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怡凡
摘 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搭建數學知識和生活之間的橋梁,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具體做法是: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運用生活元素,發展學生思維;借助生活實際,培養應用能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學生生活;橋梁;思維能力;數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0-0035-01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生活是數學的源頭活水,數學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的教學不能局限于課本,應該有效地利用生活資源,架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橋梁,使“課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和能力的提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抽象、難懂,而學生由于認知特點和年齡的局限,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如果教師一味照本宣科地講述知識,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趣,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為學生提供體驗數學的機會,促使學生主動融入課堂,從而克服傳統教學“單一模式”的不足,讓學生感悟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混合運算”時,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打開肯德基的官方網站,找到“網上訂餐”欄目,發現雞肉卷15元每份,薯條11元每份。教師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旨在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們熱情高漲,對后續學習內容充滿期待。教師趁勢拋出問題:買2份雞肉卷和1份薯條,一共要多少元?學生們很快列出分步算式:15×2=30(元),30+11=41(元)。教師讓學生把兩道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綜合算式15×2+11=41(元),然后讓學生思考在這道綜合算式中,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進而為學生揭示“混合運算”的概念。上述案例,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建生活化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讓學生運用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愉快學習。
二、運用生活元素,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知識單調、枯燥,但無不蘊含著豐富的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生活元素。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元素,將書本上的理論與生活實踐巧妙結合起來,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幫助學生提升思維品質。
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教師讓學生課前準備一把剪刀、一個帶商標紙的圓柱體包裝盒。課上,教師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包裝盒并猜想:如果沿著側面的一條高,用剪刀將包裝紙剪開(只剪一刀),然后再展開,包裝紙會是什么形狀呢?學生們分別猜想是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爭執不下。于是,教師讓學生驗證,將商標紙剪開后并展開。學生看了,有人認為是長方形,有人認為是正方形。接著,教師將商標紙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思考所得長方形的長、寬或者正方形的邊長與原商標紙有什么關系、它的面積與圓柱的側面積有什么關系。教師給了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學生最終得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上述案例,教師讓學生借助生活物品作為學具,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借助生活實際,培養應用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只有認識到數學存在于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生活,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將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凸顯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應用題時,教師出示一道題目:“旅游團有15名游客去賓館住宿,賓館的房間有兩種,四人間每間140元,三人間每間120元,你認為怎樣住比較合算?”很多學生都有到賓館住宿的生活經驗,學生們紛紛舉起小手表達自己的想法,生1:四人間每間140元,三人間每間120元,很顯然,四人間便宜一些,而三人間貴一些。生2:如果想要總價最合算,肯定是多住四人間,少住三人間或者不住三人間。學生們循著這樣的思路列出了算式:15÷4=3(間)……3(人)。余下來的3人,又引發了學生的爭議。有學生認為需要再訂一個四人間,這立即遭到了其他學生的否定,說那樣會有一張床位空著,所以再訂一個三人間便可。學生們通過交流,最終得出了最合算的住法:3間四人間,1間三人間。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搜尋生活中的經驗,最終得出合理的解題思路。這樣,既強化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培養了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又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四、結束語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研讀教材,為學生搭建數學知識和生活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將數學新知生活化,將生活經驗數學化,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趙明.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3).
[2]鄧愛春.構建生活化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