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3)術后檢測護理:術后處理好患者身上殘留的血跡,檢測生命體征,并叮囑家屬患者近期要臥床休息,同時注意飲食等問題,同時對術后疼痛給予關懷,注意患者注意力,降低患者痛苦;進行適當的運動訓練促進傷口的愈合。
1.3 指標評價
1.3.1 焦慮抑郁評分[4]采用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的負面情緒。SDS、SAS量表評分標準為≥50分可確診為焦慮和抑郁。SDS與SAS兩種自評量表一共包含20個項目,每個項目1~4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和焦慮程度越重。
1.3.2 護理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價根據醫院優質服務評分標準評價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評價采用本院自制的評分調查表進行評價,包括:滿意、尚可、不滿意3項。
1.4 指標觀察(1)觀察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改善情況;(2)不同護理干預的護理質量與護理滿意度。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SDS與SAS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SDS與SAS評分數據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SDS與SAS數據結果分析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DS與SA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SDS與SAS評分比較(s,分)
?
2.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90.16±12.0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59±8.1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234,P<0.05)。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31例、尚可26例、不滿意3例,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10例、尚可35例、不滿意15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75.00%)(χ2=9.412,P<0.05)。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療服務方面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相對的關于醫療糾紛的發生頻率也是相對增高,所以提高臨床服務與臨床治療療效是降低醫療糾紛最直接的方式。手術室由于其特定的職能,所以存在著較高的風險[5]。因此提高手術室的護理質量是提高手術順利進行與手術療效有效的方式。因目前手術室發生的醫療糾紛較多,臨床上各大醫院均在探索如何提高醫院手術室護理服務治療。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是指以患者為基礎,強化對患者實施的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提高護理質量。劉曉雨[6]等研究優質護理干預對手術室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響及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表明,優質護理服務能提高手術治療療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傅光敏[7]等研究優質護理干預在手術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應用,結果表明,予以優質護理服務患者安全風險與醫療差錯事故發生率明顯低于傳統的護理方式,并且提高患者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在本文研究結果中,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DS為(29.16±6.35)分,SAS評分為(27.68±5.46)分,其結果優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為(90.16± 12.03)分,護理滿意度為95.0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證明優質護理服務能從各方面體現護理的全面性,改善患者產生的負性情緒,提高臨床治療療效。彭秀清[8]等人也研究了優質服務在手術室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優質護理服務能為患者提供一個優質、滿意、低耗、高效的護理模式。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模式能改善患者手術期間產生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能提高臨床護理質量與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楊志萍.手術室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與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6):96-97.
[2]龔麗新,劉敏.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實施安全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2):526-527.
[3]黃文明.護理干預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0):12-13.
[4]楊海芳.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上海護理,2015,15(8):412-413.
[5]張東紅,吳芙,周如聰,等.優質服務干預在預防手術室患者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4):1020-1021.
[6]劉曉雨.優質護理干預對手術室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響及護理滿意度調查[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18(10):1777-1780.
[7]傅光敏.優質護理干預在手術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應用[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5(16):2333-2334.
[8]彭秀清,任海蓮,史娜.優質護理在手術室的應用效果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6,11(6):1914-191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