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花
中韓自貿協定對遼寧省產業升級影響分析
◎金 花
中韓自貿協定是我國迄今為止對外簽署的覆蓋議題范圍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協定,對中韓雙方而言是一個互利、雙贏的協定,實現了“利益大體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標。本文旨在通過文獻資料法和理論研究法研究中韓自貿協定對遼寧省產業升級的影響,發現了遼寧省產業在中韓自貿協定簽署以后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并探討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促進遼寧省產業在中韓自貿協定的基礎上順利升級。
中韓自貿協定 貿易現狀 挑戰與機遇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作為重要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遼寧省,經濟發展持續而穩定。近幾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遼寧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傳統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并充分發揮了科技創新對產業升級的支持作用和對三次產業結構的調整。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遼寧三次產業結構之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第一產業所占比重明顯下降,從2013年的48%下降到2015年的42%;第二產業的比重保持平穩;第三產業的比重呈上升趨勢,2015年,比重上升到了18%。由此可以看出,遼寧經過三次結構調整,產業發展的重心從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三產業,遼寧產業的發展跟隨世界的步伐,逐步縮小與韓國的差距(見圖)。
2013年-2015年遼寧省三大產業所占比重的變化情況

圖 2013年-2015年遼寧省三大產業所占比重的變化情況
在遼寧的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起到主導作用,第三產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加快了發展的步伐。因此,如果想要促進遼寧產業結構升級與區域經濟發展,就必須深入到遼寧的產業結構發展當中去,分析其現狀并找出產業結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
1.區位優勢促進遼寧產業升級。中韓自貿協定正式簽署以后,關稅減免原則將使兩國的貿易壁壘逐步消除,有利于雙方的優勢產業進入彼此市場。但同時我國傳統產業和產品將會遭遇嚴重的沖擊,遼寧作為制造業大省所受的影響更大。由于韓國的優勢產業與遼寧的裝備制造業趨同性強,因此韓國的某些產業在市場上比遼寧有優勢,如機電、電子電器、基礎加工產品。由此可見,遼寧的產業想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就必須要有緊迫感和危機感,依靠整體改造升級、加快產品轉型升級步伐、提升產品檔次質量。此外,更要注重中韓自貿協定給遼寧帶來的機遇,如遼寧的區位優勢。作為臨近韓國的省份——遼寧,周圍聚集著眾多的港口,進而為遼寧省物流業發展帶來了良機。
2.遼韓產業間的合作機會將會增加。對于韓國來說,遼寧與國內其他省市相比具有獨一無二的區位優勢。再加上剛簽署完的中韓自貿協定,使遼寧的經濟結構得到優化、調整,從而也會使遼寧的產業結構得到調整與升級。遼寧必須抓住中韓自貿協定帶來的契機,提高開放驅動能力水平,吸引更多產業到遼寧落戶。相比較其他城市,遼寧省因有營口港、大連港等,擁有和韓國經貿往來更好的基礎條件,完全具備承接韓國產業轉移的各種要素,可以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吸引更多的韓國產業來到遼寧打造韓國商品加工基地,增加遼韓產業間的合作機會。
1.遼韓對雙方產業的投資規模存在差距。2014-2015年,韓國在遼寧的投資額下降到9.08億美元,比2013的投資額少了11.04億美元。2007-2013年韓國對遼寧的投資情況呈上漲趨勢,然而2014年與2015年投資額突然下降,下降了54.4%左右。究其原因,從2014年開始遼寧的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出現了所謂“斷崖式下跌”的情況。利用外資情況急轉直下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世界經濟不振、國內資本流動性差、國內需求不足和產業結構升級改造等。然而,這種情況到2015年并未見好轉。
2.中韓自貿協定給遼寧省產業升級所帶來的沖擊。自中韓自貿協定簽署以后,由于關稅的減免和市場的開放程度擴大給遼寧省的部分產業帶來嚴重的沖擊。韓國的產業與遼寧省的產業存在較強的互補性,遼寧省的劣勢產業在韓國就是占有優勢的產業,如汽車產業和化工產業在韓國就是優勢產業,而在遼寧省就處于劣勢;韓國的相關產業進入遼寧省,遼寧省的產業就會受到嚴重的沖擊,這無疑將導致遼寧省內的汽車產業和化工產業面臨艱難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此外,在金融業和電信業,尤其是保險、證券以及增值的電信服務和基礎電信服務方面,這些產業也將會面臨較大的沖擊。與此同時,遼寧一些具有優勢的產業想要進入韓國卻較為困難。
3.中韓自貿協定加劇遼寧省產業的競爭。一是在簽訂中韓自貿協定以后,310項品目獲得韓國原產資格并且可立刻享受關稅優惠。韓國產品在遼寧省內大范圍、高幅度的減稅將對消費品的價格產生極大的沖擊,進一步加劇相關消費品產業的市場競爭環境,導致遼寧的相關產業腹背受敵,既要面臨國內市場所帶來的競爭壓力,又要應對韓國產業所帶來的競爭。二是中韓自貿協定簽署后,促使遼寧省內的金融市場準入門檻降低,開放程度提高,這無疑會讓兩個國家的貿易更加自由,韓國大量的產業將會進入遼寧市場,韓國的資本將會引入到遼寧的產業之中。
1.為了遼寧產業升級能夠順利進行,擴大遼寧在韓國的投資規模是首要任務。一是要鼓勵遼寧的企業到韓國去進行投資,特別是鼓勵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去投資,如輕工業和機械產業等等。二是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創造更加透明、穩定有序的投資環境,為吸引外國投資做好準備。
2.優化產業結構并且提高產品競爭力。產業升級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其動力就是技術創新。就遼寧而言,產品想要在韓國站穩腳跟、產業想要扎根在韓國的“產業鏈”中,就應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3.制定合理的產業政策,以加工產業推動遼寧產業升級。一是要立足于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況,根據實際情況,加快相關產業的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產業制度。二是要對一些產能過剩和高污染的產業進行淘汰,將產業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產業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發展。對于遼寧與韓國貿易中產業所面臨的問題,遼寧要重新調整產業結構并且把相關產業進行資源、技術和資本的重組,實現規模生產。
(作者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責任編輯:張永輝

注:本文系2016年度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青年項目“中韓自由貿易區促進遼寧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和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博士啟動基金“中韓日FTA趨勢下遼寧對韓貿易結構轉型升級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14XJLXBSJJ001)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