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桂英,毛精英,黃少兵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民醫院兒科,江西上饒334600)
川崎病患兒血清學指標變化與冠狀動脈損傷的關系
夏桂英,毛精英,黃少兵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人民醫院兒科,江西上饒334600)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兒血清學指標變化與冠狀動脈損傷(CAL)的關系。方法選取KD患兒44例,根據是否合并CAL分為非CAL組(27例)和CAL組(17例),并選取同時期健康體檢兒童30例作為對照組。測定3組患兒的血清IL-6、IL-8、TNF-α、CRP、Cys-C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并進行統計比較。結果與對照組相比,非CAL組和CAL組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CRP、IgA、IgG和IgM水平明顯升高,Cys-C顯著下降(P<0.05),而CAL組變化幅度更大,與非CAL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IL-6、IL-8、TNF-α、CRP、Cys-C、IgA、IgG和IgM水平與KD患兒炎性反應程度密切相關,可作為評估KD患兒CAL程度的主要輔助檢測指標。
川崎病;兒童;血清學指標;冠狀動脈損傷;炎性反應
川崎病(kawasaki diseaes,KD)以全身性血管炎變為主要病理基礎,常見于5歲以下幼童,臨床表現為持續性高熱,多形性紅斑,兩側性結膜炎,口唇干裂、出血,可見草莓舌等[1]。冠狀動脈損傷(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是KD最常見和嚴重的并發癥,也是成年后發生冠心病的潛在危險因素[2-3]。目前,CAL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證實,KD患兒機體免疫功能異常及細胞因子的級聯放大效應是引發CAL的基礎[4]。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KD患兒44例,均符合國際KD會議修訂的KD診斷標準[5],其中典型KD 29例,不完全KD15例;男31例,女13例;年齡0.5~7歲,平均年齡(2.49±0.71)歲;發熱至確診時間:≤5 d 22例,6~9 d 19例,10 d以上3例。所有患兒均為首發,且未接受任何藥物治療。本組87例KD患兒均采用丙種球蛋白(IVIG)靜注和阿司匹林口服治療,治療前對所有患兒行心臟超聲檢查,了解冠狀動脈情況,根據是否合并CAL分為非CAL組(27例)和CAL組(17例);并選取同時期健康體檢兒童3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0.5~6歲,平均年齡(2.51±0.64)歲。3組在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義。見表1。

表1 3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1.2 CAL診斷標準[6](1)<5歲兒童冠狀動脈內徑>3 mm;(2)≥5歲兒童冠狀動脈內徑>4 mm;(3)任意年齡段兒童冠狀動脈內徑是鄰近段的1.5倍以上。
1.3 標本采集所有參試兒童均于入院當日或次日晨起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留取血清于-80℃保存,以備檢測。本研究血標本采集經本院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所有參試兒童均由監護人代簽知情同意書。
1.4 檢測方法檢測所有參試兒童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C-反應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s-C)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其中IL-6、IL-8和TNF-α均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試劑盒購自法國Diaclone公司,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在免疫熒光分析儀上檢測,免疫球蛋白(IgA、IgG、IgM)采用免疫比濁法通過全自動生化儀檢測。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多組計量資料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組之間兩兩比較采用LSD-SNK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的形式表示并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非CAL組和CAL組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CRP、IgA、IgG和IgM水平明顯升高,Cys-C顯著下降(P<0.05),而CAL組變化幅度更大,與非CAL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血清學指標比較(s)

表2 3組血清學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非CAL組比較,bP<0.05
?
KD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性反應為主要癥狀的急性發熱、出疹性小兒疾病。近年來,隨著臨床醫生對KD認識的加深以及醫療技術的進步,KD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已成為兒童時期常見疾病之一。相關研究顯示,KD的主要危害是導致全身中小動脈血管擴張而引發CAL。CAL是KD的主要且最嚴重的并發癥,也是目前造成小兒后天獲得性心臟損傷的主要原因,并可能成為成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相關資料顯示,合并CAL會增加KD治療難度,影響預后[7]。因此,了解CAL程度對于治療方案的制定及治療效果評估均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價值。目前,CAL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清除,但已有證據顯示,免疫系統高度活化及細胞因子的級聯放大效應是CAL的病理基礎,其形成是多種炎性因子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所致[8]。大量研究顯示,白細胞介素、TNF-α、CRP及免疫蛋白等血清學指標與CAL程度密切相關[9]。
本研究結果顯示,非CAL組和CAL組患者的血清IL-6、IL-8、TNF-α、CRP、IgA、IgG和IgM水平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而CAL組升高幅度更大,與非CAL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在于:(1)KD患兒體內單核/巨噬細胞大量激活,通過與各種病原相關分子結合啟動細胞內信號通路,從而引起特殊基因表達,產生大量細胞因子,如IL-6、IL-8、TNF-α等,IL-6是一種多功能細胞因子,能夠刺激自然殺傷細胞分裂、巨核細胞增殖,引起炎性反應,同時啟動凝血系統,從而激活炎癥-凝血網絡產生廣泛的血管炎;TNF-α是一種廣泛的促炎細胞因子,參與正常的炎性反應和免疫反應,同時通過自分泌方式刺激單核巨噬細胞,促進炎性介質的釋放,加劇炎性反應。(2)CRP是當機體受到炎性刺激時由肝細胞產生的急性相蛋白,可反映機體炎性反應程度;免疫球蛋白主要參與機體的體液免疫應答[10],其中,IgA主要調理吞噬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IgG是體內含量最高、分布最廣的免疫球蛋白,是機體抗感染的主力軍,IgM是當機體受到病原刺激發生免疫應答時最先出現的抗體,是機體抗感染的“先頭部隊”。
本研究還發現,與對照組相比,非CAL組和CAL組血清Cys-C水平顯著下降(P<0.05),而CAL組下降幅度更大,與非CAL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在于:Cys-C可通過調節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平衡細胞外基質的生成和降解;其片段還可通過促進粒細胞的吞噬和趨化作用參與KD的炎性反應。當KD發生后,機體產生大量炎性介質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使得蛋白酶S、K等多種半胱氨酸蛋白酶在動脈蛋白損傷處過度表達,此時為了維持這些物質的動態平衡,Cys-C消耗增加、含量降低,說明Cys-C參與CAL過程。
綜上所述,血清IL-6、IL-8、TNF-α、CRP、Cys-C、IgA、IgG和IgM水平與KD患兒炎性反應程度密切相關,可作為評估KD患兒CAL程度的主要輔助檢測指標。
[1]代宗琴,何秋誼.臨床護理路徑在川崎病患兒護理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9):195-196.
[2]周紅娟.川崎病并發冠狀動脈病變的危險因素研究[J].當代醫學,2014,20(34):59-60.
[3]楊波,朱義杰,羅軍,等.川崎病流行病學、病因和發病機制的新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14,32(2):189-192.
[4]Noto N,Kamiyama H,Karasawa K,et al.Long-term prognostic impact of dobutamine stress echocard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and coronary artery lesions:a 15-year follow-up 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14,63(4):337.
[5]杜忠東,于淼.小兒川崎病的臨床診斷標準[J].中國臨床醫生,2001,29(3):30-31.
[6]樸金花,楊思睿.川崎病并冠狀動脈損害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1):72-74.
[7]Kuo HC,Wang CL,Yang KD,et al.Plasma Prostaglandin E2 Levels Correlated with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Resistance and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Formation via CD40L in Kawasaki Disease[J]. PLoS One,2016,11(8):e0161265.
[8]胡珊,王永清.川崎病外周血淋巴細胞與T細胞亞群的相關性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29):1-3.
[9]劉霞,王鷹,何睛.川崎病患兒血清IL-10、IL-18和TNF-α與冠狀動脈損傷的關系[J].海南醫學,2014,25(14):2095-2097.
[10]Chen YC,Shen CT,Wang NK,et al.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in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Kawasaki Disease[J]. Acta Cardiol Sin,2015,31(6):473-47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