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最新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9%。金融機構專家對此紛紛稱“超出預期”。專家們預計,雖然下半年較上半年略有下滑,但全年經濟增速仍能保持平穩。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表示,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再次表現超預期,進一步印證了中國經濟處于短周期反彈之中,而超預期的短周期反彈將激活中長期投資和消費偏好,有力維持總需求平穩擴張。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說:“中國經濟似乎正進入一種微妙的平衡,一方面金融去杠桿初顯成效,另一方面經濟增長依然保持穩健,這種穩健背后的推力除了基數效應之外,還受到私人部門投資情緒好轉以及全球經濟復蘇兩個因素的支持?!?/p>
《北京市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意見》近日正式向社會公布,今年力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90%以上,實現農村低收入家庭、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到2020年,力爭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部人群,形成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專家認為,此舉將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為實現有序就醫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將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早在2010年,北京就在全國率先提出家庭醫生式服務模式。截至2017年5月,全市累計簽約763萬人,簽約重點人群394.5萬人,重點人群簽約率為71.9%。

6月全國CPI同比上漲1.5%,其中13省區CPI同比漲幅超全國水平。海南和天津6月份CPI同比上漲2.8%并列全國第一,北京CPI同比上漲2.5%居次位,浙江以2.2%的漲幅列第三,全國物價水平整體呈平穩態勢。31省區中,無一進入“3時代”,處于“2時代”的有6地,處于“1時代”增至20地,漲幅均低于1%省份有5地,分別為山西、遼寧、重慶、云南、黑龍江。據了解,多地豬肉價創下新低。其中,安徽省CPI同比漲幅回落,豬肉價格創近五年新低;河南CPI同比上漲1.0%,是近五個月以來首次重返“1時代”,繼雞蛋之后,豬肉身價下跌超20%,成為拉低CPI的“主推手”。

2017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2元,增長8.1%(同比名義增長),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2元,增長8.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按收入來源分,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7435元,增長8.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7.5%;人均經營凈收入2117元,增長5.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4%;人均財產凈收入1056元,增長9.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2%;人均轉移凈收入2324元,增長11.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