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其春
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增長的, 為了適應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著眼于文化產品總量的豐富程度,更要著眼于人民群眾文化消費在現實中實現的水平。當今我國的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深層次變革,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在發展中我們不僅要考慮滿足不同階層、不同類型群眾具體的文化需求,更要通過引導,促進形成高尚文明的文化消費方式,不斷增強全社會對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共建共享意識。
當今社會的發展使得大量的文化產物通過不同的途徑涌入人們的視線。網絡、傳媒的高度發達,使得人們接受新鮮事物的熱情更加高漲,各種新穎的舞蹈種類與形式,為大眾舞蹈的蓬勃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從幼小的兒童,到朝氣蓬勃的青少年,再至已滿鬢花白卻依然神采奕奕的老年人,大家都積極投身到歡樂的舞蹈中,感受舞蹈給他們帶來的身心愉悅。
一、舞蹈的德育功能
舞蹈教育對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艱苦的。對于受教育者的學生,正可以通過這種艱苦的學習過程,受到吃苦精神和堅強意志的教育,磨礪練習者的意志,培養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精神。舞蹈動作技能的形成,需要長期、艱苦、枯燥的訓練,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往往經過幾千遍、幾萬遍的反復練習。很多舞蹈的初學者因為無法堅持而放棄。因此,在舞蹈技能形成的同時,能夠磨礪練習者的意志,培養吃苦耐勞,勇于拼搏的精神。
增強練習者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舞蹈一般是集教學、訓練、表演等方面于一體,有嚴格的統一性、規范性、強制性,這種統一性、規范性、強制性有助于培養學生嚴格的紀律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配合意識和榮譽觀念。目前,大學生中獨生子女比較多,在城市學生中獨生子女已占絕大多數。一些學生缺乏團隊意識,因此,通過舞蹈這種教育形式,對學生進行團隊精神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集體舞蹈,是男女合作的群體活動形式。它能有效地促進練習者的心理全面發展,改變一個孤獨少言、消極離群的性情,使心胸變得更寬廣,形成平易近人、與人為善的性格,培養團結互助、熱愛集體的精神,使練習者學會欣賞他人、尊重他人。
二、舞蹈藝術在大眾文化中的智力開發作用
科學和藝術是人類文明的兩大基礎。科學和藝術的雙重超越是人類全面發展的最高目標。舞蹈藝術的實踐性有助于促進受教育者的左右腦平衡發展,強化受教育者的感知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想象力是藝術創造的源泉。舞蹈藝術在幫助人們形成審美感受和審美興趣的同時,喚起人的創造熱忱,培養了人們整合創新、聯系貫通和跨學科遷移的多種功能。舞蹈有助于提高人的創造思維開發。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舞蹈所表現的藝術美、自然美、人格美、文化美往往是啟迪心智。舞蹈藝術不僅能培養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人的情感意志、興趣、形象思維及創造性。舞蹈藝術能促使情商和智商很好地結合,在人生的道路上共同發揮作用。
三、舞蹈藝術在大眾文化中的健身作用
自娛性是大眾舞蹈的一個重要而鮮明的特征。作為閑暇活動來說,人們將大眾舞蹈看作是實現與滿足人類精神需求的媒介,看作是心靈溝通與交往的方式,人們自由地、心情放松地、自覺自愿地去宣泄、去追求,從中得到了更能刺激自身感官愉悅的氛圍,并在這種不斷產生的信息反饋中達到自我愉悅的高潮。同時,作為社區成員參與實踐的大眾舞蹈,體現的實質是一種群體價值,其自娛性也絕不僅僅是給予人們感官層次上的單一快感,而是具有感性和理性兩種心理活動的多種層次上的相互滲透和融合,使參與者在愉悅之中得到高尚的、有益的精神陶冶。
大眾舞蹈是一項很具鍛煉價值的全民健美、健身和健心運動,它能健美體型、鍛煉體魄。舞蹈是改變體能的最佳方法,不論古人還是現代人都已證實了它的功能。經常參加大眾舞蹈,進行形體訓練,可以改善體型體態,對人的形體進行“生物學”改造,使體態豐滿、和諧、勻稱,使形體符合一定的健美標準。長期從事大眾舞蹈訓練,對心血管系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它能使人的心臟得到鍛煉,使心肌發達,心搏有力,心臟每次收縮時排出的血量增加,每分鐘心跳次數逐漸減少,從而使心臟有一定的休息時間。同時,當代人們的心理負擔過重,就業下崗、考試落榜、升等晉級等一樁樁煩心事,百感交集,如果焦慮過多,心理沖突過大,往往會引起精神疾病。而跳舞卻能使人調整身心,逐步消除情緒障礙,以取得心態平衡,保持樂觀的心情,以飽滿的情緒再度投入緊張的學習和工作。所以,社區大眾舞蹈最基本的意義還是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
用大眾舞蹈能夠表達人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一個社區的精神風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活躍和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升社區的文化層次和品位。要堅持創作編排一些內容健康、富有動感、節奏明快、風格各異、寓教于樂的大眾舞蹈,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使越來越多的群眾走進文化廣場。如今,市民已經將大眾舞蹈作為相互幫助、相互學習、交流感情、建立友誼、增長知識、健身強體的手段,不同層次、不同素質、不同愛好的人們都能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心靈天地。我們要找準社區群眾文化發展的個性和方向,通過廣大群眾對大眾舞蹈的認同和參與,盡快建設成群眾藝術普及與提高的場所,形成整個社區大眾舞蹈的文化氛圍。這樣的話,大眾舞蹈就會成為一道展示市民文化生活的城市景觀。
群眾舞蹈現在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自我美育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成為我們舞蹈藝術繁榮的一個重要景觀,它給專業舞蹈創作帶來了一股清風。很多的群眾舞蹈在這方面的把握非常到位,舞蹈編排既不脫離大眾,又有一定的專業性。群眾舞蹈,指的是“非職業舞蹈”?!叭罕娢璧浮钡奈璧刚?,職業五花八門,生活五光十色。當職業的舞蹈創作較多地強調舞蹈的本體或自律之時,我們的群眾舞蹈卻以其五花八門的職業、五光十色的生活拓展了舞蹈的表現領域。在“群眾舞蹈”中,舞蹈與生活的關系似乎更廣闊、更密切、更深入;其舞蹈作品中所呈現的生活也似乎更率性、更質樸、更本色。它的獨創性在于從具體生活出發,群眾舞蹈”表現的大多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但平凡生活中卻處處閃爍著普通人崇高的精神追求,閃爍著高尚的“人性之光”。從舞蹈藝術的繁榮與發展來說,我以為從具體生活出發所表現出的“獨創性”才更值得我們去稱道?!皬木唧w生活出發”,意味著摒棄對“生活”做公式化、模式化的理解,意味著不為生活的粗陋形態和瑣屑過程所障蔽,意味著從生活的金沙中去淘砂金,意味著把生活的粗糧醞釀成美酒……“群眾舞蹈”在這方面取得的成就是特別值得職業舞蹈家們關注和學習的。另外,群眾舞蹈的藝術化在于不斷攀升新境界。在我們感受“群眾舞蹈”從獨特視角把握具體生活的獨特形態之時,我們也感受到其藝術形態的探索途徑——它不是動作形態的自我裂變或關門編織,其語匯、語態、語境的真正有價值的突破在于植根生活、提煉生活并創造性地表現生活。應當說,在現在的群眾舞蹈中涌現了許多優秀作品,我以為,這些“藝術化”水準較高的優秀作品在于“植根生活”的同時也不斷攀升“藝術表現”的新境界。反映或表現群眾生活的優秀舞蹈作品,首先是從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捕捉、提煉到具有獨特性并加以“舞蹈化”的基本動態。這個基本動態成為整個舞蹈作品展開的內核,成為整體舞蹈形象營造的基石。其次,是舞蹈作品中的基本動態發展線索清晰、發展層次有序。主題動作的發展變化、舞臺調度的“舞群”織體拓展了作品的內涵并增添了形象的風采。
舞蹈已經成為大眾文化中不可脫離的組成部分,它給大眾生活的多姿多彩填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拉近了大眾同舞蹈之間的關系,使其相互作用,它的不斷發展給今后舞蹈藝術的多元化發展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正是——“生活需要舞蹈,舞蹈更需要生活”。
(責任編輯 李 翔)