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虹瑞
【摘要】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它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充滿奧秘的學科。它不僅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高中課程中也占據了不可忽視的地位。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在學習階段中,教師應該強化對該學科的教學規劃,更加有效的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教師在做好教學指導工作的同時,要聯系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更加全面的完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化學 教學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6-0172-01
引言:
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僅體現在學生的學習上,還體現在教師的教育工作上。以提高學生成績為主,加強學生思考及應變能力為輔,是新課改實施之后教學的主要任務。化學的主要教學工作在遵循這一主要任務的基礎上,還應提升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以及聯系科學生活的思辨能力。
一、高中化學的重要性
在新課改實施之后,化學這一門學科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學習、理解和記憶,從而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這是因為化學不僅參與于學生的知識中,還廣泛應用于科學實際中。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的基礎上,升華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這是化學教學的主旨。
二、高中化學教學工作的改革
要做好高中化學教學工作,只有改變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才能有效的使學生了解并熟知知識點。教師應該采取正確的方法來指導學生:
(一)問題討論:在問題情境中激發思考、質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參與話題的積極性,通過面對面回答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思考,同時也要掌握好提問的方法,使學生盡量放松,有足夠的思考空間來回答問題。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現象來鍛煉學生的質疑能力,同時教師通過解答來改正學生對知識點的誤解。
(二)收集信息:從眾多媒體和素材中獲取知識。通過從其他媒體來獲取知識,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
(三)方案設計:針對不同任務設計有效的學習策略。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很多學生對化學的重視程度開始下降,這不僅需要教師能夠克服學科自身的缺點,還要充分利用該學科的優點,利用相應的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對知識是掌握程度。
(四)合作學習:在實驗活動中與同學相互交流。做化學實驗時,通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從不同的變量來談論學習化學現象,從而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五)實驗探究:遵循實驗步驟,探討實驗變化規律。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教學的基本特征之一,化學實驗除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實驗現象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只是依靠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時有規范的操作,還要求教師能夠在講學過程中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實驗現象變化思考的引導。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增進學生對科學的感情以及理解化學的本質。
(六)調查咨詢:理解各學科與生活、環境和科技的關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只是單方面的從書本上獲取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聯系實際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要與我們的生活、環境密切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七)反思評價:調查學習過程,評價學習成果。在進行一單元的學習之后,可以有選擇性的組織學生進行知識能力測試,從而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存在很大問題的知識點上,再進一步分析學習,有效的增強學對知識運用是熟練以及掌握能力。
三、學習方法的改變
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單向被動轉變為多重交流的自由學習模式。教師的職責不止在于“傳道”“授業”“解惑”,在引領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基礎上培育好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也是教師應該遵從的教學規律。
在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方面,教師應該從細節入手,將零散的知識點穿連起來,由淺入深,通過歸納和總結這些零散的知識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教師的引導下,加強學生思考、歸納總結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參加到教學中來。采用多重交流的模式,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運用掌握能力,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而提高教學水平。
四、結論
化學是一門知識繁雜但有趣的課程,它能通過化學實驗神奇的魅力,揭示物質世界的奧秘,幫助學生擴寬視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而產生濃厚的興趣。要有效的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起著很大的作用,教師要靈活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以及思考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沈明霞.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研究[J].學周刊,2014,12(06):90-91.
[2]詹芬.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