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自覺性是一種意志品質。自覺,就是不需別人督促,自己努力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孔子主張“自克”。所謂“自克”,就是自我監督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問題,是自我意識的重要方面,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的內容。從教育的角度來講,也就是培養學生的自覺性。作為一個班級的教育者和組織者,我認為學習只有自覺主動,否則是無法學好、無法學到真正的知識的。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小學生自覺學習習慣越來越差,尤其是對于自我克制能力較差的小學生,培養起來顯得尤為困難,怎樣讓孩子逐步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呢?
一、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要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簡單來講就是要使學生明確:為誰讀書,為什么要讀書的問題。為國家強盛而讀書,為民族興旺而讀書,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大道理,對小學生來說很難理解,現在只需引導就行,但一定要使其懂得:讀書不是為別人,而是為自己今后的幸福人生打好基礎。可以拿學生熟悉的一些活生生的事實進行比較,如事業有成的企事業家,學有所成的學子被各大知名單位爭相聘用。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為今后的幸福人生奠定好基礎,因而學習的自覺性就提高了。
二、激發興趣,克服不自覺行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克服不自覺行為的重要條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作為教師盡量給學生創設有利條件,去滿足他們的需求,讓他們在學習中逐步增強“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自覺學習意識。這就需要教師用各種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創設各種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享受成功的快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質疑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多樣學習,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
學生自覺的學習是一種內在的需求,他需要得到實在的幫助,需要獲取內在的動力。而內動力不斷被激發,與教師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創設多樣的學習活動有很大的關系。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一課時,我會讓學生從家中帶來各種各樣的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物品,讓學生通過看、摸、滾,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小組討論交流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介紹一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教學中適當使用小組合作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讓身體更多器官參與學習。多樣的學習方式,孩子的學習自覺性何愁不會被提高?
四、和諧的教學氣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而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境下,思維能力才活躍,學習能力才強,對本來枯燥無味的知識才會感興趣,只有在這樣寬松的環境中才能使學生真正做到自覺進行學習,在課堂上,我們要放下老師的架子,成為課堂上的一員,語言或生動或幽默,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想法,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表揚學生發表意見,有了這樣的課堂氛圍,有了這樣的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認為學習也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一定能夠提高。
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這個問題研究起來很深刻,學生的自覺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的,只能循序漸進。只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才會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