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濤 李佳歡 邵文武 張 波 成 麗
沈陽市通用航空發展瓶頸與對策分析
◎黃 濤 李佳歡 邵文武 張 波 成 麗
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一直備受各級政府矚目,本文通過對近些年沈陽市通航產業的數據分析和通航企業的走訪調查,發現除了全國通航產業發展存在低空空域開放受限、未能有效達成“軍民融合”的局面以及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等共性問題外,沈陽市通航產業發展還受到如營商環境不樂觀、創新能力不足等諸多個性問題的制約。據此,提出相應的建議。
沈陽市 通用航空 發展瓶頸
(一)通航企業規模
沈陽市通用航空產業園區是國家發改委批準建設的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之一。2015年,沈陽市有通用航空公司11家,航空俱樂部3家,年飛行量約6700小時,適航在冊的通用飛機29架;2016年,沈陽市有通用航空公司12家,航空俱樂部2家,年飛行量約8700小時,適航在冊的通用飛機43架。
(二)通航機場建設
法庫財湖機場是東北地區首個正式開放使用的通用航空機場,先后被國家空管委辦公室確定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通用航空飛行服務站試點、東北地區通用航空ADS-B安全運行試點,已成功舉辦了五屆國際飛行大會。
(三)通航飛行器制造
遼寧銳翔通用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和遼寧聯航神燕飛機有限公司是兩家重點通航制造企業,其中遼寧銳翔通用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RX1E型飛機是國內首款新能源電動飛機,目前已經完成6架交付;遼寧聯航神燕飛機有限公司成功引進了意大利泰克納姆三款先進機型,2016年完成了標準化廠房建設和6架P2006T型飛機(雙發四座)復裝。
國際航空博覽會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城市的通航文化,其影響著消費者對通用航空行業的消費,影響著這個城市通航產業對投資商的吸引力。通航文化濃郁的城市,其吸引投資的能力較強,消費者更習慣把通航這一概念引入到日常生活中且接受度高,不僅對通航產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也可以由此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

圖 2014-2016年沈陽市通航飛行量
通過成都、西安和沈陽三個城市最近一次舉辦航展及飛行大會的對比,得出結論如下:在主要參會國家方面,成都和西安市主要吸引發達國家或通航事業發展處于上游的國家,而沈陽市則側重于發展中國家及通航事業起步較晚的國家,說明沈陽市航展的吸引能力還有待提升;在主辦方方面,沈陽市主要以省級、市級單位為主,成都和西安市的航空博覽會及航展受到了國家商務部乃至國務院的支持和批準,從側面反映了國家的重視程度,涉及主辦的企業方面,成都市和西安市則更加專業;西安通航大會吸引的參展企業均超過了成都和沈陽,成都航空博覽會展品范圍更廣更豐富,其宣傳媒體的力度也比其余兩個城市大,受眾范圍更廣。

表1 沈陽、成都、西安最近一次舉辦航空博覽會各項情況對比
(一)缺乏低空空域法規標準體系
首要問題是低空空域開放問題,這是我國通用航空存在的發展瓶頸,直接影響各個省市的通航產業。在中國已經形成這樣的共識,通用航空產業若想發展,低空空域改革是重要因素之一,但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機制和體制的改革已經進入深水期。如今如何突破固有思維、打破固有局面、創新發展思維、化解矛盾紛爭,考驗著作為國家政策制定和改革者的智慧。我國能使用的航路、航線和民用機場附近空域,僅占總空域的10%,其他航域則被劃分為軍航訓練專用空域、巡邏待戰空域和限制區、危險區、禁區,全部由軍航統一管理。其中,通用航空需要的低空空域管制權屬于軍航,且出于國家安全以及謹慎性考慮,管制相當嚴格,使得大量的低空資源限制使用。
(二)通航機場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尚未形成網絡化
普通民用機場建設政府審批程序和標準十分嚴格,要經歷嚴格的審批制度,符合法律固定的定位布局和標準,再經有關部門批準。目前來看,我國的通航機場審核辦法是依照航空運輸機場的標準實行,審批周期長、審批標準過高、不符合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特殊需求,使政府及相關企業建設機場的熱情十分受挫。另外,機場管理現在還是各自為政,管理水平、方式參差不齊,缺少系統的管理體系。在市場的引導下,通用航空專用機場、跑道、航空通訊設備等基礎設施作為滿足通用航空運營的硬性條件,將率先成為投資的熱門。
(三)沈陽市營商環境限制通航企業投資、通航企業抗風險能力差
沈陽市現有的12家通航運營企業,主要以公務飛行、農林作業、駕照培訓等通航業務為主,經營規模較小,且大部分運營企業進入通航領域時間較晚,受投資成本大、運營成本高、市場尚處于培育期等影響,盈利能力不足,抗風險能力差。投資環境和政策扶持對通用航空產業的影響極大,政府的決定和決策指導并影響著通航企業的投資和建廠。通航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各企業的配合,沈陽市政府應當高度重視通航產業發展,比如說沈陽市政府對于注冊和投資通航企業及其配套要求的“門檻”偏高。

表2 沈陽市通航企業新增名錄
遼寧銳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是沈陽市通航產業中的龍頭企業之一,其下設分公司涉及的城市有山東棗莊、河北石家莊、新疆等地,這些分公司所在地的政府支持力度方面普遍要強于沈陽,沈陽市政府雖然十分重視通航企業的發展,但還要更加具體落實實施中的各個環節,加大扶持力度,增加扶持資金數目。
(四)民航與空軍資源協調性差,制約通航產業發展
空軍和民航是“托起通航春天的兩只手”,對于空軍方面而言,空軍本沒有執法權,空軍的空域是不開放的;民航方面對各個細節都嚴格把關,從生產到運營、到飛行再到機務,兩方的權利不對等,互擔責任卻沒有為企業和地方政府帶來利益。通航是“軍民融合”最具代表性的產業,從我國的通用航空發展歷程看,首先是軍民結合,其次是以民為主,以及今天的軍民融合,也就是“軍民結合——民——軍民融合”的路徑。通用航空產業建設,要與軍工航空、民用航空和民用航空運輸等領域有相容性,增強其應變能力。
(一)放松低空空域飛行限制
我國通航產業發展相對于發達國家滯后,政策下達的繁瑣和遲緩勢必會阻礙通航產業的進步。對于通用航空產業而言,通航飛機是主體,只有通航飛機得到充分的使用和發揮,才會帶起整個通航產業的進步。而我國對于低空飛行空域的嚴管大大限制了通航飛機的飛行,阻礙通航產業就無法向前邁步。沈陽市目前還沒有開放低空航線。只有讓飛機飛高空、有航線、有距離,通航產業才能實現本質上的提升。
(二)推進通航機場建設,探索機場專業化管理的路徑
通航機場的建設與民用機場的建設的要求指標有著很大的不同之處,通航機場建設難度相比于民用機場難度要低。因此當前建設通航機場繁瑣的申請程序和指標限值應有所放緩才可促進各城市通航機場的建設。對于沈陽市而言,除了增強現有通航機場的建設外,更要提前規劃航線,對于機場的分布要與周圍城市協調,避免資源重疊,距離較近的城市或鄰近城市要避免共同建設機場,政府要避開“大作為”的噱頭,做到物盡其用,有的放矢。
(三)改善營商環境,培育龍頭企業,發展通用飛機整機研發和制造項目
鼓勵遼寧銳翔通用飛機制造有限公司依托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優勢資源,開展新能源電動輕型飛機研發;支持遼寧聯合航空發展有限公司依托遼寧聯航通用航空工程院有限公司開展海燕650改型研制等工作。支持遼寧銳翔通用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遼寧聯航神燕飛機有限公司、沈陽中體輕型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發展,解決沈陽航空專業人才短缺問題,為通航企業改善營商環境。
(四)努力實現“軍民融合”的局面
為了充分釋放軍用資源,以“軍民融合”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把軍用的航空資源更有效地利用起來,2013年11月我國出臺了一系列規定,針對通用航空機場和臨時起降點少的現狀,規范了軍用機場的使用審批和費用收取相關事宜。通用航空企業在需要使用軍用機場、軍用航圖等信息資料時,可由民航局統一向軍隊主管部門申領,這些措施將繼續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的軍民融合深度。
(作者單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責任編輯:司 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