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富
[關鍵詞]農業保險;不足;建議
一、三個發展態勢
目前,我縣在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做到了承保到戶、定損到戶、理賠到戶。突出表現在:一是保險面積穩步增加。自2007年以來,我縣農作物保險工作經過九年多的不懈努力,由當初的42個村1055戶農民投保4.7萬畝,發展到2016年105個單位4958戶保戶參保82.8萬畝,占全縣耕地總面積近55%以上。2017年有望突破150萬畝,實現全覆蓋;二是理賠金額切實到位。幾年來,農業保險理賠資金全部實現及時到位,從未出現拖延、緩賠和少賠問題。2016年全縣獲得理賠資金為870萬元,占保費總額的70%,畝均獲得理賠10.5元,為農民起到了減災增收的保障性作用;三是協同配合參保意愿高。幾年來,縣農業部門會同各鄉鎮和保險業務承保公司協作承擔著全縣農業保險的日常工作。農業部門引領,保險公司承辦,鄉鎮村屯具體落實,分工明確,職責到位。統計數據顯示,2007—2016年,我縣共有2.9萬戶農民參與投保,參保面積累計440萬畝,農民累計上交保費1320萬元,而農戶累計獲得理賠資金4150余萬元,戶均獲賠1400余元,參保農民對政策性農業保險這項惠農政策落實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二、四個發展不足
總體上,我縣農業保險工作能夠符合相關要求,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仍然發現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保險范圍不寬,品種不全。目前我縣政策性農業保險主要承保大地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大豆,覆蓋面窄,然而有一部分農民搞特色種植,如蔬菜大棚,烤煙,有機雜糧種植等均得不到參保支持,從而形成了保險空白點,影響了農戶參保的積極性。
(二)縣級補貼資金相對缺乏。近幾年來,我縣遭受過較大自然災害,如2010年的干旱和2013年的洪水,給我縣農民帶來了巨大損失,農作物減產嚴重。縣委縣政府不等不拖,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及時上繳了年度縣級補貼,為廣大農民及時獲取理賠奠定了堅實的必要的基礎。但是對于一個國家級的貧困縣份來說,已經是不堪重負了,這將直接影響著政策性保險工作的發展后勁。2016年縣級補貼資金總額達180余萬元,而2017年,要完成150萬元的保險任務,還需落實補貼資金340萬元,資金壓力的確巨大。
(三)總體保險金額相對較低。以水稻為例,農民種植水稻每畝地除去人工和地租每畝地物化成本為400元,農民參保為每畝地3元,假設遇到巨災糧食絕產,保險公司按比例賠付每畝地最高為220元,這對農民來說,保障資金與物化成本之間相去甚遠,農民遭受的損失依然很大的,造成農業保險的避險性較弱。
(四)保險業務素質有待提高。隨著農業保險工作的逐漸深入,提高保險業務人員的工作素質勢在必行。主要表現部分村干部對投保農戶的正確引導不到位,投保手續等各種資料填報不夠準確,查勘水平不夠全面,測產定損知識不夠熟悉掌握等。這些問題導致不規范、不公平的問題時有發生,給保險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
三、五個發展建議
(一)擴大保險期間和參保作物。目前,我縣參保作物均為生長期保險,這一期間大約在5月中旬至9月末。而這之后收獲期保險則未納入投保范圍。因為此期間受大風、水害、大雪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也非常的大,近幾年來,漸有增加之勢,對糧食生產造成一定的威脅。另外,我縣糧食作物面積之外,尚有3萬畝經濟作物,特別是烤煙一直處于政策性保險的空白點。
(二)優化補貼比例和保險結構。目前,農業保險補貼比例是中央和省級補貼比例65%,縣級補貼15%,農民承擔20%。2016年我縣投保面積80.8萬畝,而相應的縣級補貼資金總額將達180萬余元,而2017年,要完成150萬元的保險任務,還需落實補貼資金340萬元,這對于貧困縣來說,資金壓力更是巨大,有些力不從心。建議提高中央和省級補貼比例,取消國家級貧困縣縣級補貼,農民承擔比例可保持不變,這樣能極大地增強參保農民的抗風險能力和促進農業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三)適當提高參保作物保險金額。現在農民參保,如遇巨災,糧食絕產,保險公司按比例賠付每畝地220元,距離投入的物化成本400元,還有很大距離,建議將保險金額提高10%,從220元提高到240元,增加農民在遇災后的保障,對于我們貧困縣來說,在政策上多給予特殊照顧,讓農民在遇到巨災后,將損失降到最低。
(四)配備必要保險設備保險經費。目前我縣農業保險代辦費縣鄉村三級分配使用,全部用于相關的費用支出,而工作人員待遇和工作設備無法得到保障。一是建議成立縣鄉村三級服務組織,統一調配使用工作人員,落實相關經費;二是建議配備專用設備如交通工具、影像設備和勞動保護等必要的裝備;三是建議上崗人員實行聘任制,對不符合崗位要求的人員,可進行調配管理,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
(五)加大宣傳培訓,提高保險水平。采取多種措施提高農業保險宣傳力度。一是通過電視進行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二是通過手機短信等方式,適時發布保險相關的種植、天氣等資訊;三是網絡傳輸方式進行宣傳;四是深入鄉鎮、村屯進行面對面宣傳,直接與農戶溝通交流,擴大宣傳面。下大力氣加強業務培訓,則是重中之重。首先,加強自上而下的業務培訓,由承保公司和代辦部門共同對鄉鎮級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其次,加強自下而上的問題梳理與信息溝通;最后,加強橫向學習借鑒,學習借鑒兄弟縣、市區有益經驗,用以提高全縣農業保險工作質量,真正為“三農”服務貢獻力量。□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