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勇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文獻,對有關田徑運動發展的文章進行了分類整理,分析了田徑運動的發展現狀,并根據當前形勢總結出田徑運動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田徑運動 發展現狀 發展趨勢
一、前言
隨著競技體育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探索一條體育強國路,何為體育強國?簡而言之,就是運動員在競賽中表現出來的運動成績的好壞和競技水平的高低,而運動成績在某些方面又是通過金牌來衡量的。田徑運動作為各運動項目的基礎,是奧運會的藏金庫,因此世界各主要競技高水平國家都將田徑項目放在重要的基礎戰略地位,在此基礎上,田徑運動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二、田徑運動的發展現狀
隨著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作為體育運動之母的田徑運動越來越受到廣大體育愛好者的關注。為了適應田徑發展的趨勢。世界各國不惜重金投入田徑事業,為田徑運動員提供設施最齊全的訓練場地、最先進的訓練監控儀器、最優秀的教練員隊伍等保證其享受最優越的待遇。在國家的大力支持與廣大運動員、教練員隊伍的不懈努力下,田徑運動不斷創造新的歷史,一次次的刷新紀錄,向人類的極限挑戰。我國的田徑運動在某些項目上也取得了突破性地進展,躋身于世界田壇一流水平。目前中國田徑運動水平在亞洲處于領先水平,但與美國等西方田徑大國相比,田徑運動整體水平仍然較低,在世界田壇的地位相對落后,但田徑運動的總體發展趨勢是毋庸置疑的。
三、田徑運動的發展趨勢
(一)更加注重科學選材
運動員選材是競技體育的開始,是挑選具有良好運動天賦及競技潛力的兒童少年或后備力量參加運動訓練的起始性工作。田徑運動員在選材上更突出了這一特征,研究表明,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與遺傳有著非常重要的關聯。例如:100米項目中,決定運動成績的最主要因素就是運動員在跑動過程中的步長與步頻,步頻有70%來自遺傳因素的影響,選材選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以前教練員只是憑借肉眼觀察、采訪運動員的家庭以及教練員的經驗來看運動員是否有發展前途,而現在則更加注重科學檢測與選材經驗的有機結合。選材經驗可以升華為選材的科學理論,科學理論與科學的檢測手段又可以給選材經驗加以估測與修正,彼此互為補充,大大提升了選材的科學化水平。
(二)高科技在訓練中的應用比例大幅提高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高科技產品的涉及領域越來越廣泛。體育領域尤其是競技體育,現代化高科技的應用更為普遍,在高水平競技運動的成績接近人體體能極限的情況下,僅僅依靠運動員自身體能和技術來提高運動成績的難度越來越大,為促進運動成績的提高,人們越來越熱衷于利用現代高新技術來輔助訓練和比賽。運動員在訓練時,可以利用高速攝影機拍攝訓練狀況,并迅速通過數據處理,用圖像反映出自己的運動軌跡和狀態,隨時顯示出各種運動參數,還可將實際參數與計算機的優化數據、運動員技術模型進行對比分析,指導運動員及時改進動作,提高成績。所有這些都表明高科技產品在改變運動員訓練環境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今后這個發展趨勢將會越來越來越明顯。
(三)以賽代練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積累比賽經驗,而且能使運動員時刻保持較高的競技狀態,因此,對運動員來說,參賽能力,尤其是在重大比賽中發揮出自己競技水平的能力是非常關鍵的,在競技體育商品化和運動員職業化的影響下,田徑運動比賽越來越多。運動員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要參加的比賽,在比賽的氣氛中,優秀運動員的技術、戰術水平、心理素質都能得到大幅提高,所以,比賽機會的增多,為各田徑項目競技水平的提高及整個田徑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條件。
(四)將功能訓練與物理治療技術應用其中
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是為適應職業體育發展需要而創立的新型訓練理論和方法體系,包括運動功能訓練和物理治療兩個方面,運動功能訓練強調動作模式的訓練,它更關注訓練的質,講求精益求精,講求相應的肌肉承擔相應的任務,避免動作代償,另外,運動功能訓練強調多方向、多平面、多維度的訓練,通過借助器械進行穩定與非穩定狀態下的動作練習,有效改善動作代償問題,建立正確的動作模式,預防運動損傷,延長運動壽命。物理治療工作結合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以及運動技能學于一體,通過各種診斷與評估對運動員的潛在傷病進行治療,并結合相應的矯正練習糾正運動員不正確的動作模式,從根源上解決運動員傷病問題。體育界流傳著一句話“得田徑者得天下”,可見田徑運動在競技體育中的地位,身體運動功能訓練體系在田徑運動訓練中的應用,極大地推動了田徑運動的發展,從青少年的基礎訓練到現役運動員的功能與康復訓練,既保證了現役運動員的運動壽命,又為田徑后備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四、結語
面的重要作用,將在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得到重視,借助高科技迅速發展之東風,順應數學化、網絡化、全球化的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并結合最新的訓練體系,從更細致入微的角度著手,向著人類的極限挑戰。
參考文獻:
[1] 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 張文濤.2012年倫敦奧運會田賽項目運動員競技表現特征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3.49(2):16-21.
[3] 王衛星.高水平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新方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3.
[4] 徐向軍.我國田徑運動發展現狀及訓練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6).
[5] 袁守龍.北京奧運會周期訓練理論與實踐創新趨勢[J].體育科研.2011.32(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