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燕,龔雪蓮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門診部,江西南昌330006)
避孕知識健康教育對人工流產后婦女避孕行為的影響分析
熊春燕,龔雪蓮
(江西省婦幼保健院門診部,江西南昌330006)
目的研究避孕知識健康教育對人工流產后婦女避孕行為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2月~2015年12月江西省婦幼保健院收治的536例意外妊娠行人工流產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6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人工流產術后教育,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避孕知識健康教育。結果觀察組患者人工流產后避孕措施正確使用率(87.69%)明顯高于流產前(29.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人工流產后避孕措施正確使用率(64.93%)與流產前(29.85%)相比有所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人工流產后觀察組患者避孕措施正確使用率(87.69%)明顯高于對照組(64.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人工流產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避孕措施正確使用率都比較低,分別為29.85%和27.2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避孕知識健康教育對人工流產后婦女避孕行為的影響顯著,能有效提高避孕率,能有效減少再次意外妊娠情況和保護女性健康,值得廣泛推廣。
避孕;人工流產;意外妊娠;影響
目前,我國人工流產率高達29%,人工流產人數超過1 300萬。用人工方法在妊娠早期內終止妊娠的手術稱為人工流產術。目前,臨床常用的人工流產方法有:藥物流產術、負壓吸引人工流產術以及鉗刮人工流產術[1]。然而人工流產不僅會給女性帶來諸如月經失調、子宮穿孔等并發癥,還會對女性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巨大的傷害[2]。因此,為了確保在人工流產后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避免再次意外妊娠的情況,本文主要研究采用避孕知識健康教育對人工流產后婦女避孕行為的影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5年2月~2015年12月江西省婦幼保健院收治的536例意外妊娠行人工流產患者進行研究。按照隨機數表法,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68例。其中對照組年齡18~41歲,平均年齡(26.5±2.6)歲;未婚138例,已婚130例;流產史0次126例,1次93例,2次及以上49例。觀察組年齡19~41歲,平均年齡(27.5± 2.5)歲;未婚133例,已婚135例;流產史0次130例,1次90例,2次及以上48例。所有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和流產史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人工流產術可分為三部分,分別為:流產前檢查、人工流產術、流產后消炎。具體手術方法如下。
(1)流產前檢查。檢查過程主要包括:①確定陰道清潔度;②進行妊娠化驗;③確定子宮體大小;④分別進行尿常規、血常規、肝功能、心電圖檢查、B超等常規檢查;⑤進行麻醉檢查。
(2)人工流產術。①進入手術室后,平躺在手術臺上,將雙腿分開并固定在支架上,將無菌毛巾蓋在外陰處,連接心電圖和血壓計,復查子宮位置、大小和附件,利用窺陰器擴開陰道,暴露子宮頸并消毒,用宮頸鉗鉗夾宮頸前唇和后唇。②術前先進行麻醉并對陰道消毒,用宮頸擴張器輕輕擴張宮口,用探針探測宮腔深度。③先將吸管與負壓裝置相連,將吸管沿子宮方向送入宮腔,吸管觸碰到宮腔底部后,慢慢后退以尋找胚胎著床處,然后啟動負壓瓶裝置,一旦感覺有負壓后,隨即以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旋轉吸管同時上下移動,當感覺到有物流向吸管并伴有子宮收縮和宮壁粗糙感時,捏住并折疊皮管,緩慢取出吸管,再將負壓降低到100~200 mmHg,用吸管繼續在宮腔內轉動1~2周后,取出吸管并測量宮腔深度[3]。④取出吸管時,如果出現胚胎組織卡在子宮口的情況,可用卵圓鉗將組織夾出,如果出現組織卡在管腔中或吸管頭部的情況,只能再次啟動負壓裝置,將組織吸到瓶中[4]。⑤用紗布將陰道擦拭干凈,取出宮頸鉗和窺陰器,手術結束。⑥將吸出物過濾并檢查絨毛和胚胎是否完全,測量組織物和血液的容量,若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送病理檢查。⑦醫生填寫手術記錄。
(3)流產后消炎。①手術結束時務必將外陰血跡擦拭干凈。②護士幫助患者穿上衣服。③送回病房至少休息1小時后方可回家,同時建議在家至少休息3~4 d后方可進行正常工作,有條件的應休息14 d。④打點滴消炎,同時輔以消炎藥按時按量服用。
1.2.2 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人工流產術后教育。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避孕知識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1)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進行避孕知識健康教育,采用面對面的方式詳細講解避孕相關知識,并借助具體模具來提高患者對避孕知識的認識[5]。(2)安排專業醫護人員以熱情、關心的態度去了解患者避孕失敗和決定進行人工流產的原因,認真講解高效、安全的避孕措施及其優缺點。(3)告知患者人工流產術可能會引起月經失調、子宮穿孔等并發癥,說明并發癥的發生率隨人工流產的次數的增多而增高。
1.2.3 調查方法對對照組和觀察組的536例人工流產患者在手術前后均采用人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基本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所有人工流產患者均知情同意,在進行問卷調查之前,均詳細告知本問卷調查的意義和目的,在簽署被調查對象知情同意書后,才能正式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者是經過規范培訓后的婦產科護士或醫師。調查問卷包含被調查者的家庭背景、婚姻情況、文化程度、社會人口學特征、流產史、避孕態度、對意外妊娠風險的認識、避孕知識的了解情況、當前和既往的避孕行為、避孕用具的使用情況、對避孕服務的可得性和可及性的感受[6]。調查問卷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總共20道題,每題5分。
1.3 觀察指標主要以調查問卷的形式,來觀察兩組患者在人工流產前后避孕措施的使用情況,根據醫師臨床工作經驗進行評價:優良:避孕措施使用正確率為80%及以上;一般:避孕措施使用正確率為60%~79%;較差:避孕措施使用正確率為59%及以下。
1.4 統計學方法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8.0進行,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避孕措施分析:觀察組患者人工流產后避孕措施正確使用率(87.69%)明顯高于流產前(29.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人工流產后避孕措施正確使用率(64.93%)與流產前(29.85%)相比有所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人工流產后觀察組患者避孕措施正確使用率(87.69%)明顯高于對照組(64.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人工流產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避孕措施正確使用率都比較低,分別為29.85%和27.2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人工流產前后避孕措施使用正確率比較分析[n(%)]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工流產的數量也逐年攀升,重復流產率也呈現出上升趨勢。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避孕意識淡薄、避孕措施使用不正確、缺乏科學避孕知識、沒有深刻認識到人工流產的危害等[7-8]。人工流產不僅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更會對患者造成難以磨滅的心理傷害,尤其是對未婚先孕的年輕女性[9]。安全期的計算錯誤、安全套的錯誤使用、緊急避孕無效等都是造成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10]。進行人工流產后,也極易引發各種婦科病,如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月經失調、子宮穿孔、宮頸炎和宮頸糜爛等。而術后想要再次懷孕需等上1年為宜,特殊情況者也至少等上半年后才可再次懷孕,因為術后需要一段恢復時間,過早懷孕會因營養欠佳、體力不足等原因造成胎兒發育不良,嚴重者會造成自然流產[11]。因此避孕知識健康教育應該得到廣泛的普及,相關醫院和學校應該積極宣傳避孕知識和人工流產的危害,定期舉辦避孕知識健康教育系列講座,以此來強化公眾的避孕意識,降低意外妊娠發生率。避孕套是最簡單安全高效的避孕器具,同時具有預防性病的功能[12]。在宣傳教育過程中,應該著重指導公眾如何正確使用避孕套,加強男女雙方均主動使用避孕套的意識,此外,還應提高避孕套的可得性和可及性。
本研究結果表明,人工流產后的患者若只受到常規人工流產術后教育,此后的生活中避孕藥物和避孕器具的正確使用率仍然比較低,僅為64.93%;對避孕知識的了解率在流產前為5.88%,流產后對避孕知識的了解率仍然很低,僅為6.15%;術后1年之內有12.3%的患者再次發生意外妊娠情況。但是,人工流產后的患者在受到常規人工流產術后教育的同時給予避孕知識健康教育,此后的生活中避孕藥物和避孕器具的正確使用率明顯增高,達到87.69%;對避孕知識的了解率從流產前的5.86%升高到10.94%;術后1年之內僅有3.5%的患者再次發生意外妊娠情況。因此本研究結果表明避孕知識健康教育對人工流產后婦女避孕行為的影響效果明顯,與只進行常規人工流產術后教育相比,影響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避孕知識健康教育對人工流產后婦女避孕行為的影響顯著,能有效提高避孕率,減少再次意外妊娠情況和保護女性健康,值得廣泛推廣。
[1]呂麗華,田慧艷,張亦心,等.對人工流產術后婦女避孕知識知曉和需求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36):6099-6101.
[2]弋文娟,艾銀惠,李立,等.意外妊娠的農村女性對避孕知識認知現狀及人工流產后咨詢與教育對其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32):5342-5344.
[3]譚芳女.宜昌市20988例人工流產患者人群特征、流產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0):1862-1864, 1868.
[4]任培麗,蔣凱,徐莉娟,等.商丘市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8):929-931.
[5]劉云英,鐘京燕,彭翠翠,等.未婚人工流產女性避孕行為的影響因素及護理策略[J].廣東醫學,2013,34(16):2560-2562.
[6]高麗麗,沈潔,張淞文,等.北京市無痛人工流產育齡婦女避孕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4,41(1):41-43,46.
[7]袁欽欽,許良智,宿宓,等.流產后避孕咨詢與教育對人工流產后婦女避孕行為的影響初探[J].中國工程科學,2014,16(5):34-38.
[8]簡敏婷,李曉寧,周舒冬,等.已婚育齡婦女未婚先孕情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公共衛生,2015,31(3):282-284.
[9]楊麗,黃星,白符,等.人工流產影響因素及與生殖道感染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14,30(4):416-419.
[10]梅麗,李斌,劉傳勇,等.廣州市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的現狀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3):484-486.
[11]王存同.中國人工流產的社會學實證研究:1979—2012[J].中國社會科學,2014,23(10):62-78,206.
[12]肖世金,趙愛民.復發性流產病因學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4,30(1):41-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