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澤平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6-0022-01
平等對話,張揚個性,尊重學生獨特體驗,讓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全身心地去體驗、探究,積累鮮活的數學活動經驗,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課標所倡導的理念,也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目前,“算法多樣化”就是一個引人關注的話題。在課堂中,經常會看到:教師出示一道計算題,先鼓勵、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學生列舉了許多計算方法后,教師大加表揚、贊賞,然后出示練習題,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時,創設了一個情境:同學們乘船去鳥島采標本,一只船能坐只能坐66人,二(1)班去了28人,二(2)班去了37人,兩個班合乘一只船能坐下嗎?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8+37,接著提出:“這樣的算式你會計算嗎?比比誰的算法多!”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列出了下列方法(數值板表示):
① 38+27=65 ②38+27=65 ③38+27=65
38+20=58 30+27=57 30+20=50
58+7=65 57+8=65 8+7=15
50+15=65
④38+27=65 ⑤38+27=65 ⑥38+27=65
8+7=15 38+2=40 27+3=30
30+20=50 40+25=65 30+35=65
15+50=65
⑦38+27=65 ⑧38+27=65 ⑨38+27=65
38+7=45 27+8=35 35+25=60
45+20=65 33+30=65 60+5=65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學生列舉的計算方法如此之多,這是生成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不要給予肯定和欣賞后,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練習題,而應該適時介入,適度引導,充分珍惜這些“創造成果”,并順著學生的思路,對呈現的多種算法進行有價值的引導,讓學生掌握湊整、拆分、化歸等計算策略。
方法①、②、⑦、⑧這四種分為一類,都是轉化成學過的兩位數加整十數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方法計算。
方法③、④這兩種分為一類,都是個位數和十位數相加,只是加的順序不同。
方法⑤、⑥、⑨這三種分為一類,都是先把一個數加到整十數,然后再加剩下的數。
[反思感悟]
以上課堂教學中一共出現了九種不同的計算方法,讓計算教學改變了原來“方法單一”的弊端,讓課堂中的“個性化思維”嶄露頭角,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思想。然而低年級學生并不具備“自主選擇和優化算法”的意識和能力,對這些非常豐富有價值的資源,如果不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對這些算法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對這些算法進行歸類,從而就不能達到對這些算法深層次的領悟。通過比較等一系列的反思活動,學生就會明白遇到新問題時,將它轉化為已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把兩位數加兩位數轉化為整十數加整十數,個位數加個位數或者轉化為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方法來解決,學生領悟了這些方法的實質,思維不斷深入,在交流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碰撞,這樣的計算教學才會有實效。如果只僅僅停留在九種計算方法的層面上,那么學生無法弄清不同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個體的經驗就得不到群體的消化,缺少不同個體之間學習的互補性,學生對算法的認識就不夠深刻,造成認識模糊、膚淺,思維受阻,不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數學知識。因此,作為教師,對課堂教學中答案多元時,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思考、歸類等反思活動,打開學生思維閘門,把學生的各種算法統一到最簡或通用的方法上來,明確算法的適用范圍,讓學生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